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从多个角度出发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背后的真实情感与内在含义,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此顺应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深化教育改革方向。古诗词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诗人对自我经历和特定情景的情感表达与体会,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丰富知识储备,全面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一、构建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新样态要点
首先,当前的语文教学不仅仅在于传递书本知识也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实现真正的语言积累。教师可借助古诗词这一平台展开朗读、创新古诗等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其思维品质。其次,教师应当将互联网作为重要教学工具以此符合时代发展,采用多媒体设备等高科技技术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保证课堂充满趣味与实用性,通过多媒体集合图像、文字、声音、视频为一体的形式帮助学生构筑想象重现古诗词画面,领略诗人的思想感情。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落实创新理念,教学围绕学生进行培养其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的意识。最后,应注重打造互动性课堂,教师应正确定位自身角色,改变传统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注意与学生双向互动各自发挥价值,以此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果[1]。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原则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首先应遵循学生自发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至语文课堂中,获得沉浸式的课堂体验。教师应践行素质教育的核心观点,通过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深入研究,主动参与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不断发散语文思维,强化语文核心素养。
其次,应遵循教学灵活性原则,教师应改变以往死板的教学形式主张分层教学,根据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的强弱适当调整教学目标,避免一刀切模式,以此发挥语文课堂更大的推动作用,使学生切身处地的感觉到语文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对探索语文世界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进一步强化语文的教育意义。
第三,应遵循评价特色性原则,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注重形式与内容,既可从班级整体进行评价,也应细化到学生个体。发现学生有点滴进步时必须及时予以表扬,以树立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同时,必须加强评价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新样态的构建策略
(一)突出古诗词优美语言
首先,古诗词与学生日常的交流对话形式存在较大差异,若教师直接进行翻译将影响学生体验文章的美感,基于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沉浸在古诗词的语言表达中,品味文中语言,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必须突出古代语言的优美性,使学生充分感受其魅力,通过对古诗词中的句子进行充分分析与鉴赏保证学生能够了解诗人创作此作品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结合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不同的亮点吸引学生,调动学生注意力,使其自觉自愿开展探究学习。同时,应当帮助学生逐字逐句展开分析解读,使其形成一定的研读能力。例如,在学习《望天门山》这一古诗时,教师应当首先要求全班同学集体朗读并圈出其中的断、楚、孤、帆四个字,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这四个字在古诗中所蕴含的具体含义,深入挖掘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古诗注释以及文中插图理解本诗的具体情感。待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诗句描绘的场景,以此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师也可结合PPT展示诗句中描绘的宏伟景象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此种方法可激发学生不断思考与分析,增加对古诗词的喜爱程度。再如,在学习教材中的《木兰诗》时可以发现,此类文章具有极强的节奏感且十分讲究韵律,因此阅读此类文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受,并配合有节奏的古典乐,增加学生的诵读兴趣,此举不仅可帮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印象。同时,教师可在上述基础上串讲古诗词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特殊句式,明确文章的关键字词,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2]。
(二)创设古诗词有效情境体验
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小学语文课程中是对传统方式的一次革新,有助于教师深入挖掘阅读文本内容,突出文章的重点与主题,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创建的特定情境中循序渐进地了解古诗词内容。此举可保证小学生了解文中字词的同时,提高其文字欣赏水平,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深入挖掘情境教学法的内在含义,为当前古诗词课程注入新鲜血液与灵活生机,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课堂体验,最终完成预定的阅读教学目标。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无论多高深复杂的内容均是生活经验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倍感亲切,产生一定的归属感,才可迅速融入情境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了解学生诉求与知识储备,甚至结合其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做到新旧知识连接,在古诗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其背景信息,利用互联网的检索功能查阅特定文献,对此古诗词的背景展开整理与分析,保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此举也可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保证学生能够深入其中,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具体意境,充分理解诗人语言的表现形式,加强对该作品的理解与赏析。同时,通过创设特定情境也可降低学习难度,树立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自信,化抽象的诗歌为具象,不断放大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在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一诗句描绘的具体场景,使学生感受到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体会农村的旖旎风光,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以此深入理解该古诗词的深刻内容与含义。情境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水平而言至关重要,教师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点,创造多样化的课堂情境,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与归属感,也可选择适当音乐增加课堂的感染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自身语言艺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利用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展开表演式教学,注重合作式教学为学生发展预留空间,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3]。
(三)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语文思维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紧抓这一关键节点培养学生的良好古诗词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此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理解水平,不断促进其自主学习。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多种趣味性活动,注重寓教于乐,以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理解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例如,在学习《塞下曲》这一古诗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讲述创作此诗歌时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感情基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作者看到边塞行军的景象,接触到粗犷豪迈的战士触景生情进而创作此作品,因此本诗内容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通过奠定这一情感体验可使学生能够结合背景分析每一句诗的具体内涵。如“月黑燕飞高”一句既交代了时间,又烘托出战斗前的紧张氛围,以此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印象[4]。
(四)以问题教学拓宽学生思维
为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语文教师必须善于运用问题教学拓宽学生思维。首先,可采用矛盾式发问,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在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后便可发现其中的矛盾之处,教师可抓住此矛盾点向学生发问,利用矛盾设计问题并给予学生发言讨论的机会。例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一诗时,部分学生会认为“瀑布与银河的类比是否过于夸张”教师可利用此矛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以便加深对作者文采的认识。其次,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采用层层递式方法由浅入深的对学生发问,每个问题间均有衔接,逻辑分明,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逐步理解文中内容。1.文中主要出现了哪种情感?2.为何会出现这种情感?上述两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一环扣一环的提问环节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深度。古诗词教学也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发挥出中华文化强大的智慧魅力,因此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各种手段,并充分考虑古诗词的特殊性,明确语文核心素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作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发教师的重点关注,其应当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应突出古诗词的优美语言使学生充分感受其魅力,为学生创设古诗词的有效情境体验加强学生对该作品的理解与赏析,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通过上述多种方法可调动学生对语文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