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课标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随着艺术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教育逐渐从注重技能训练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性思维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以项目式的学习方式进行设计教学,通过重新整合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大单元教学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大单元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锻炼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其次,大单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通过参与完整的项目实践,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最后,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为例
(一)确定大概念与教学目标
在制定大概念时,应注重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这一主题下,可以将“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作为大概念。通过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信息,理解美术作品与历史的深度联系[1]。教学目标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视觉表达能力;二是通过美术作品解读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三是激发学生对历史和美术的热爱;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开展校内调研与资源准备
在校内调研阶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美术和历史的兴趣点以及他们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这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资源准备方面,教师需要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图片、历史文献和视频资料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同时,还可以邀请美术和历史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三)实施项目式学习
在大单元教学中,项目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实施方式。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2]。
1.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校园文创设计中的重要因素。在《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这一主题下,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视觉表达能力。通过多样化的视觉资料介绍和交流方式,拓宽学生的眼界和审美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和画廊,让他们亲身感受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在欣赏与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
2.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文创设计过程中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在《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这一主题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设计要素与原则,培养他们的美感表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板书解析和实践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资讯和资源,如平面设计、三维动画等,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学习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活动,让他们以“峥嵘岁月”为主题,创作一幅或一系列美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从而培养其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3]。
3.创意实践
创意实践是校园文创设计大单元的核心。在《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这一主题下,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仿照-模仿-创新”阶段性引导的方式,推动学生的创意产生和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竞赛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比赛,要求他们以“峥嵘岁月”为主题,创作一幅具有创意和美感的美术作品。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通过比赛,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作品中获得启发和灵感。
4.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是校园文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这一主题下,教师需要加强对相关知识与背景的介绍和宣传,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安排上课时间对不同类别、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详细地分析与讲解,让学生在进行设计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地,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例如,在讲到某一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通过讲解和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从而增强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4]。
(四)展示与评价
在大单元教学的最后阶段,需要进行展示与评价。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和成果,可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同时,评价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展示可以通过展览、演讲、海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还可以让他们从其他同学的作品中获得启发和灵感。评价应注重全面性和客观性。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作品质量、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升。
结语
本文以《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为例,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通过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方面的引导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展望未来,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初中美术教育将迎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应保持开放心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共同推动初中美术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黄少茹. 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策略探讨[J]. 新课程研究,2024(11):17-19.
[2] 杨倩.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J]. 文渊(中学版),2024(6):703-705.
[3] 徐思琪. 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大单元模式初探[J]. 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1(9):1773-1774.
[4] 陈素华. 以核心素养提升为目的的初中美术单元化教学[J]. 新课程,2023(15):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