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古诗词篇目,学生学习这些古诗词的最终目的是体验诗词的内容与情感,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不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数。因此,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应引导学生认知古诗词的内涵。
一、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现如今,大多数学校已经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但是,仍然存在着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语文基础,进而造成“拔苗助长”的现象。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习惯采用口述的形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久而久之,这种教学方式就会让学生感觉语文学习枯燥无味,扼杀了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阻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之路。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需要背诵,学生在不了解文章内容、背景、作者个人情感以及社会状态的情况下,很难记住,这就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厘清文章意义,进而提升记忆质量与记忆效率。
(二)过于推崇翻译古诗词内容,不重视帮助学生有效感悟古诗词意境
古诗词无论内涵还是意境都极其丰富,假如教师能悉心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洞悉和领会古诗词蕴含的意境和内涵,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形成深刻的感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过实际情况却是大部分语文教师习惯于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单一讲解古诗词的内容,即教师先带领学生阅读古诗词篇章,然后为学生逐句翻译,把学生认为晦涩难懂的古诗词语句转化为易于其接受和理解的语言,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帮助学生真正领会古诗词的意境、体味古诗词的内涵[1]。
(三)教师教学动力缺失
由于古诗词在考试中的占比不高,且背诵默写较多,一些初中教师深入教学的动力缺失,对古诗词的拓展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对古诗词教学的配合度也有所欠缺,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久而久之对古诗词的教学实践丧失了热情,难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缺乏古诗词氛围
初中是孩子接触世界的早期阶段。他们对各种事情都很好奇。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潜能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文学语境中,当今的语言环境夹杂着一些滑稽的网络流行语。与这种语言环境相比,古诗词在表面上显得单薄而沉闷,容易使教学环境僵化。尤其是孩子的父母大多是在严格的教学环境中长大的,所以孩子几乎感受不到古诗词在家庭中的渊源。为了使孩子们对古诗词感兴趣,老师绞尽脑汁。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从自我出发,适应新课改
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在教育上要从自我出发适应新课改,引导学生在知识的世界里获得新知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让学生去发言,发挥学生主体性,因此教师就必须从自身出发,适应新课改。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做榜样。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案,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此外,教师要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让学生踊跃发言,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多和学生互动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学生在课堂上多半都不敢发言,而老师在课堂上一般都是严肃的,所以教师要从自我出发适应新课改,在课堂上可以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去和学生交流,在课堂上也可以利用十分钟的时间去跟学生讲述一个和今天主题有关的小故事,让学生尽可能畅所欲言[2]。
(二)鼓励学生观看诗词节目,激发学习兴趣
如“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掀起了古诗词学习的浪潮,这些节目新颖有趣,既含有丰富的诗词元素,又有丰厚的人文底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观看、交流心得。学生通过观看节目,在主持人精彩的解说、选手精彩的表现与嘉宾精彩的点评中潜移默化地接触各种风格的古诗词、各个朝代的诗人、词人,能产生强烈的学习诗词的情感,从而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内驱力,驱动他们学习教材中及课外的古诗词,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古诗词不能局限于课内,教师和家长课后也要营造良好的古诗词学习环境,积极配合、共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完善信息交互平台
语文教师应跟随当前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对先进的信息教育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加强信息化的沟通与管理,建设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古诗词教学信息的共享。此类共享平台可以满足中学语文教师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相关需求,帮助语文教师获取更多更全面的教学信息,拓展自身教学资源,尤其是古诗词教学。随着信息交互平台的完善,教师可以结合古诗词教学的实际需求,利用各类搜索引擎,在庞大的数据库中检索古诗词资源并在信息交互平台上实时共享,既能让其他教师获取到全面且优质的教学资源,又能方便语文教师自身进行教学反思。同时信息交互平台还能够帮助学校了解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方便学校实施管理。
(四)创设学习情景
古诗词注重对环境的描写,经常用最精简的语言描写最真实的情景,因此,老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展情景教学。在学生对所学习的古诗词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后,再进一步讲解古诗词的含义及情感,在讲解的时候将古诗词中的情景描绘出来,让学生充分调动想象力与自身情感,最好能够结合自身的经历,让学生身临其境,由老师的描述调动自身的情感,细细斟酌古诗词中一字一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更深层次理解古诗词当中的内涵。
(五)帮助学生提升解读古诗词的能力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育阶段,他们较熟悉白话文,而对于年代久远的古诗词则较生疏。尽管初中生的学习及赏析能力相较于初中时期有了不小的进步,不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和解读古诗词也是强人所难。虽然他们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能够将诗词完整翻译出来,但是进行赏读和品悟却相对比较困难。鉴于此,语文教师应当认真指点、引导、组织学生学习古诗词,帮助学生提升解读古诗词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厚的古诗词素养及渊博的文学和历史知识。为了实现古诗词的高效教学,教师应当熟练掌握古诗词创作者的生平、活动经历及创作情感,唯有如此才能游刃有余地组织古诗词教学活动[3]。语文教师如果有丰富的古诗词解读能力,其教学水平势必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亦能显著提升。
(六)拓宽学习范围,强化诗词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一点,即古诗词学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坚持、积累。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拓宽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范围,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古诗词经典名句,为学生后续古诗词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总结: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教师在古诗词教学实践过程中面临着教学资源利用不足、教学动力缺失以及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等诸多困难,但教师应该不断探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的教学目的,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