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这段时间里,我们医院的普外科进行了一项研究,选取了一些符合特定条件的患者。入选的标准是这样的:首先,他们必须表现出直肠癌的典型症状,并且经过生化、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和(或)细胞学检查都证实了这-诊断;其次,这些患者必须是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者无法手术的Ⅳ期患者,他们至少有一个远处的转移灶,并且至少有-个可以测量的客观病灶指标;再者,他们的检查结果需要符合化疗的适应症;最后,他们的预期生存期至少要超过3个月。最终选择了44名患者参与研究,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了两组,每组22人。在观察组中,男性有14人,女性8人,他们的年龄范围在43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2.5岁。在对照组中,男性有13人,女性9人,他们的年龄范围在45至77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3.1岁。这项研究已经得到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且所有的患者都已经签署了化疗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在基础性的镇痛和营养支持治疗后,我们为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了传统的化疗方案,即在第1至第5天,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他们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CF),剂量分别为425mg/m2和100mg/m2。这个周期每3周重复一次,总共进行4个周期的治疗。而对于观察组的患者,我们则采用了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的联合化疗方案。具体来说,从第1天到第14天,患者们需要每天口服两次卡培他滨,每次剂量为1000mg/m。同时,奥沙利铂以120mg/m的剂量溶于250ml的5%葡萄糖溶液中,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持续给药2小时,每日一次。这个联合治疗方案也是连续用药14天后停药7天,形成一个完整的21天周期,同样进行4个周期的治疗。
I.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近期疗效,参考WHO抗肿瘤药物客观疗效标准制定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临床生化肿瘤标记物指标恢复至正常范围,影像学显示原病灶完全消失,未见新发病灶;部分缓解(PR):病情部分缓解,临床生化肿瘤标记物指标、影像学原病灶减少5O%以上,且无新病灶出现;无变化(SD)病情稳定:临床生化肿瘤标记物指标、影像学原病灶减少25%以下;恶化(PD)病情进展:临床生化肿瘤标记物指标、影像学原病灶增大25%以上,或有新病灶出现。
1.3.2血清MMP-9水平,治疗前、治疗结束后,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肘静脉血6ml,EDTA抗凝,4℃3000r/rain高速离心10min,分离血清,-20~C低温保存备用。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MMP-9的浓度,MMP-9ELISA试剂盒购自北京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系列标准品浓度与样本同时进行检测,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3不良反应,化疗前后检查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彩超及腹盆腔CT、肿瘤标志物、头部MRI或骨核素扫描等,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按美国癌症研究所常规化疗毒性分级标准进行观察和判断,分为O~IV级;若不良反应严重,即给予相应治疗或推迟给药直至以上指标基本达到正常。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用检验,Kaplan—Meier统计中位PFS和OS,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近期疗效
两组患者均完成4个周期化疗,无患者死亡。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可见观察组患者PR、RR、DCR均高于对照组,而PD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O.05)。
2.2血清MMP-9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比较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MP-9水平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不良反应
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Ⅰ~II度皮疹,表现为痤疮样囊泡型皮疹,多分布于头面和颈部,无瘙痒感,未予特殊处理3~7天后自行消退。神经系统毒性、手足综合征各1例患者,均在第2个周期后出现,但症状轻微,暂停化疗后好转,未影响继续治疗。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I~II度皮疹,未予处理或对症处理后消退;转氨酶升高3例;恶心呕吐2例,经肌肉注射胃复安或静脉推注格拉斯琼等止吐剂后缓解;两组患者均未见其他严重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64%、31.8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O.05)。
3讨论
多年来5-Fu一直是直肠癌治疗唯一有临床意义的药物,它主要通过抑制DNA合成的关键酶——胸苷酸合成酶而发挥作用,因其对肿瘤细胞无特异性选择作用,不良反应较多,在体内作用时间短,因而效果却不够理想,Meta分析显示有效率约15%,与生化调节剂亚叶酸钙联合应用可使客观有效率提高到23%,但并没有获得生存改善。近年来,一些化疗新药和方案的出现,给晚期直肠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如口服卡培他滨替代5-Fu静脉输注,且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卡培他滨为新一代口服选择性氟化嘧啶类抗肿瘤药,是5-Fu的前体,在肿瘤组织经胸腺嘧啶磷酸化酶转化为Fu,由于正常组织中的胸腺嘧啶磷酸化酶活性较低,因而肿瘤组织内Fu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可高于血液浓度100倍以上,高于肌肉浓度2倍水平。可见,这种导向作用不仅提高了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又减少了药物的全身不良反应。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的第三代铂类化疗药,能显著上调胸腺嘧啶磷酸化酶的活性,与Fu有协同作用,对Fu敏感和耐药的结直肠癌细胞均有抗癌作用。因而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具有显著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效果。由美国北方癌症治疗中心协作组(NCCTG)协调进行的一项大型随机Ⅲ期结直肠癌临床试验显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是目前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于永扬,王存,周总光,等.直肠癌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规律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0(4):251-254.
[2]陈小兵,罗素霞,高晓会,等.多西他赛或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疗效及并发症比较[J].中国综合临床,2019(7):189-191.
[3]黄壮士,石锋,付东宏.胸腺瘤组织中PTEN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J].中华肿瘤杂志,2019(1):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