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展现了古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意趣,在帮助小学生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效率。
一、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小学正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黄金时间。在此过程中,教师合理安排古诗词鉴赏的内容和进度,小学学生每周不少于两课时,在科学有效的学习中,知道古诗词的重要性,综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感受古诗词所表达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与价值观,提高古诗词鉴赏的水平,大声朗诵古诗词,理解古诗词,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措施,拥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其次,我国浩瀚的古诗词文化,是经典名著的有效载体,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每一节语文课,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文化,这也是我们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良好契机。通过古诗词的阅读不断引导学生弘扬和发展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让语文阅读教学起到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的作用。学生在阅读古诗词时,不但从字面意思上来学习,而且要深度发掘古诗词所蕴含的意境美,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主旨,这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二、提高古诗词鉴赏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坚持经典诵读,提升文化品味
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经典瑰宝,极富节奏感与音律感。鉴赏古诗词、传承古文化须将语言和精神融为一体。诵读则是融通语言与精神唯一不可替代的感知活动,是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很多经典古诗词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更不可分析。千百年来的语文教育经验表明,坚持诵读经典诗词能让学生可与其含蓄凝练的语言美、九曲还同的情感美产生情感共鸣。在具体的古诗词学习和鉴赏实践中,学生无论怎么朗读和诵读,都是所有学习过程的一个基础和前提,都会增加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把握和对诗情画意的体验。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高年级教师很有必要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词上下功夫和花气力,引领他们诵读出古诗词明快轻松节奏的喜悦之情,急促有力节奏的昂扬之情,低沉缓慢节奏的悲凉之情,从而增加语言积累,寄托精神追求。
(二)意境赏析,涵养身心
1.借助意境审美鉴赏,发展审美观念。
经典古诗词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作者除了直接运用情感词语描写自己的感情以外,往往还会借助一些事物的意境,亦即诗歌中所说的“意象”,来含蓄地传递自己的那种情感,渲染一种特殊的氛围。有的是借景说理,有的是借景抒情。普遍具有音声之美,意境之美,和品格之美等特征。
例如,月亮往往是古诗词中思乡之情的载体。教材中出现的有关诗句诸如:李白在《静夜思》一文中描写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一文描绘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小学生学习古诗词,必须高度重视借助物象和实景表达文化意味的诗情画意表达手法,抓住意象,深入意境,去赏析古诗词,实现学会审美、涵养身心的教育目标。
2.运用意境深度赏析,传达美好精神。
在古诗词的赏析与深究中,除了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表面词义外,还应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通过简单的文字,有选择地抓住文中有深意的意境或者用得好的意象展开赏析。如带有情感倾向的意境:乐景、哀景,每个意境都具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或者能表现时间的意象:早上、傍晚、黄昏、子夜,每个时间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体现。
以部编小学语文三下教材中的《惠崇春江晚景》为例,课文借助桃、竹、蒌蒿等植物,河豚、芦鸭等动物,描绘出一副江南欣欣向荣的春天景象。作者在诗词里运用具有意境的事物展开内涵丰富的文本表述,把对祖国江南春天风景的喜悦情感和礼赞流露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借助古诗词包含的丰富韵味,带领学生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去揣摩、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
(三)语言品味,传承文化
1.借助诗题诗眼,品味诗情之美。
古诗词的语言短小,但都十分精炼,且包含着深刻的情感和道理。例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王维的名句。在语言的品味中,学生只需抓住了这个“独”字,就能深刻理解身在异乡的异客情感。他们一旦抓住了这个诗眼,就能够体验到“倍思亲”时的孤单,更能深刻体会诗人见到别人团圆之时的寂寞。
例如,在学习部编小学二年级教材中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教师只需要抓住“送”字这一诗眼,学生便会发现这不仅仅是描写西湖景色的一首古诗,而且还是作者对友人不舍的一首情深意切的送别诗。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借助诗题诗眼,浸润我们的文化基因,折射我们旺盛的优秀传统文化需求,召唤我们筑牢文化自信与经典文化的传承。
2.抓住关键词句,赏析诗意之美。
一首诗中往往都不乏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世代相传的名句。教学中应该借助那些关键性的重点句子来赏析:例如,《静夜思》一文需要抓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重点句;《登鹳雀楼》一文则要抓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重点句。还要引导学生从重要的关键字、词入手,去体会诗词的意境美,提高鉴赏力。如赏析部编版小学二上的《望庐山瀑布》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察第一句中“生”字由静到动的转换,体味庐山的烟雾缭绕,也可以通过对第二句“挂”字形象的感悟,体味瀑布从高处流下的动态之美景。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学习与品味,可以深刻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结语
总之,古诗词鉴赏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最终帮助他们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勇.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漫谈[J].新课程(中学),2019(06).
[2]吴燕珍.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70).
[3]慕容玄羽.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和方法分析[J];新课程(中),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