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整体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重视度也明显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语文是小学的重点学科,诗词贯穿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简短凝练的文字中蕴含着古人对人生、自然的思考,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优化诗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诗词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发现和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一、结合古诗词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受限于小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小学课本上选取的古诗词本身就不会太难,教师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便可以从诗词的写作时间和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入手,让学生参与讨论,通过反复阅读和吟诵等方式引导学生先自己试着理解诗词中直观呈现出来的那一部分,学生可以想象,如果自己身处诗人所在的环境会怎么想和怎么做。等到学生对诗词本身具有初步了解以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诗人的个人经历,引导学生分析诗人的行为和想法,总结自己与诗人的想法有哪些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而这些相同和不同又是怎么让诗人写出这样一首诗词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示儿》时,学生在学习这首古诗词的时候,只是了解到这是诗人的绝笔,表现出诗人临终之前复杂的心境,也能够进一步地感受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从这首诗中能够看到作者的满腔热血,但是要想让学生正确且深入地了解到一个有着满腔浓烈爱国情怀的诗人形象是很难的,因为学生单凭诗句内容是很难获得具象感知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首古诗词之前,就应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作者陆游的生平背景。尝试结合陆游一生的报国壮志,让学生展开多元化的讨论。比如,陆游有过西北参军的经历,这能够让学生立足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将一个诗人与爱国的形象牵连起来,让学生能够看到陆游抵御外族入侵时的民族立场。而后再结合这一首古诗词的基本内涵,深入地理解陆游心中国家至上的爱国情怀,能够获得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具象感知。在学生了解了相关的背景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及交流,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阐述“北定中原”的无奈、期许及悲慨之情,以此来达成对古诗词的深度鉴赏。在小学课堂上,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这门课的兴趣,古诗词本身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现代社会离得太远,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自然会感觉到隔阂和距离感。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拉近这种距离感,如果做到了这点,学生自然也就更加容易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兴趣,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也更容易学好。
二、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方法,感受诗词韵律
古诗词一般遵循平仄、对偶、押韵三大要求,既便于吟诵和记忆,又实现了节奏、声调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古诗词的韵律之美。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韵律,明确诗词的节奏、声调和停顿,走好诗词理解和感悟的第一步。教师要重视诵读过程,相机渗透诵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诵读。首先,从节奏入手,指导学生在诵读中划分停顿,掌握五言诗和七言诗的节奏规律,学会有节奏地诵读。其次,从语调入手,指导学生根据不同古诗词选择合适的语音语调,在熟读中准确表达诗词营造的氛围和意境。最后,从情感入手,指导学生在诵读中层层理解诗词内涵,把握情感表达,与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为例,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为了保证古诗诵读的有效性,教师可采取“三步走”流程: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出节奏,三是读准韵脚,指导学生逐步读出本诗韵律。七言诗的停顿划分一般为“四三式”,即在每四个字后面停顿,而前面的古诗词教学已对此方法有所提及,因此,本诗诵读过程重在指导学生迁移运用已有方法和经验。课堂上先组织学生自由诵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再指导学生边听边用斜线在书上画出停顿的地方,迁移学过的停顿划分方法,读出诗句的节奏;之后渗透“入声短促,韵脚延长”的诵读规则,指导学生用适宜的语调诵读古诗,感悟诗人豪迈、悠闲的情感和开阔的胸襟。古诗诵读层层递进,促使学生迁移运用已学方法,体会七言绝句“四三式”节奏的韵律感,逐步走进作者描绘的壮观画面。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营造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的氛围
古诗词往往具有深远的意境与独特的内涵,有时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是无法让学生深刻领会诗词中所蕴含的深远意境的。另外,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欠缺,有的学生甚至从未踏足过除了生活场景以外的地方,又如何能够通过教师的文字讲解了解大漠的壮观、银河的浩瀚、江南的绮丽呢?而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则能够让这些抽象的文字以具象的画面呈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诗词中的悠远意境。
例如,在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这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视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仔细领会诗文描绘的场景,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结合古诗内容思考诗句的优美之处,为学生营造赏析古诗的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古诗词。另外,在引导学生朗诵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文内容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从而为学生朗诵古诗词营造一种优美的氛围,激励学生更积极地融入古诗词的学习中。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助于以生动的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声情并茂的形式提升学生的感悟力,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深刻地感受古诗、体会古诗,从而在沉浸式的古诗词赏析体验中获得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
四、注重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平时授课中,教师应注重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以便能使抽象的古诗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从而拉近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距离。
例如,以《元日》为例,在备课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新年有关的音乐、图片等,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以此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引入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谈谈他们是如何过春节的、放假期间想做什么事情、所处地方的春节习俗是什么等,以此将课堂氛围推入高潮。此外,教师可以普及春节的知识,如春节的来历等,通过追根溯源,学生会明白现代许多节日其实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换言之,节日并非现在所独有的。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古代没有电子产品,那时的人们无法像现在这样看电视,可他们的娱乐活动也很多,大家想知道古人是如何过年的吗?”学生纷纷点头,这时,教师可以引入该节课学习的内容《元日》,有了之前的铺垫,再加上音乐的烘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日益增加,这有助于他们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各种活动,从而在掌握《元日》中主要内容的同时,还拥有较多快乐的学习体验,为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古诗词既可以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又可以促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精炼,领略诗词的意境,从而获得古文基础的夯实。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在具体教学中,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引入相应的教学方式,以此形成高效的诗词课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凯丽.古诗词阅读与鉴赏——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J].教育界,2022(26):35—37.
[2]王春燕.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教育前沿,2022(8):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