温肺运脾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临床疗效观察
房维厚1 谭奕萍2 蔡淋娟2 吴英姿*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房维厚1 谭奕萍2 蔡淋娟2 吴英姿*,. 温肺运脾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临床疗效观察[J]. 医学研究杂志,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019.
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观察温肺运脾方联合西医治疗痰湿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疾病过程中炎症指标、血气分析以及症状评估评分的影响,以期探究温肺运脾方治疗AECOPD的可能机制,为推动中医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有益尝试。方法:本研究拟选取80例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西医诊断标准以及中医证候属痰湿阻肺证的中医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进行临床研究。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西医治疗上,加用温肺运脾方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疾病过程中炎症指标、血气分析以及症状评估评分的影响等。结果:从治疗效果方面对比分析发现,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指标和血气分析的对比显示治疗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评估评分其结果显示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痰湿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采用温肺运脾方联合西医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炎症指标和血气分析,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缓解患者的痛苦,可在临床推广试行。
关键词: 温肺运脾方;痰湿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
DOI:10.12721/ccn.2023.157019
基金资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以持续性、进行性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防治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1]。由于本病呈进行性的发展,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耐力以及生活质量,患者将逐渐出现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终会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有最新研究数据显示[2],≥40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已上升至 13.7%,据统计目前全国总患病的人数达9990 万,短短数年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激增 67%,已成为中国第三大常见的慢性疾病。慢阻肺的病因机制比较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慢阻肺患者的气道炎症表现为呼吸道对香烟、烟雾等慢性刺激物的正常炎症反应产生了变化。目前慢阻肺在西医治疗方面还未有十分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案,主要为对症治疗,急性加重以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等治疗为主,辅以氧疗及雾化疗法等,但总体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此疾病在祖国医学上归属于“肺胀”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痰的产生主要是由人体的津液不归正化而凝聚。同时,痰也可能诱发疾病的发生发展,成为相对重要的致病因素。有学者认为[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大气道、小气道都存在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状态,气道黏液是水谷精微失于正化的病理产物,其具有黏腻性、秽浊性和致病性,属于中医痰饮的范畴,中医上灵活多样的治痰方法,不仅能改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等临床症状,减少治疗负担,降低急性发作的频率,且与西医治疗相比具有不良反应少、个体化治疗等优点。本次就此特意展开本次研究,现具体描述如下。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研究拟选取80例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西医诊断标准以及中医 证候属痰湿阻肺证的中医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均属于痰湿阻肺证,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参加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如下入排标准: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中急性加重的定义;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痰湿阻肺证的诊断标准;就诊前未服用影响本临床研究的相关药物;神志清楚,能配合问卷调查;年龄在50-80岁之间,性别不限。排除标准:不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中急性加重的定义;检查证实,由肺结核、肿瘤、真菌、矽肺、过敏性鼻炎等因素引起的慢性咳嗽喘息患者;合并心血管、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严重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问卷及量表评定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参加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疾病的治疗,给予控制性氧疗:根据脉氧及动脉血气情况给予调整吸氧;抗感染治疗:选用头孢类、青霉素类、呼吸喹诺酮类等;祛痰药:选用盐酸氨溴索;支气管扩张剂:选用多索茶碱、沙丁胺醇、布地奈德等;按需要给予激素、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等。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以温肺运脾方。中药方剂组方如下:苏子10g、 法半夏10g、厚朴10g、前胡10g、陈皮10g、当归10g、肉桂5g、莱菔子10g、白芥子10g、炒白术15g、茯苓15g、干姜5g、炙甘草10g、大枣10g。服法与疗程:水煎,每袋200ml(煎药机煎药),口服,一日2次,7天为一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疾病过程中炎症指标、血气分析以及症状评估评分的影响等。其中治疗效果评估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及无效,具体评定标准为: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有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且<9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注:计算方法采用尼莫地平方法,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以百分数表示)[4-6]。炎症指标是指PCT和白介素6。血气分析指PaO2、PaCO2。症状评估评分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7],CAT 包含了从主观症状和主观心理指标等8个方面的问题,可由患者独立完成。每个方面从0分到 5分,总分0到 40分,得分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问卷核心指标主要包含以下 8 个方面:咳嗽、咳痰、胸闷、睡眠、精力、情绪、运动耐力和日常运动。

1.4统计学意义

统计分析采用 SPSS18.0 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ƒ)、构成比或百分率(P)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Levene's 检验方差齐,采用 t 检验进行总均值比较,如 Levene's 检验方差不齐,采用 t′检验进行总体均值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 Mann-Whitney U 检验进行比较。所有统计分析均以 P<0.05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8]。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从治疗效果方面对比分析发现,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QQ图片20241014205912.png

2.2炎症指标和血气分析的对比

对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和血气分析的对比发现治疗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炎症指标和血气分析的对比(x±s)

QQ图片20241014205921.png

2.3症状评估评分比较

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情况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3。

表3.症状评估评分比较的对比(x±s,)

QQ图片20241014205930.png

结论

目前慢阻肺在西医治疗方面还未有十分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案,主要为对症治疗,急性加重以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等治疗为主,辅以氧疗及雾化疗法等,但抗生素长期反复的使用又会造成多重耐药菌的产生,激素类药物与支气管舒张剂的长期持续使用,也可能会提高相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中医上灵活多样的治痰方法,不仅能改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等临床症状,减少治疗负担,降低急性发作的频率,且与西医治疗相比具有不良反应少、个体化治疗等优点。本研究选用温肺运脾方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甘草干姜汤加减而成。苏子降气汤中苏子善于降气化痰,为治疗痰壅气逆之要药,同时具有润肠通便作用,可通腑而助肺之肃降,为君药。半夏能燥湿化痰,厚朴可行气消胀,同为臣药。前胡主降气化痰,且其药性辛散,可制诸药之燥。肉桂功用为温补肾元,纳气平喘。当归既可养血补血又可助肉桂温补下元,兼制厚朴、半夏之燥,可防耗气伤精,俱为佐药。大枣、甘草主和中益气,调和药性,为使药。整方为上下并治,兼调标本,可使气降痰消。甘草干姜汤中,干姜味辛,性热,辛则发散,可温阳升清,且干姜须炮制,守而不走,避免走散耗气,既可缓和干姜之峻烈,更可防劫阴之弊, 以护其阴。因此使干姜与甘草配伍,既可以增强温肺散寒的力量,又可以达到益气生津之功效。该方短小精悍,组成简单,配伍精妙,扶助阳气,温肺而振痿,使肺阳渐兴,气能化津,使津液得以布散,而肺脏又复得其养,遂咳唾涎沫得灭,诸恙得痊。三子养亲汤中三子均有化痰功效,但侧重各有不同。白芥子性温,长于温肺行气消痰,善祛寒痰。苏子主降气行痰,止咳平喘。莱菔子则偏于消食导滞,行气祛痰。三药合用则气顺痰消,消食除积,咳喘自平。而加用的茯苓与苏子降气汤中的半夏、陈皮、甘草组成了专治燥湿证的二陈汤,联合炒白术以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整首方剂诸药合用,围绕痰湿阻肺证AECOPD患者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予以标本兼治,祛邪的同时辅以扶正固本,肺肾两调兼以健脾,上下并治使得气机通畅,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最终使得气降痰消,喘咳自平[9-12]。

总之痰湿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采用温肺运脾方联合西医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炎症指标和血气分析,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缓解患者的痛苦,可在临床推广试行。

参考文献:

[1]葛均波, 王辰, 徐永健.内科学[M]. 第九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1-27 .

[2]Wang C, Xu J, Yang L,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the China Pulmonary Health [CPH] study):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J]. Lancet. 2018, 391(10131): 1706-1717.

[3]徐倍琪, 陆城华, 薛鸿浩, 等. 从痰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山东中医杂志, 2017, 37(1): 80-84.

[4]胡安邦. 固本温肺活血方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3.

[5]马民凯, 王同乐, 马会妙,等. 温肺化瘀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14, 023(010):1825,1881,1884.

[6]闵锋, 朱少元, 蔡志军. 远红外穴位敷贴联合温肺化痰活血法治疗小儿咳嗽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 2017, 04(v.2):53-54.

[7]黄丽敏. 温肺化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证)的临床研究[D]. 广西中医药大学.

[8]吕梦亮, 彭思菡, 何淑娴.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45例[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 06(v.4;No.112):116-117.

[9]WU Jian-jun, 吴建军, Li Xin,等. 从方证相关探讨小青龙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C]//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2016.

[10]吴建军, 李欣, 秦阳. 基于聚类分析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用药规律探讨[J]. 中国中医急症, 2014, 23(008):1436-1437.

[11]徐丹, 荆晶, 李争,等. 慢性阻塞性肺病寒燥证大鼠模型血栓前状态研究[J]. 全文版:医药卫生, 2016(3):39-39.

[12]沙比热木·阿不都拉. 温肺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7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