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徐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徐卉,.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 当代中文学刊,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081.
摘要: 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基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知识化讲解、教条化考核、忽视诵读等问题,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同时采取多种讲授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诗词意境、深入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积极开展诵读活动,让学生深度体会作者通过古诗词传递的情感。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81
基金资助:

随着我国新课改不断发展更新,教育逐渐注重人的培养。初中语文学科的古诗词教学内容与新课改倡导的学生的“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漫长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代文人们通过精彩绝伦的措辞和饱含深意的内容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主要的知识内容之一,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一直以来,教师都十分关注蕴含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教育价值的语文古诗词课程教学。尽管这样,目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成效依旧不理想,一些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积极性偏低,学习不够主动,缺乏自主学习精神和探究精神,在学习一些要点内容时十分被动,不愿意和同小组同学以及教师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语文古诗词的学习效果,导致古诗词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古诗词基础薄弱,未能从小养成古诗词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对语文古诗词学习有一定的思想偏差,认为占据分数多的内容才是学习重点,对古诗词的学习不够重视,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知识的学习中,忽略古诗词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过于依赖教材和课堂,并未引进和使用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而且忽略教学后的评价,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古诗词学习质量及教师的教学成效。

二、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重视课前预习,联系创作背景

了解古诗词的背景是学好古诗词的基础。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只有了解其创作背景,才能真正理解古诗词传递的情感、蕴含的哲理。每首古诗词的创作背景里都体现着作者的创作目的,包含着作者深邃的情感。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在讲解前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充分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创新学习思路和方法,初步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对于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语文教师可以课前预习的方法,让学生独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相关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泊秦淮》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了解其创作背景,在课下收集与作者有关的资料。这样,学生就可全面细致地感受那个时代独有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在接下来的古诗词学习中形成深刻的领悟和体验。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样形式讲授

古诗词是前人留下来的文化瑰宝,但其创作年代久远,其中的一些文字和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晦涩难懂,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丧失古诗词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而在传统古诗词课堂上,部分教师通常采取“填鸭式”教学,对于古诗词首先翻译,随即整理和讲授其中的思想情感。这种模板化的教学模式容易固化学生的思维,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套路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还会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古诗词。很显然,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枯燥乏味,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还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和动力。基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方法上要有所创新、突破。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图片、音乐、视频,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教师可以音乐进行导入,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感受诗词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在诗词中传递的深刻含义和情感,感受作者因坎坷的仕途而产生的矛盾、惆怅心理,以及在想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之后的洒脱和旷达。借助音乐,学生还可更深刻地感受其中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把握诗词意境,深入品味语言

古诗词的语言极其凝练,作者非常讲究“炼字”,通过反复琢磨,找出最符合、最贴切的词语来展现当下的事物,表达当时的情感,从而使古诗词的情感表达更准确。对此,教师可带领学生分析古人炼字之美,深入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特点。

例如,在讲解王维的《使至塞上》时,教师可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进行重点讲解,“直”写出大漠烽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既有苍茫之感,又有温暖之感。这两个字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漠孤烟的景象,还表达了作者将孤寂寄托于苍茫大漠之中的感受。对于《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争”和“啄”字,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内涵,“争”字不仅表现出“早莺”的多,还表明春光的稀有、珍贵,而“啄”字则形象地表现了春天中小燕子忙碌的身影,体现出燕子的活泼、可爱,生动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在古诗词教学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把握诗眼。诗眼凝聚着整首诗的情感,是诗词的精髓,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生只有抓住一首诗的诗眼,才能深刻把握诗词的意境。例如,“见”字就是陶渊明《饮酒》中“悠然见南山”的诗眼。对此,教师可带领学生分析、思考“见”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学生经过思考,认为“见”是无意的,诗人借此表达悠然自得的情态,展现自然率真的意境。可见,通过分析诗眼,学生可进一步领略古诗词的艺术魅力,理解古诗词的主旨。

(四)诵读成韵,体会作者情感

古诗词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理解程度息息相关。而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古诗词的意蕴美、韵律美,理解其中的含义,欣赏其中的意境,在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形成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可在古诗词教学中积极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在读得准确的基础上读出情感、读出气势。读得准确的基础是发音正确。对于古诗词中的生僻字,教师应重点讲解,纠正学生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把握古诗词的节奏,读懂诗词,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古诗词传递的情感。

例如,在讲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教师可首先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刘禹锡被贬后应召回京,在路过扬州时偶遇同样被贬官的白居易。在吃饭时,白居易为刘禹锡作了一首诗歌,名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以表达对刘禹锡的同情以及对世俗的不满。为回赠白居易,刘禹锡便作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表达的是诗人被贬后内心的酸楚和痛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则一改伤感低沉的基调,劝慰友人不要消沉,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语气表现出诗歌前后的情感态度变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趋势下,基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要关注构建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审美、传承文化等核心素养的几个方面,探索可行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从古诗词中汲取营养,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姜芬.部编本教材下初中古诗词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20.

[2]刘楚盟.初中古诗词跨媒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2.

[3]熊高明.初中古诗词教学设计的问题与对策[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