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教育乃国家发展之大计,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教育事业迎来了勃勃生机。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语文教师教学能力、职业素养,以及教学活动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在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分离、评价分离”的理念,有效融入“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有机结合,不断创新新的教学模式、优化写作教学思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丰富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并在评价中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共同进步。这种新的教学思路能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如何有效地在“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实施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已成为当前部分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内容之一。
一、“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融入“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不仅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的促进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下就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阐述“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价值。
(一)全面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参与主体,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写作基础、兴趣爱好,设计针对性写作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融入强调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学评价”之间的联系,更是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能为学生构建完整、全面的教学生态体系。在这一教学生态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认知、写作兴趣得以提升。通过教师的引导、全面性评价,能使学生明确了解写作中的不足,并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过程,针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自我修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二)有效推动教师专业素养发展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实施强调“教师的教”应当为“学生的学”而服务,需要保证将教学评价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共同指向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参与学习活动后,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教师作为教学参与者和实践者,既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也是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在这一教育背景下,教师自身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全面了解“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和特点,结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提出新的教学思路,在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新思路
(一)明确学习目标,制定评价标准
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强调教学与评价的相互作用,而明确的学习目标与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是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学习目标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依据,作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重要导向,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在参与学习活动后所达到的能力与素养的发展;能帮助教师了解科学活动的设计方向,确保教学活动与学习目标始终保持一致。而评价标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写作教学活动实施效果、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依据,明确的评价标准可以使教师更加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写作水平、分析学生写作状态、了解写作教学活动质量,进而落实因材施教,优化教学内容,全面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与此同时,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反思和总结,让学生学习方面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制定学习目标以及评价标准中,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设计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写作教学内容、核心素养内容等制定相应的写作目标,并在设计教学活动前设计评价任务,确保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匹配,能准确且全面地反映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方面的进度。另外,教师还应当保证评价标准的可量化、可实施性,例如“评分制”“画星制”,让学生在不同的评价项目中打分或者画星星,初步评价个人写作水平,最后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状态、作文内容进行针对性评价,了解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发展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方案。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本单元的习作主题为“我来编童话”,与单元课文内容密切相关,让学生在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的基础上,尝试着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编童话和写童话。基于这一写作主题和内容,教师可将学习目标设置为“了解童话的基本元素,结合教材中的关键词进行选择,编一篇童话故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有趣的童话故事情节、角色、人物形象,并根据故事内容加一个题目。”基于这一学习目标,教师可从四个方面制定评价标准,分别是“童话故事的完整度”“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童话故事的创意度”,将总分设置为20分,并为各个评价标准制定分数,如“童话故事的完整度”—10分;“人物形象是否有个性化的描述”—5分;“语言是否生动有趣”—5分;“故事是否有创意、内容是否新颖”—5分。在制定完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后,让学生按照相应的内容进行童话创作,并在完成作品后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自评,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反馈给予点评,以此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为有效发挥“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优势,提高语文写作教学质量,教师要先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基础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行为很大程度上由兴趣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教师可结合习作主题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形成强烈的探索欲、学习动机,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热情。创设教学情境与“教学评”一体化密切相连,教师结合习作主题创设生动情境,可在学生参与情境进入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过程性评价,掌握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爱好,进而设计丰富多样的情境类写作活动,以提高写作教学的针对性。在过程性评价中还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写作状态、写作需求,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写作活动。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时,习作主题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习作要求是让学生将身边的美景写出来,试着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要一个意思写。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让学生说出最喜欢的一篇课文并阐述原因,引出本单元的习作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如:“同学们,我们将去学校边上的公园玩耍,想象你是一名游客,初次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请用你的笔写下周围美好的一切,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出来。”在创设完情境后,教师便可组织学生走进附近公园,按照一定顺序逛完整个公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互动,如:“同学们,在刚才的路上,你们看到了哪些美丽的事物呢?”“我们今天逛完了整个公园,作为一名游客,你会如何以写作的方式分享美丽的公园呢?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写作呢?”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初步评价,如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思路等方面。在学生完成写作后,上台读给同学听,和同学分享发现的美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其他学生进行共同评价,评价该学生的作文内容、写作角度、用词准确性、是否有错别字等。在学生分享完毕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说出写作时不完美的地方、有疑惑的部分,以此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从而进行针对性学习。在整个写作活动结束后,教师可邀请学生回答“对本次写作活动的评价。”“是否有其他新的写作想法?”以这种方式鼓励学生发言,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真实想法。例如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我们可以写不同的美的地方,这样也会有更多可写的地方。”有学生认为:“写作活动十分有趣,非常愿意参加这一类体验性的写作活动!”在明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真实想法后,教师又可进行动态化教学调整,保证写作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写作需求高度一致,以此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提高语文写作教学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实施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师要全面地将教学与评价结合,将评价看作一个教学组成,将其贯穿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学习想法和需求,关注学生写作表现和写作进度,在多元化的评价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帮助,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邹娟娟."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收获与启示[J].小学生(上旬刊), 2024(7).
[2] 王双姣.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实践探究[J].山东教育, 2024(1):83-85.
[3] 苏孝义.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例析[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 2023(1):54-55.
[4] 褚倩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研究[J].语文课内外, 2021(8):96-96.
作者简介:陈小明(1985.1),女,汉族,山东青岛人,教育学学士,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