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创作诗词油画上学习了吟咏山水的诗文名篇,获得了很多关于山水美景的独特感受之后,重点练习了油画基本知识与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选取喜欢的古诗文或自己创作古诗,然后配上精美的图画,把自己体会到的诗歌的优美意境、真挚情感变成生动鲜明的画面。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国油画只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西方油画百年的发展历程。经过这三十年的发展,中国油画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对西方油画进行形式上的粗浅模仿,而是融合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民族审美观,形成了具有诗化倾向的中国式绘画艺术。
二、油画发展史及油画派别和特点
油画的发展和流派是脉络清晰和传承分明的,早期的油画发展可分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学院派”,“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后印象派的大画家塞尚(法国人)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现代绘画始于十八世纪末一九世纪初,流派更多、流传时间较短,令人眼花缭乱。
随着中国油画全面发展,中国油画家对油画的材料技法也有了重新的审视与把握,对西方油画的特性特质也有了进一步的深层认识。油画最早出现在棺椁器具之中,据周礼、汉书等文献所记,通常的说法是1581年利玛窦携天主、圣母像到中国,才开始了中国的油画,其中一幅“木美”作品,虽历时五百年,仍依稀可见画风的古朴厚重。康配年间,传着士郎世宁、潘庭章、艾启蒙等以绘画供泰内廷,从而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带入了阜宫。雍正,乾隆年间,宫廷的包衣(满语即奴仆)受命于皇上,向传教士学习油画,但并未留下一些痕迹到了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中西文化大冲撞,民间的画坊、画馆兴起,画技亦得到了改善。但此时由于画工的地位低微,文化素养也有限,使他们的作品未能进入文化的高层次,形成一个独立的新文化。清末维新变法后,许多青年学子先后赴英、法、日本等国学习西洋油画,他们中有: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李叔同(弘一法师)、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樑、潘玉良、庞薰某、常书鸿、吴大羽唐一禾,陈抱一、关良,王悦之,卫天霖,许幸之,倪贻德,丁衍庸等这些人归国后带来了西方及日本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如1911年西洋归国的周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1912 年刘海粟创办上海图画学术院,并第一次起用人体模特写生:1919 年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倡导开办了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北京美术学校,(校长林风眠);1927 年,中央大学开设艺术科(徐悲鸿任主任);1928 年杭州创办了第一所大学制的国立艺术院校(林风眠任院长)等。这一时期的主要三个画派分别为:写实派(徐恚鸿):新画派(林风眠、刘海粟):现代派(庞薰柴)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国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油画家颠沛流离。国难当头,很油画家用绘画作武器,反映战事,揭露暴政,如王式廓的《台儿庄大血战》,唐一禾的《胜利与和平》.司徒乔的《放下你的鞭子》等。一些画家因战事远赴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创作出了如《负水女)(吴作人)《哈萨克牧羊女》(董希文)等佳作。此时的延安,画家的画风受到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影响,倾向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徐悲鸿的写实主义正好与当时的时代相和,逐渐形成了中国规范化的油画。在“新美术必须与人民结合”的观点的影响下,写实主义一统天下,风景、静物、人物等题材被冷落。这个时期诞生了一批革命历史画,如胡一川的《开镣》、王式廓的《参军》、罗工柳的《地道战》、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李宗津的《飞夺芦定桥》、艾中信的《过雪山》等。
三、绘画与诗词创新的融合路径
中国观众趋向于将国画的诗意的渴望转移到油画上去,使其能够化实为虚、境生象外,诗境的介入拓展了油画的创作空间,中国油画来源于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取材于中国文化。中国油画表达着属于中国人的生命理想和生命观念,致力于油画艺术的诗化探索并卓有成效。在中国社会深处水深火热当中茫然不见天日之际,部分油画作品就以其凄美却不失希望的诗意画面深入人心。苦难终将会过去,希望终将会来临,春风拂过的荒原必将覆盖上绿色的原野。画家可能并未刻意赋予油画特定的意义,只是绘画自己的生活和见到的真实,这也是另一种诗意。然而一些动人心魄的史诗巨作并不以画家本人的意志为转移,在特定的语义环境下还是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效力,展现出了惊人的艺术力量,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的诗意邂逅,碰撞出了璀璨的火花,作品的历史价值得以由此升华。陈丹青的油画作品始终高度保持着一种中国自古通行的平面化画风,注重画面的真实和画面的纵深性,历史的苍凉和无边的苦涩因为画面的寡淡和含蓄更加耐人寻味,其人文关怀和人文意识令人回味。个人创作的自由状态和画面疯狂的自由生长是道求诗意的自由的心态的流露和对个人艺术生活的向往。综上所述,人文底蕴凝结了油画作品的价值形成的时代诉求,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史诗总是与艺术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油画的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扬、自信心和凝聚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这应该就是为何在摄影艺术出现之后,西方艺术家的油画艺术经过风格嬗变且眼花缭乱的发展后逐渐式微,而中国油画却依然能够在现实主义框架中得以存活和发展、走过荆棘遍布的崎岖小路并逐渐走向一条繁花似锦的康庄大道。
油画艺术的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不仅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还对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起到了巨大的提升作用。当下的中国油画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油画市场的商业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当代各种缤纷的艺术技法和审美观念,中国绘画形式如山水画、人物画的成功等,给中国当代的油画家带来失落的同时,更多的是促使油画家更进一步地认识自我和坚守自我,创作出既有个人风格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
随着油画事业的加速发展,大学生油画教学与创作成为美术教育与艺术创作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油画作为涵盖写实、表现与抽象艺术的综合体,其教学与创作水平不仅关系着学生油画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影响着油画艺术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而在现代教育改革的新诉求下和油画事业发展新格局下,其面临着改革与创新的紧迫性,为此许多大学生在继承传统优秀因子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以推进大学生油画教学与创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
[2]波里亚.优秀传统文化对油画创作的影响研究[J].文化产业,2021(27):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