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利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生活当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但又不是以长篇大论的方式进行表述,而是通过诗词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心情,从而几千年来诗人都是利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表达。为使这些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就把这些内容融入到了语文课本当中,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展开古诗词的教学,使学生能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体会,逐步地使学生与作者达到共情的心理,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得到提升,那么教师就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展开古诗词的鉴赏教学,并使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逐步得到培养。
一、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法单一
一方面,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依旧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满堂灌” 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被迫听教师讲授知识,久而久之产生厌烦心理。另一方面,教师普遍更加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带动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无法帮助学生提高对古诗词的认知能力。
(二)学习效率不高
目前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依旧以文本背诵为主,忽视学生在认知能力上的培养。传统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拿到好的成绩,造成学生只知道背诵的内容,缺少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学生无法理解诗人在创作时的心境和所想表达的感情,导致学生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将所背诵的内容忘记,长久以往的反复背诵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越加不深刻,甚至会出现古诗词错乱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对古诗词的重视程度不高
教育改革后,初中语文教师都在积极响应新课改提出的课程要求,但成果不佳。多数学生对古诗词的重视程度还是不高,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古诗词是因为考试中古诗词是必考内容。而且在试卷中,古诗词的出题模式过于单一,只要学生将所学的古诗词内容背下来就可以将分数拿到手,学生认为这就是考试中白送的分数值。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古诗词在日常生活中用处不大,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用心去学习,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也没办法完全地将注意力集中。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创设古诗鉴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新时代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凸显。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古诗词相应的鉴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同时在另一方面,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更深层次地理解古诗词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试着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设备与动画,为学生营造古诗学习氛围,创设古诗鉴赏情境。
例如,在学习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语文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一起了解诗人岑参第二次出塞时唐朝西北边疆一带战乱频繁的背景。而后则可以引领学生略读全诗,试着画出诗中所描写的八月飞雪的壮丽美景以及白草、飞雪、北风等意象。同时也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动画展示“北风卷地白草折”“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飞雪美景及“中军置酒饮归客,纷纷暮雪下辕门”的军营饯别图、“去时雪满天山路”的惜别惆怅孤寂图以及诗中最后描写的“雪上空留马行处”的雪地伫立独思图。由此通过生动有趣的电脑动画,为学生创设一个如身临其境般的古诗鉴赏情境,营造属于古诗描绘的独特氛围,带领学生去感受诗人岑参和边疆战士的爱国热情及诗人对战友分别的离愁与不舍。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设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学生营造古诗鉴赏氛围,创设鉴赏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与民族精神及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古诗词的独特魅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二)培养古诗词鉴赏能力,抓紧诗眼
整首诗词中的点睛传神之笔就是诗眼,它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因此,学生找到诗眼也就相当于把整首古诗的主旨找出来了,同时,教师要想使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逐步得到提升,也要先带领学生找出诗眼。首先让学生对诗词进行多次朗读,接着学生找到诗眼,接着从诗眼入手,学生就会逐步地把握住诗词的主旨。
例如,教师在对《天净沙·秋思》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引领学生诵读整首诗,找一找诗眼是什么?“秋”、“思”、“断肠人在天涯”,学生答案各不相同。接着教师请学生研读诗歌内容,来为自己的答案找出支撑的理由。学生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话,仿佛就会看到这样一幅画面:黄昏时分,有几只乌鸦停留在了枯藤缠绕的老树的分支上,然而再看桥下的流水隐隐约约倒映出了几户人家。这时仿佛就有一幅深秋村景图展现在了学生的眼前。接下来的“古道西风瘦马”,虽然刮着萧瑟的西风,但仍有一名游子在荒凉的古道上牵着瘦马前行,从而这句话更给这首诗添加了荒凉的感觉。之后的“断肠人在天涯”,体现了牵着瘦马的人在缓慢地前行,因为此人并不知自己要去向何方。这句话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从而凸显了本首诗的主旨。至此,学生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悟出了这首诗的主旨,也对诗眼有了明确的认知。前三句都是用来写景的,但通过枯、老、昏、西、瘦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无限愁思,从而本首诗将诗人漂泊天涯游子的愁思之情表达了出来。因此,学生通过找到诗眼,就便于学生更快的对诗词进行学习。
(三)重视古诗词的积累
古诗词的教学其实从学生的小学阶段便已经开始,在学生升入初中后其实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积累量,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应当对学生本身的知识积累量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计划和课程进度,由浅至深地逐步扩展学生的积累范围和知识储备量。
比如,在讲授《龟虽寿》一课之前,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在预习时了解曹操的生平事迹,以及对曹操所处的年代进行了解,准备一首你认为的曹操所著的好诗进行分享。 第二天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让学生将预习资料进行分析,以 6 人为一组进行汇报和补充。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预习的方式分享心得,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理解的同时,积累与古诗词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新的诗词。
结语:
教师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那么就会逐步地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从而使学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刘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究[J]. 高考, 2019(8):262-262.
[2] 刘翠云. 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中学, 2019, 000(005):42.
[3] 张芳芳.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思路与方法分析[J]. 信息周刊, 2019, 000(005):1-1.
[4] 张东升.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有效性初探[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19, 000(011):P.61-61.
[5] 冀晓芳.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析[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7):0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