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对初级阶段的小学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课程。但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本文主要论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和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旨在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思想和观念不够先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和深入,很多教师已经能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但是仍有一些教师思想固化,没有完全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对新教材的研究不够深入,依然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单一乏味,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些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往往局限于教材,且有效的实践活动少之又少,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教学有效性就比较低。
(二)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相比于语数外,他们觉得这门课程无关紧要,因而不注意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通常照着教材读一遍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案例让学生自行观看,教师的教学态度使得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到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还有的语数外教师通过各种理由占用品德与社会课堂,学校对这种情况也是任其发展,一般不予管理,这样就导致学生也觉得品德与社会课程不重要,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自然不能保证。
(三)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由于一些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和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只是完全按照教材,很少与实际生活进行连接,使得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步伐,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培养小学生思想品质的作用。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改善,品德与社会将与实际生活产生更加严重的脱离,对小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和以后的发展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课程目标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充分展现素质教育,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参考,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才能把教材中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得到大幅提高,思想品质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还要把教学目标细化,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此外,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还要确保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需求。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课程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才能有效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过程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对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引领着他们探索和研究。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把新的学习内容和新的思维拓展方式精心融入到教学方案中,通过新鲜事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交通与通信》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学习或者自由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举例说出现代交通与通信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或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困扰,并详细说明便利体现在哪些方面,困扰又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有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分析和评价时,教师要注意评价的方式,以激励表扬为主,让学生体会品德与社会学习中的乐趣,并逐渐认识到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的重要意义。
(三)营造和谐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氛围
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只有正确的引导才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但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还会影响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从而降低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因为树立威信而呵斥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减少与教师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宜通过自身良好的行为和素质为学生树立榜样和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以理服人,充分发挥思想品德的教育价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学生拥有轻松愉悦的心情,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清晰牢固。
三、结语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未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优秀的社会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缺陷,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进行改善,从而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成敏.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110.
[2]李美兰.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综合版),2019(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