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策略
薛江丽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薛江丽,.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策略[J]. 当代中文学刊,2022.8. DOI:10.12721/ccn.2022.157070.
摘要: 古诗词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近年来中考的考查热点,但往往学生会面临无从下手的问题,失分较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归纳和总结,不断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论述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希望能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意见。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DOI:10.12721/ccn.2022.157070
基金资助:

古诗词作为经过岁月积淀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文化的浓缩精华,具有节奏鲜明、含蓄凝练、绘景生动、情感浓厚的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古诗词鉴赏学习,可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促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意趣和熏陶。而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有必要对此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探讨。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及案例设计比较单一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要以背诵为主,要求学生在早自习不停地背,背完之后再由教师抽查,这对于语文古诗词教学背诵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法,但学生背会之后还应对诗词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予以讲解。这种单一化的教法会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不感兴趣,还会产生倦怠情绪,这种情绪对中学生学习鉴赏诗词是非常不利的。学生对诗词没有完全理解而进行机械式记忆,其学习效率非常低,且对诗词的情境无法理解。所以为了打造诗词学习的高效课堂,应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中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争取在中考中取得佳绩。

(二)对于古诗词学生只会背诵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对于古诗词要深刻理解它的意境和内涵。学习古诗词不仅是为了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而是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因此,仅凭借机械式记忆无理解古诗词真正的韵味和情境,只了解非常浅显的表面意思还远远不够,所谓知人论世,就是通过分析和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探析古诗词所表达的内涵和外延,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只知道机械记忆,而对诗歌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则一概不知,这样只能说是记下了这首诗,而没有真正地理解和鉴赏诗歌。

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策略

(一)精准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中,学生首先要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以此顺利解读古诗词。可以说,这是解读古诗词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技巧,也是学习古诗词鉴赏的基础,教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多是抒情类诗词,从主人公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诗人或词人设身作诗词,二是诗人或词人直抒胸臆。以诗人或词人设身作诗词为例,诗人或词人会将自己想象为诗词中的人,继而借助诗词来奔走呼喊和倾诉衷肠。以诗人或词人直抒胸臆为例,诗人或词人的形象与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保持一致,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以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一首七言律诗为例,诗人刘禹锡借用了典故,更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基于此,学生在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要分析诗人的立足点,既要鉴赏诗人的情感,也要鉴赏诗人所使用的典故。在鉴赏“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时,包含着两个典故,即“闻笛赋”“烂柯人”。以“烂柯人”这一典故为例,指的是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时遇到两个童子在下棋,等棋局终了,发现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也发现时间已经过了一百年。在理解“闻笛赋”“烂柯人”这两大典故后,学生便可以较为轻松地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即感觉恍如隔世,人事全非,已经不再是旧日的光景。尤其是“烂柯人”这一典故与诗人自身的情感较为接近,暗示自己遭到贬谪的时间太长,同时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一般来说,在进行古诗词的鉴赏时,若学生可以精准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则可以为贯通诗词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解读诗词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二)找准古诗词鉴赏的技巧重点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解鉴赏时应该使用的重点技巧,找准鉴赏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全身心地参与到古诗词鉴赏中。具体来说,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时,学生可以重点从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五个方面着手。相信在找准古诗词鉴赏的切入点后,学生更容易深入古诗词意境,实现预期的鉴赏目标,培育鉴赏素养。以表现手法为例,主要有对比、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烘托、想象、渲染、托物言志。古诗词在修辞手法的应用上较为考究,常用的有排比、夸张、比喻、对偶和比拟,比拟又可以分为拟物和拟人。古人通过应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让自己的情感更为丰富和浓郁,思想情感可以更富有张力。除此之外,语言风格也是学生在鉴赏古诗词作品时要重点掌握的技巧,古诗词的语言风格主要有形象生动、清新雅致、含蓄隽永、平实质朴等。比如,八上教材中王绩所写的《野望》,整体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一改齐梁以来的浮艳雕饰文气。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为历代学者高评。

(三)熟悉有关意象与意境的知识

就古诗词作品来说,其显著特征之一便是含有意象和意境,诗人或词人往往会借用意象来表达自我,而且一首诗词中会应用多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毫不夸张地说,意象与意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成效有较大关系,当学生可以积累较为丰富的意象与意境知识时,理解古诗词情感的难度会大大降低,同时能较为顺利地理解诗人或词人的形象。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象中,常见的意象包括“酒、饮酒”“羌笛”“柳”“月”“流水”“斜阳”“风、霜、烟”“落花”“梧桐”“鸿雁、青鸟”“舟”。在“酒、饮酒”这一意象中,多表达了诗人或词人的苦闷、豪情、悲愁这些情感,比如,李白《行路难》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李清照《醉花阴》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在“羌笛”这一意象中,集中表达了诗人或词人的离别之苦、相思之情,比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在“柳”这一意象中,因为“柳”与“留”谐音,所以“柳”会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折柳”便带有相留之意,比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在“月”这一意象中,主要会有“残月、明月、新月、玉盘”这些用法,均表达了诗人或词人离愁别恨、寂寞思归的情感,比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流水”这一意象中,多传达了诗人或词人的感伤与哀愁,主要是人生苦短、命运无常,比如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在“风、霜、烟”这一意象中,着重表达了诗人或词人的哀怨、惆怅、凄苦,比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可以说,在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意象和意境的知识,同时确立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鉴赏意识。

三、结语

在初中阶段通过古诗词鉴赏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视野,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大有助益,但由于古诗词具有文字凝练、意象深远的特点,在鉴赏过程当中学生并不是很容易把握,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教师应该不断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参考文献:

[1]席斐.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4):26.

[2]刘倩.初中语文古诗词修辞教学现状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0.

[3]陈艳艳.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2):2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