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探讨
杜心静 马郡研 黄丽丽 李扬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杜心静 马郡研 黄丽丽 李扬,.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探讨[J]. 心脑血管病研究,2023.6. DOI:10.12721/ccn.2023.157280.
摘要: 目的: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城市人群当中,15岁及以上发生冠心病病例占比为12.3%,农村发病率为8.1%。超过60岁的人群,发生冠心病的概率占比是27.8%,多数患者为中老年人群体,对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有着极大影响,本次主要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为切入点,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进行了系统调研。方法:在此次调研当中,根本要求从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接收的病例进行了调研,最终确定病例为66例,以奇偶数分类法进行分组,奇数为对照组患者,33例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操作,偶数是观察组,与上述治疗相同,并在治疗过程中联合中医干预,病例与上述一致,在治疗期间对此次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进行调研,评估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调查此次患者血流学指标,对比小组患者血脂水平。结果:主要对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做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症状基本显著减轻,积分更优;心功能指标分析,对照组部分患者恢复较差;血流学指标组间评估,观察组达到正常指标;对比小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状况,显示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改善较不突出(P<0.05)。结论:此次研究主要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例进行了临床治疗,以中西医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临床实践证明此类治疗方法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患者症状恢复更佳。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
DOI:10.12721/ccn.2023.157280
基金资助:

前言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通常情况下是在各种因素同时作用下,促使患者冠状动脉血管越来越狭窄,或者直接堵塞,促使患者冠脉供血不足,或者直接被阻断,导致患者心肌缺血、缺氧。在病情持续进展后,使得患者频繁出现心绞痛情况。医学当中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症的治疗通常选择药物治疗,进而帮助患者控制危险因素,并加强血运重建,但是药物治疗临床运用不是非常广泛,血运重建虽然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缺血区域血液灌注情况,然而治疗成本偏高,导致患者及家庭面临极大的经济压力。中医学的深入研究,中药在治疗此类病症上有极大的优势。本次就围绕此类典型病例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详情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调研当中围绕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例进行调研,主要评估治疗方法临床效果,选入病例总计为66例,纳入最早时间是2021年2月,终止时间2022年11月。选入要求:与临床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合病例;造影诊断明确病症者;患者能够对此次调研内容完全依从;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要求。排除要求:对此次治疗方法有禁忌者;精神疾病患者;严重心肌梗死患者;癌症患者;肝部病变患者。此次研究中以奇偶数分类法对患者实施分析,对照组(奇数)数据表示大部分为男性病例,有20例,女性为10例,患者年龄不低于51岁,最大年龄是74岁,患病时间短则2个月,长则6个月。观察组(偶数)患者男性病例和女性病例均为13岁,患者年龄在50岁至72岁至今,患病时间和上述相同。以选入地方调查目标的基本资料实施评估分析,无对比显著性(P>0.05)。

1.2冠心病

1.2.1关于冠心病发病机制

冠心病的形成和冠脉病变是密不可分的。人体的冠脉本身存在轻代偿能力,心脏供血会在心脏活动的改变下进行适宜调节,当人的活动量较大时,冠脉扩张,血流量也会迅速上升,甚至达到7倍左右。当冠脉管腔发生斑块样病变情况下,病情的持续进展,斑块会突出管腔,导致管腔明显变窄,甚至直接闭塞。再者,冠脉炎症、畸形等原因也会造成人的机体管腔明显变窄,导致心肌血管不足。当冠脉血管变窄程度达到75%左右,同时患者身体过于疲乏,情绪过于激动,导致无法代偿,那么就会出现冠心病[1]

1.2.2冠心病早期症状

大部分出现冠心病病症的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年龄的增长,再加上老年人本身存在一些基础性病症,身体抵抗力不足,如果出现冠心病,病症会非常严重,为了避免冠心病给患者带来严重损害,需要了解冠心病早期症状,加强临床防治工作。

(1)冠心病患者在进行体力活动过程中,通常存在气短、心肌等临床表现,处于休息状态下会得到显著减轻。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人群,或者长时间精神状态不佳,极易发生心肌闷痛表现,处于紧缩状态,并会影响患者左臂、左肩,症状持续时间偏长,休息后症状会有所改善。另外,冠心病患者同时存在头痛、牙痛等表现,在处于寒冷的环境状态下,患者会发生心悸表现[2]

(2)冠心病患者处于睡眠状态下,会有憋气或胸闷表现,将枕头垫高能够改善症状,而且日间平卧情况下,有些患者会产生心悸情况,重症患者会有呼吸困难情况,调整为坐位姿势能够改善症状。

(3)当患者发生此类病症,噪音刺激下,会导致患者发生心慌、胸闷等情况,有些患者存在反复脉搏不齐、心率不稳情况,这些都为冠心病早期临床表现。

1.2.3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以医学视角来讲,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心肌缺血、缺氧等原因影响下会促使患者出现心绞痛表现。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时间超过1个月,是心绞痛比较普遍的临床症状,该疾病的产生因素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极大的关联性,冠脉硬化等疾病会导致血管管腔被压迫,促使管腔明显变窄。另外,该病症的发生和心血管疾病刺激是相关的,其中有心脏病、高血压等。部分患者发生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和家族遗传也是密不可分的,情绪过于激动也会导致此类疾病的发生[3]

1.3方法

在患者到院就医时,确定患者病症,并实施临床治疗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对患者实施降血压、降血脂干预,其中选择药物阿司匹林,1日1次,1次剂量是100mg。运用辛伐他汀,每日1次,剂量为20mg。同时实施美托洛尔干预,1日3次,剂量为12.5mg。配合硝酸异山梨酯干预,1日3次,剂量是10mg,治疗时间为30天。观察组患者主要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干预,药方包括赤芍、鸡血藤、丹参、薤白、川芎都是15克,红花、陈皮、降香、半夏、桂枝均10克,黄芪和瓜蒌有30克,三七粉有3克,炙甘草为6克。对于存在失眠病症者,可以加酸枣仁、交藤、珍珠母,剂量各是10g、15g、30g;存在肝肾不足表现患者,增入15克桑寄生,10克补骨脂。用水熬制成汤,每日1剂,1日2次,治疗时间和上述相同[4]

1.4观察指标

(1)对患者干预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共计分数为6分,分数低,表示患者症状明显减轻。(2)运用医院科室现有的诊断设备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各指标进行了临床检测。(3)对此次病例小组血流学指标方面进行比较。(4)血脂测定。选择患者清晨处于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采集血样,对患者血脂各指标进行临床评估。

1.5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资料完成统计后,选择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了分析,对于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主要事实t及χ2临床验证,组间数据可比性为(P<0.05)。

2结果

2.1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在干预前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较差,小组间基本无显著区别;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极大缓解,其中观察组患者积分下降更为突出(P<0.05)。见表1。

截图1742263214.png

2.2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对此次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变化方面进行了评估,数据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基本逐渐恢复正常(P<0.05)。见表2。

截图1742263238.png

2.3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流学指标比较

评估患者治疗前血流学指标,组间基本较为接近,不具有对比意义,主要分析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较差(P<0.05)。见表3。

截图1742263283.png

2.4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方面作比较,两组有显著区别(P<0.05)。见表4。

截图1742263306.png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比较常见病症,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等发生改变,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促使我国冠心病病例不断增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主要为冠心病症状持续进展后诱发的典型表现,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疼痛位置相对比较稳定,通过西医治疗可达到相应成效,然而部分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显著。中医学来讲,心绞痛归为“真心痛”“厥心痛”范畴,发病因素主要为本虚标实,心肺气虚,由于气滞、寒冷等促使患者胸中痰阻滞,由于不畅通引发痛症[5]

中医认为痰、瘀和脂质代谢、血流变学异常是密不可分的,患者血脂水平超出正常指标,会造成痰浊阻在脉道,进而成瘀,使得血液黏滞,血流变学受到干扰,血液流动变慢,血液黏稠度增加,细胞膜脂代谢失衡。所以,通过西医治疗配合化痰祛瘀治疗更能达到理想成效。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先进行西医治疗干预,观察组并联合中药治疗,对患者治疗后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中医症状积分显著;心功能比较,对照组情况未达到预期目标[6]

总体而言,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症的干预,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病症,能够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郭震兵,魏玉辉.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7):141-142.

[2]李小莉,王毅,吴金花.芪蛭三七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症的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和心功能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3):385-386,389.

[3]庄韶苹,主有峰,韦建瑞.联用复方丹参滴丸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meta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4):501-508.

[4]沈虹,韦婧,章怡祎,等.调心方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滞痰瘀证伴焦虑状态患者的疗效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1(4):622-627.

[5]石立鹏,杜旭勤,赵凤林,等.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5):3880-3882,3966.

[6]赵凯,叶晓辉.垂黄清脉冲剂干预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热毒痰瘀证患者NF-κB信号通路的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5):1437-1443.

作者简介:

杜心静(1987.04-),女,汉,吉林安图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社区全科门诊医疗,和社区全科临床医学相关。

马郡研,(1987.08-),女,汉,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专业。

黄丽丽(1987.11-),女,汉,山东青岛人,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基层医院常见慢性病药品合理使用研究、药房药品质量管理与用药安全研究、社区医院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构建与优化。

通讯作者:

李扬(1988.03-),女,汉,山东淄博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