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合其实就是做出对课程主题的建构,这种教学方式较为开放。小学教师在进行对学生的古诗词教学时,也可以根据诗词的情感、风格等特点来整合出具有相同主题的诗词,并以此来展开对学生的诗词教学,通过这一教学方式,便有利于学生充分把握古诗词中的知识和文化。文章对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主题整合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以诗词作者为主题建构教学
通常情况下,古诗中都能够流露出诗人的思想情感,或者是将诗人平生经历叙述出来。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对同一作者不同时期作品的整合,以此来引导学生纵向或者是正反对照这些古诗。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化,还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古诗内涵。
例如,《七律·长征》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作品,其内容展开了对中国革命的歌颂,同时也将诗人对于革命的乐观心态表现了出来,通过对这一作品的赏析,我们还可以认识到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所具有的文采和气概。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毛泽东主席,教师应该立足于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然后展开对毛泽东主席其他著名诗词的收集和阅读。如此一来,通过对毛泽东主席不同时期多种作品的阅读和品析,便更加有利于学生深入的了解毛泽东的革命成长过程。由此可见,教师整合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来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阅读和比较诗人在不同阶段中创作出来的作品。更有利于学生对古诗词内涵和情感基调的充分把握,进而促使自身古典诗词文化修养的有效提升。
二、以作品风格的整合教学
因为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所处时期的不同,所以创作出来的诗词风格也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如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一些豪放派或者婉约派等诗词。另外,基于所处时期的不同,诗人也会呈现出具有不同个性和艺术特色的诗词[1]。因此在展开对学生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便可以立足于诗歌的写作风格展开教学整合,以此来引导学生比较古诗的创作手法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如此一来便有利于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充分理解。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教学《望庐山瀑布》和《绝句》这两首古诗时,虽然这两首诗同样是借景抒情,但其实李白和杜甫的诗是独立的,对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着手于两位作者的作品风格,然后引导学生赏析这两首古诗。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引用韩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诗句,以此来让学生产生对李杜文章风格的关注。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其将李白对瀑布大胆的想象充分地体现了出来,同时还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引用到诗句中去。而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应用了拟人和对偶的手法。对此,教师可以串联这两首古诗,以此来展开对学生的具体讲解,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教学趣味性的增强,还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诗词中文字的工整之处和修饰之美。
三、以主题探究的整合教学
古诗词教学中的主题探究,是指围绕同一题材、同一主旨、同一作者、同一体裁、同一表现手法等主题展开的探究式学习。深度教学实现的条件之一是教学过程中“预设性”朝“生成性”的转向。探究式教学有预设,但更多地指向生成。生成视域中的课堂教学过程,重视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分享意义,它最终指向学生个体知识的建立、个体经验的形成和个性化的成长。
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王昌龄《从军行》时,引入了以前学过的王昌龄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卢纶的《塞下曲》,还有王之涣的《凉州词》,另外补充杜甫的《前出塞(挽弓当挽强)》,围绕“边塞诗”专题引导学生开展主题探究。教学时,首先精学《从军行》,然后迁移学习王之涣的《凉州词》和杜甫的《前出塞(挽弓当挽强)》,最后学生自主探究六首边塞诗的一般特点及相关常识,接着在小组内共享信息,分享收获,而后全班交流,形成共识:边塞诗题目常含有“塞、塞上、塞下、征、军、从军”等字眼;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有凉州、阴山、玉门关、龙城、楼兰等;写作内容大都描写边塞风光、将士的边塞生活和战争场面;表达主题多元丰富,有将士们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有对良将的思慕、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对家乡的思念,还有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等等。主题探究超越了传统的、单一的、离散性的学科课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全面性、整体性、联结性、统合性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以一篇带多篇,材料富有向心力,能组成一个临时整体。这样以集束式文本围绕一个主题探究,材料之间彼此关联、互文印证,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更细致、更精微地感受并思考诗人的写作手法和情感,有利于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经验和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新的发展。
四、以同一意象,不同作品的整合教学
古诗词中的叙述、描写、抒情有很多相同(或相类似)的地方,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在总结归纳山、石、水、花、草、树、喜、悲、愁……中引导学生领悟、体味我国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小就熟悉传统诗文的“基本意象”,如望月思乡,摘柳赠花,惜春悲秋,模山范水……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主题整合教学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提高自己的古诗词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向更高维度的语文学习,让古诗词葆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宋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与创新路径思考[J].课外语文(下),2018,(8):63.
[2]王静.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中外交流,2019,(8):268.
[3]李玉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