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然而,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初高衔接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一大挑战。因此,探索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初高衔接教学的有效策略,对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历史学习旅程中逐步塑造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及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时空观念,能够熟练运用历史时间轴和空间地图,清晰地勾勒出历史事件的脉络,还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史料实证能力,能够准确辨析史料的真伪,评估其历史价值。更进一步,学生需发展出强大的历史解释能力,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入剖析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在此过程中,学生还需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既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也要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以全面、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
二、初高历史教学差异及衔接难点
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在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给初高衔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从教学内容上看,初中历史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普及,强调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与理解;而高中历史则更加注重历史思维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分析历史现象,作出准确的评价。这种知识深度与广度的提升,往往使学生在初高衔接时感到力不从心。此外,教学方法的转变也是一大难点。初中历史教学多采用讲授法,而高中历史教学则更倾向于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增加了初高衔接的难度。
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初高衔接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的教学衔接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为了确保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够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策略。
(一)优化课程内容,实现知识衔接
初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拓展,为学生未来的高中历史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在课程内容上,教师可以适当引入高中历史中的核心概念与关键事件,使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在知识点上形成有机衔接。例如,在讲授《秦统一中国》一课时,教师不仅要讲述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和影响,还可以适当引入秦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在高中历史中深入学习秦朝历史提供铺垫。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专题教学、主题式学习等方式,将初中历史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例如,教师可以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这一主题,将不同朝代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二)培养历史思维,提升能力衔接
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历史思维的培育。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历史现象的锐利工具,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理论,通过史料分析、历史解释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观点去剖析历史事件和现象。以《百家争鸣》为例,教师在授课时,不应仅仅满足于讲述各学派的思想主张,而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思想主张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能够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小论文的撰写或历史辩论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撰写小论文,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某个历史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而历史辩论则能够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学会尊重他人观点,同时也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
(三)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衔接
初中历史教学应借鉴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例如,在讲授《三国鼎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在线互动平台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机会。这些技术手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拓展他们的学习资源和视野。
(四)强化历史价值观教育,实现情感衔接
初中历史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参观历史遗迹等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例如,在讲授《秦末农民起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并引导他们形成对农民起义的正确认识和评价。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历史讨论、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从而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历史认识。
四、结语
总之,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初高衔接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者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入手,探索有效的衔接策略。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培养历史思维、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历史价值观教育等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高中历史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历史初高衔接教学将呈现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为培养具有历史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芸.初高中衔接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04).
[2]林默.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