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薛程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薛程,.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 医学研究杂志,2023.5. DOI:10.12721/ccn.2023.157074.
摘要: 目的 探究在血透室护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以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诊疗102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51,基于对照组施以预防对策)和对照组(n=51,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不安全因素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不安全因素发生生率(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3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着开展预防对策护理干预,可清晰过程中的不安全风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显著增加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血透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对策
DOI:10.12721/ccn.2023.157074
基金资助:

血液透析是一种显效的治疗方式,大部分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是肾功能衰竭患者,虽其有着很好的临床效果,但需要长期血液透析[1]。然而,血液透析室的仪器数量大,使用难度大,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可能产生许多不安全因素,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此外,大多数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机体免疫能力相对较差、加之病程周期长各类因素,在治疗过程中会增加护理风险和护理难度[2]。因此,临床上对血液透析室的临床护理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怎样使不安全因素最小化,同时能够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是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基于此,为研究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预防对策,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诊疗102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观察组年龄33-72岁,平均(50.45±2.05)岁,男女比例为25:26,对照组年龄35-70岁,平均(50.42±2.08)岁,男女比例为27:24。该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被告知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纳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依据血液透析室常规护理方式进行相关规定处理措施。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对血透护理过程中的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再依据其所的结果制定出有效的护理对策,详细内容如下所述:

(1)原因:

①设备因素:因血液透析室涉及内容多,诊疗设备要求高,大部分科室为精密仪器,专业性要求高,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复杂较高。护理人员但凡出现差错,就可能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甚至是医疗事故,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威胁。

②管理因素:护理人员是为整个血透室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主体。若管理人员护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分配不合理,工作安排无法跟上血液透析室高强度以及快节奏需求。长此以往,随着科室护理工作强度不断提升,将会造成护理人员因工作强度过大,心理压力增加,从而使护理人员会感到疲劳。在这种情况下,护理工作很容易被忽视,造成不安全因素发生。除此之外,在护理工作中,护理管理者需要根据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补充管理制度,确保护理工作能够完全按照规定操作。如果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实现完美的培训,一些护理人员就会忽视安全问题,不知道危险事件的危害。所有上述情况都会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③护理人员自身因素:目前,因许多科室会存在一些刚就业的医学生进行相关护理工作的情况,他们年纪较轻,对标准化操作流程和相关法律问题的理解不够全面,并欠缺相关护理经验和安全意识,没能拥有判断、预测风险事件的能力,以及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这将埋下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最终导致不安全问题,影响患者诊疗环境的安全。

④患者因素: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生活、工作和家庭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担心自己的生活、预后、职业和未来。此外,血液通道手术、反复穿刺和经济负担所造成的痛苦也会转化为精神负担,导致抑郁心理和叛逆行为,给血透护理工作形成了一定阻碍。

(2)对策:

①相关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工作期间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血液透析室应配备各种仪器,指定专人看护,并定期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检查和维护。在实际操作前,必须了解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规定,并严格遵循流程进行操作。通过这些手段确保护理工作可以顺利有序地开展。

②强化对科室护理人员的管理和监督:选取专业性人才,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管理小组,对日常血透室内护理人员的操作和护理进行监管,有效保障各项措施符合规定和程序。

③组织专业专题培训和讲座,向护士普及血液透析室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对血液透析室更多的问题和不安全因素有一定的了解,集中大家的思想,制定有针对性、科学合理的对策。同时,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使他们能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定期组织对护士的相关考核,包括服务考核、操作考核等。此外,护士要增加服务意识、提高态度和责任感,积极学习相关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实践水平。

④护士应加强自身与患者的沟通,在与患者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常见问题、疑虑和心理状态,耐心、积极地回答。如果患者的心理状态较差,也需要专门的心理咨询,以减少纠纷的发生,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因此,培养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任非常重要。开始时,将安排有经验的护士治疗患者。不过,我们仍会做好安抚病人的工作,争取患者理解,配合持续治疗。同时,这样的情况也会促使运动改进手术技术,真正减轻患者的痛苦。

1.3观察指标

(1)记录并评估两组患者不安全风险因素发生情况,涉及护理人员、管理者、患者、环境等几项,包括护理能力、服务意识、培训管理、人员配置、个体差异、心理因素、院内感染及设备因素。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不安全因素发生情况

实验组不安全因素发生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安全因素发生率比较 [(n)%]

QQ图片20241108214722.png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种高度专业化、高风险的医疗治疗措施。在透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和突然的变化[3]。为了应对一些事故的发生,应提前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降低透析风险,以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在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工作中,原有的管理制度已经显示出一定的持续改进,不能有效提高护理安全[4]。因此,当前,护理工作需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完善全面的管理体系,是否有必要对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教育,使其进一步了解血液透析室的护理规范。血液透析室的仪器设备应定期维护,确保所有仪器设备都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确保其运行的稳定性。最后针对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对策一:加强护理人员管理:学习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的法律法规,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良好沟通。对策二:患者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分组,通过心理干预掌握信息。对策三:环境管理:合理布局、严格访视、预防交叉感染、病床及环境安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不安全因素发生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与郑云、凌芳、韩阳研究结果一致[5]。

综上所述,在血透室实施护理中可以预防对策,有效减少不安全感,使血液透析安全风险降低,增肌患者舒适感,加快患者康复速度。今后,可以在临床上积极采取预防性护理对策,阻止血透室不安全事件发生,提高血液透析的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冉燕,柳云燕.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的效果分析[J].保健文汇,2020,(18):112-113.

[2]王庆.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J].母婴世界,2020,(36):250.

[3]任元元.分析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和预防对策[J].临床医药,2018,05(47):80-81.

[4]公维华,陈荣方,严丽霞.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07(03):69.

[5]郑云,凌芳,韩阳.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05(12):13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