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临床内科多发性疾病之一,指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疾病[1]。心绞痛是冠心病典型症状,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对人们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加重了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且该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临床实践发现,多数患者因出院后缺乏专业、系统的干预,导致其预后效果不理想[2]。延续性护理是临床一种新型干预模式,可以患者在院内、院外得到持续性干预。本次研究以15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例,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现对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2月;对象:15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纳入标准: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年龄≥68岁,研究目的患者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沟通障碍患者,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3]。以上述标准为基础,将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如下:①对照组: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范围:68~84(76.58±4.15)岁,病程:1~8(5.38±1.17)年;②研究组: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龄范围:69~85(76.61±4.14)岁,病程:1~9(5.41±1.18)年。统计学软件对2组患者基础资料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为患者提供清洁、温馨的病房环境;叮嘱患者以清单、容易消化、低盐、低脂食物为主,结合患者营养情况,对饮食方案进行调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说明服药的剂量、方法等,叮嘱患者严格遵医嘱执行;将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表现、危害性、日常预防方法等编辑成图文结合的手册,免费发放给患者,或者将其制作成幻灯片,一边播放一边讲解,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患者受到疾病因素影响,表现为焦虑、烦躁等情绪,护理人员要多关心患者,耐心为患者解答问题,对于担心预后患者,可组织成功案例入院分享,增强患者信心,担心费用患者,向其说明医疗方面的优惠政策,从而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接受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可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如指导患者深呼吸,组织患者打太极等。为预防并发症发生,要密切观察患者症状表现,如是否存在胸痛、心率等情况,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一旦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告知医生,避免发生意外。
研究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了患者出院后干预,具体如下:患者出院前,制定患者电子档案,记录患者姓名、性别、联系方式、病情程度等,告知患者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患者出院后,每2周予以患者一次电话随访,掌握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对患者疾病相关问题予以解答;方便入门随访的患者,不定期开展家庭随访,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对于患者潜在的问题予以第一时间解答,针对性的解决,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在随访过程中,提醒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叮嘱患者家属监督患者正确用药,多关心、理解患者,予以患者家庭的支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康复方面,结合患者入院期间病情恢复情况,待患者出院后,以患者病情、喜好为基础,制定个体的有氧运动方案,如慢跑、散步、广场舞等,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增强患者抵抗力、免疫力。为获得社会的支持,可在社会上普及冠心病心绞痛相关疾病知识宣传,如在社区宣传栏上张贴海报,出版海报等,争取社会募捐,最大程度帮助家庭贫困患者,减轻其经济负担,保障患者治疗能顺利开展。
1.3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2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心绞痛发作次数、生活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指标进行观察比较,探究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4评估标准
判断标准如下:(1)负面情绪评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总分均为百分制,评分<50分无焦虑、评分<53分无抑郁,超过临界点分值,分数越高,则表示焦虑、抑郁越严重[4]。(2)心绞痛发作次数:对护理前、护理后2周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进行记录。(3)生活质量评分:应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百分制,分数、生活质量呈正比[5]。(4)不良反应统计:心律失常、顽固性心绞痛、心源性休克。(5)护理满意度:应用满意度调查问卷(我院护理人员自行设计),总分10分,①非常满意:>7分;②比较满意:4~7分;③不满意:<4分,护理满意度=①%+②%。
1.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对应予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c2检验,表示为(n,%),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结果
SAS评分、SDS评分组间护理前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心绞痛次数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生活质量评分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组护理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研究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狭窄,致使心肌缺血引起胸部不适的临床综合征。老年人因生理机能日渐下降,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发病群体[6]。老龄化的日益增加,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率越来越高,对老年人健康、生活造成巨大影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糖尿病、肥胖等有关。冠心病心绞痛多表现为胸闷、气短等,导致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病情康复[7]。临床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症状改善、病情转归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常规护理是以往临床常用的干预方法,主要结合患者体征、症状表现等开展相关措施,旨在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实践发现,冠心病心绞痛因病情反复,多数患者因对疾病认知不足,自我护理能力差,在出院后因缺乏专业性照护,导致其预后效果欠理想。延续性护理是指通过一系列行动设计让患者在不同照顾场所得到连续性的干预[8]。相关研究指出,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护理中,应用延续性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起到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成效显著[9]。罗芳[10]等学者研究中指出,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水平提升,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患者病情控制及改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效果。对本次研究结果分析,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研究组<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互比,研究组>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对照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上述报道对比,两者存在一致性。对其原因分析,延续性护理的开展,增加了对患者出院后的指导,通过电话随访、家庭随访等,可及时纠正患者错误的行为,提高了患者依从性,预防了各自不良事件的发生,此外,对于患者的不良情绪能第一时间发现,并通过积极的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从而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研究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对照组(P<0.05),对其原因分析,延续性护理的应用,增加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可以让患者持续得到专业性干预,从而促进了患者病情的好转,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综上所述,老年冠心病心绞痛者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取得效果显著,建议作为重要干预方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丽艳.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2):223-224.
[2]孙冬杰.IKAP的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及对负性心理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26):81-83.
[3]谢美红,柯炜,蒋云仙,等. 冠心病心绞痛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院外延续性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01):78-81.
[4]孟宪飏,朴希君. 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医嘱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9):180-181.
[5]肖木坤.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医嘱遵从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2):197-198.
[6]程敏. 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2):6137-6138.
[7]丁丽. 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4):221-223.
[8]沈晶晶.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评价[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2):1650-1651.
[9]桂彩红.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08):1157-1158.
[10]罗芳,王晓玲,张启国.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18):17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