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学前教育活动建构质量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而教师也应当能够在新时期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下选择将游戏融入教学,使孩子可以在玩耍中收获知识,也可以在良好的氛围中展开实践。以此,不仅有利于转变传统教育活动建构时所存在的枯燥性与单一性等问题,还有利于实现对幼儿积极性的调动,使幼儿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赋能幼儿综合发展,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学所具有的育人价值。
一、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活动建构意义
游戏化教育理念作为时代发展下的新型教育策略,将其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当中,有利于调动幼儿活动参与热情并不断提高活动开展质量[1]。学龄前幼儿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而教师通过搭建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则可以强化幼儿自主参与热情,让幼儿更加积极地进行实践,进而达到培养幼儿各项技能与素养的作用。与此同时,游戏化教学还能够丰富幼儿体验,相较于传统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方式而言,可以切实贴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尽可能地满足幼儿需求,为达成高质量的教育效果赋能。
最后,游戏化教学设计同样可以使教学贴合以人为本,理念达到归还幼儿活动主体地位的目的。在游戏氛围中,幼儿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也可以更自由地与同伴沟通交往。这一形式不仅有利于为幼儿提供展现才能的机会,更有利于实现对幼儿良好思想观念的培养。而教师通过给予幼儿鼓励、减少对幼儿的支配,能够充分展现游戏化教学的育人功能,让幼儿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学前教育活动当中,得到培养与锻炼。
二、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活动建构策略
(一)在生活教学中融入竞赛游戏
学前教育活动建构时,教师不仅需要使幼儿能够掌握一定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拥有服务自身的能力。以这一目标使幼儿今后可以更好地融入集体与社会,并赋能幼儿后续的小学生活。基于此,幼儿园教师便可以在游戏化理念的推进下,将充满趣味性的游戏融入生活教学当中。面对正处于发展关键阶段且渴望收获他人认可的学龄前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为幼儿搭建竞赛游戏。这样一来,有利于调动幼儿活动参与兴趣,更有利于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展开各项实践。强化幼儿技能掌握水平,助力幼儿的知识应用[2]。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在带领幼儿对各项生活技能如“扫地”“擦桌子”“穿衣服”等进行学习时,基于竞赛游戏的创设,营造一种紧张激烈的氛围。借助幼儿午睡及起床时间,搭建“叠衣服”“叠被子”“穿衣服”的竞赛游戏。在竞赛氛围中,幼儿会很乐意且积极地对各项技能展开实践,而通过创设评优环节,也让幼儿能够更加细致地操作。又或者,教师同样可以在“早午晚餐前后”“如厕时间”等多个节点,带领幼儿以竞赛游戏为主要模式,针对“谁擦的桌子最干净”“谁洗手方式最规范”等主题进行实践。竞赛游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贴合当前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激发其自主意识,体现幼儿在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在区角教学中融入角色游戏
丰富多样的体验可以拓展幼儿知识储备,为幼儿今后展开更深层次的知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也就是说,幼儿园教师在基于游戏化理念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也需要注重丰富游戏形式与游戏内容。以这一形式不断为幼儿带来新鲜感与更加多元的体验感,让幼儿能够在玩耍中收获知识,从而助推幼儿的后续成长。那么,面对这些需求,幼儿园教师可以选择在区角教学中为幼儿融入角色游戏。不同区角有着不同的主题,而不同主题内能够设计多种多样的角色形象。教师带领幼儿以游戏氛围进行角色扮演时,便有利于帮助幼儿了解不同角色形象及职业特点。与此同时,还有利于强化幼儿相关技能及素养的培养,不断达成更高质量的育人效果。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将角色扮演游戏融入“娃娃家”“超市”“医院”等多个区角当中。首先,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角色服饰,以此营造出一种更加直观且有利于为幼儿带来代入感的游戏氛围。其次,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其技能与素养成长水平,为幼儿制定由简至难的区角游戏任务。借助图文并茂的形式,给予幼儿更多自主选择机会,让幼儿可以在玩耍中享受角色。如扮演母亲角色的幼儿需要“做饭”、扮演超市营业员的幼儿需要“卖货”、扮演医生角色的幼儿需要“看诊”。通过创设更加游戏化的区角教学活动,为学前教育增添更加别样的色彩,展现游戏活动所能够发挥的各项功能,帮助幼儿在更多元的氛围中进行技能掌握及信息收集。
(三)在户外教学中融入团队游戏
随着我国现如今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强健幼儿体魄并丰富户外活动成为教师在一日活动建构时需要重视的问题。而由于当前年龄阶段的部分孩子身体素质还没有得到良好发展,这些幼儿可能会对户外活动产生一定抵触,若户外活动形式又过于单调,则必然无法展现其应有的育人价值。正因如此,则需要幼儿园教师能够在游戏化理念的推进下,在户外教学中融入游戏活动[3]。以游戏的辅助可以让户外教学更好地贴合幼儿需求,适当降低活动难度的同时,营造一种能够满足幼儿体验并为其带来成就感的教学氛围。而基于素质教育需求,幼儿园教师还需要将培养幼儿良好观念这一目标融入教学,因此团队游戏的设计则可以很好地打破原有教育局限,使游戏化教学模式及素质教育理念都能够更高质量地融入学前教育工作当中。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将团建游戏与户外教学进行结合,借助这种有利于促进幼儿之间协同合作及交流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玩耍中可以与同伴沟通,并培养起人际交往能力,也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对团队协作意识的理解与感悟。幼儿园教师也需要尽量选择贴合幼儿年龄段的团队游戏项目,如小班幼儿可以选择“运送物资”等能够强化幼儿身体素质并营造趣味氛围的游戏,中大班幼儿则可以适当融入“传递呼啦圈”“丢沙包”等等。注重丰富幼儿户外教学游戏,在提高幼儿能力的同时,使幼儿能够享受游戏氛围,从而在游戏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同样地,教师也需要注重引导幼儿之间的团队合作。如通过为幼儿提供与同伴沟通及探索的时间,使幼儿能够畅所欲言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能够逐渐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并弥补自身不足。基于此,借助游戏化活动设计,助推学前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切实赋能学龄前幼儿健康成长。
结论: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应当能够将游戏化理念融入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注重让幼儿在玩耍中收获知识并体验。有效强化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兴趣,也使幼儿能够得到更为丰富的知识。那么,教师便可以在生活、需求以及户外教学中融入多种多样的游戏,培养幼儿团队协作意识、拓展幼儿经验、强化幼儿技能。基于此,使幼儿逐渐拥有服务自身的能力,也为推动幼儿良好思想观念建构赋能,不断达成更高质量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卓玛草. “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路径 [J]. 中国新通信, 2024, 26 (07): 137-139.
[2]肖菊梅,莫馨雨.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现实问题与改进策略 [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2, 38 (04): 43-49.
[3]邓莉. 深度学习视角下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问题探析 [J]. 教育观察, 2021, 10 (36): 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