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九年一贯制学校主题班会开展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孙滨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孙滨,. 核心素养背景下九年一贯制学校主题班会开展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 国际教育论坛,20247. DOI:.
摘要: 本文探讨了核心素养背景下九年一贯制学校主题班会的开展现状及改进策略。文章首先分析了主题班会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内在体现。随后,深入剖析了当前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开展主题班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六条优化路径:设计紧密结合核心素养的主题班会、提高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性、加强教师认识与素养提升、培养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强化社会参与以培养责任意识,以及通过多方配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旨在通过这些策略,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更有效地利用主题班会这一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九年一贯制学校;主题班会
DOI:
基金资助: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作为21世纪学生必备的关键能力和品质,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主题班会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部分学校在主题班会的开展上仍存在诸多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因此,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九年一贯制学校主题班会的开展现状及改进策略,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主题班会中的内在体现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班会的选题应当紧密契合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确保活动内容能够深入触及并促进学生在这些关键能力上的发展;同时,班会的内容应当蕴含并展现核心素养的丰富内涵,通过生动具体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领悟和内化这些素养;此外,为了提升班会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还应选择多样化的模式来组织和实施,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需求,从而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均衡发展[1]。

二、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主题班会中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的整体效果不高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主题班会整体效果普遍不尽如人意。首先,部分班会的选题过于宽泛或陈旧,未能精准对接当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导致活动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兴趣。其次,班会的组织形式单一,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或讨论式,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再者,部分班会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和评估机制,导致活动效果难以量化,教育成效难以显现。此外,部分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融入到班会内容中,也限制了班会效果的提升。

(二)社会性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班会内容的设计往往偏重于学科知识或技能训练,而缺乏对学生社会性能力的关注和培养。学生在班会中更多地是在接受信息、记忆知识或练习技能,而较少有机会参与讨论、协商、合作等需要社会性能力的活动,这导致他们的社会情感、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2]。其次,班会的组织形式和氛围也影响了社会性发展水平的培养。在一些班级中,班会可能过于严肃或沉闷,缺乏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这使得学生不愿意或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限制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此外,教师在班会中的角色定位也对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产生影响。如果教师在班会中过于强调权威和控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那么学生就很难在班会中体验到与他人平等交往、相互尊重的感觉,从而影响了他们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目前,主题班会的开展往往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这主要体现在班会主题的选定、组织安排以及实施过程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有时,班会主题的选择可能仅凭教师个人兴趣或临时起意,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同时,班会的组织安排也可能因时间紧迫、资源有限等原因而显得仓促和随意,导致活动效果大打折扣。此外,部分教师在班会实施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计划和指导,使得班会流程不够紧凑、内容不够深入,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组织实施的有效性偏低

在主题班会中,策划阶段往往缺乏深入的调研与规划,导致班会内容与形式难以精准对接学生实际需求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其次,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资源分配不均、时间把控不当等问题,使得班会活动难以按计划顺利进行,甚至出现偏离主题、流于形式的现象。最后,班会结束后往往缺乏有效的反馈与评估机制,无法准确衡量班会成效与学生收获,进而无法为后续的班会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改进建议。

(五)主题班会的创意略显不足

在班会活动的设计上,往往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传统的班会形式如讲授、讨论等虽然有其价值,但长期重复使用容易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同时,由于资源、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以及教师创意能力的差异,导致部分学校或班级在班会活动的设计上缺乏突破和亮点,难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吸引力的主题班会品牌。

(六)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目前,大部分学生对于班会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不高,往往处于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参与的状态。部分学生在班会中只是简单地听讲或完成指定任务,缺乏深入思考和积极交流的机会,导致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包括班会内容与形式缺乏吸引力、组织形式单一、缺乏有效互动等。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九年一贯制学校优化主题班会的路径

(一)主题班会的设计要紧密结合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需要确保班会的设计能够深度融入并紧密围绕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这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上的结合,更是对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深刻理解的体现。学校及教师应当对核心素养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明确其包括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以及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班会的设计应当有明确的导向性,即所有活动都应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班会中融入批判性思维训练、创新思维激发、团队合作实践等内容,让学生在参与中自然而然地提升这些核心素养[3]。

班会的设计应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其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各不相同。因此,班会内容应兼顾广泛性和针对性,既要包含普遍适用的核心素养要素,又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设计特色化的活动。同时,通过分层次、分阶段的设计,使班会内容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掌握。此外,班会的设计还应注重形式的创新性和互动性。传统的讲授式、讨论式班会形式虽然有其价值,但长期重复使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班会形式,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碰撞思想、分享经验、共同成长。

(二)提高主题班会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性

为了提升班会的有效性,学校需对班会的目标进行精准定位,确保其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这要求教师在设计班会时,深入挖掘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班会活动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同时,这些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以便在班会结束后进行有效的反馈与调整。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和体验。因此,在班会设计中,教师应积极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或项目,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感悟和内化核心素养。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他们在相互启发、相互帮助中共同成长。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对班会内容进行深入的反思和讨论,帮助他们梳理所学所得,明确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从而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此外,教师还应根据班会的实施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班会设计,提高班会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教师认识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素养关乎班会活动本身的质量与效果,更直接影响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成效。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定期组织核心素养相关的培训活动,帮助教师全面、深入地理解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与具体要求。这些培训需要包括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案例、以及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有效融入核心素养等内容,以此拓宽教师的视野,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学校还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通过观摩优秀班会课例、参与教学研讨、撰写教学论文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同时,学校还应为教师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如开展主题班会公开课、教学经验分享会等,让教师在相互学习与借鉴中共同成长。此外,教师应时刻保持对教育的热情与好奇心,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与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在班会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勇于尝试新的教学策略与手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优化班会流程与内容,以提高班会活动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四)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

班会活动的设计上要有新突破、新尝试,学校应鼓励教师勇于跳出传统框架,采用新颖的活动形式、独特的视角和创意的内容,为学生呈现一个充满新鲜感和挑战性的班会环境。通过引入游戏化学习、项目式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4]。

班会活动应当注重实践性和探索性,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从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创造能力。例如,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动手制作、创意设计或团队协作的班会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此外,学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石。在班会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五)加强社会参与培养责任意识

班会活动应超越教室的界限,将学生引入更广阔的社会舞台。学校可以设计一些与社区、社会紧密相连的班会主题,如“我为社区添光彩”、“公益行动从我做起”等,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或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了解社会问题的真实面貌,从而增强对社会的认知与理解。

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这些经历将促使他们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与他人合作以及如何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这种思考和实践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关键所在。学生将逐渐认识到,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有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此外,加强社会参与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学生将更加关注社会热点、关心他人疾苦,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们将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愿意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多方配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首先,学校内部应形成合力,确保各部门之间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上的步调一致。教务处、德育处、学生会等各部门应明确各自职责,协同推进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享教育资源、共同研发课程等方式,形成一股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强大合力。

其次,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其作用不容忽视。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通过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册等多种形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及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出谋划策。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来。企业、社区、文化机构等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教育资源或专业指导,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媒体、网络等渠道也可以发挥宣传作用,提高公众对核心素养教育的认识与重视程度。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九年一贯制学校主题班会的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紧密围绕核心素养设计主题班会、提高培养效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发创新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以及构建多方参与的育人机制,可以有效提升主题班会的育人成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和教育实践的深入探索,相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主题班会将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仰林,陈波.借助系列主题班会,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中小学班主任,2023,(11):36-38.

[2]杜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主题班会校本课程化探索与实践[J].学苑教育,2022,(08):9-11.

[3]牛丽娟.主题班会与中学生品德核心素养的渗透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1):22.

[4]梁文昌.核心素养下初中德育主题班会的开展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2):41.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九年一贯制学校主题班会开展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3]GHB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