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实例生活实例出发,构建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索
隋雪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隋雪辉,. 从生活实例生活实例出发,构建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索[J]. 国际教育论坛,20185. DOI:.
摘要: 文章探索了从生活实例出发构建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策略。情境教学强调情境优美、情真意切、意境深远及蕴含数学理念。策略包括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创设真实可感的数学情境;设计启发性强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利用多媒体辅助技术,通过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元素,增强情境体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生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数学课堂。
关键词: 生活实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
DOI:
基金资助: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灌输和应试技巧,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情境教学模式因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本文将从生活实例出发,探索如何构建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以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生动、有趣且有效的学习环境。

一、情境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情境优美

在情境教学的核心理念中,创造一个和谐、美观的学习环境被视为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旨在将学习过程转变为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这种“情境优美”的营造,首先直观地体现在教学环境的精心布置上。教室不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冰冷空间,而是被赋予了温馨与活力的场所。墙上或许挂着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艺术作品或数学图案,既美化了环境,又巧妙地引导了学生的思维方向。教具的选择与摆放同样讲究,它们不仅是教学辅助工具,更是激发学生探索欲的“钥匙”,通过色彩、形状、质感的巧妙搭配,营造出一种既专业又不失趣味的氛围。然而,情境优美的更深层次体现在于教学语言的艺术运用与教学氛围的细腻营造。教师如同一位高明的导演,运用其优美的语言,如同涓涓细流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他们善于将复杂的数学概念以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述化繁为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知识的真谛[1]。这些语言不仅传递了信息,更蕴含了教师的情感与期待,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与关怀的温暖。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情境优美的体现则更加生动与灵活。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疑问,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反馈,这种开放与包容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言、乐于思考。教师也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与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创造力,让他们在互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共同构建知识的殿堂。

(二)情真意切

在情境教学的实践中,情真意切不仅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更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它要求教师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角色,成为学生心灵的倾听者、引导者和支持者。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细致观察他们的情感波动、学习态度和成长需求,用一颗敏感而真诚的心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为了实现情真意切的教学,教师首先需展现真诚的态度。无论是课堂上的耐心讲解,还是课后的个别辅导,教师都应以诚恳、亲切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诚关怀与深切期望。这种真诚的交流能够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建立起基于信任与尊重的师生关系,为有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创设情境时,教师更要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他们应精心挑选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或故事作为教学素材,避免使用虚构或过于夸张的情节,以免误导学生或降低教学效果。通过真实的情境再现,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情真意切的情境教学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在充满爱与关怀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和创造者。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2]。

(三)意境深远

在情境教学的广阔天地里,“意境深远”是其最为引人入胜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更致力于引领学生跨越知识的边界,步入思维的深邃殿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如同一位智慧的向导,不仅引领着学生穿梭于数学的经纬之间,理解并掌握那些看似抽象实则精妙的数学知识,更如同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样的教学情境,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启发性元素,它们以问题的形式巧妙地嵌入到教学之中,如同一块块精心设计的拼图,等待着学生去发掘、去拼凑。这些问题,既非简单的对错判断,也非机械的记忆复述,而是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全部智慧,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创新能力得以激发,他们学会了如何面对复杂问题,如何抽丝剥茧,逐步逼近真相。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意境深远的情境教学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数学的独特魅力与价值。数学,不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而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与想象的世界。在这里,每一个公式、每一条定理都蕴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次推导、每一个证明都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当学生沉浸在这样的数学世界中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被其吸引,被其感动,从而更加热爱数学,更加愿意投身于数学的海洋中去遨游、去探索。

(四)蕴含理念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其深远的意义远远超越了表面形式的新颖与独特,它深刻地反映了现代教育理念的精髓与追求。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被置于学习的核心地位,其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尊重。这不仅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更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深刻认识和积极回应。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者,而是成为了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引路人和伙伴[3]。为了设计出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贴近其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以及内在需求,从而确保情境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中,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另外,情境教学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这些素养不仅是学生当前学习所需的重要能力,更是他们未来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时也需要与同伴进行密切的合作与交流。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情境教学还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二、构建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精选生活实例,创设真实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教授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图形的全等》这一章节时,教师应巧妙地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以此构建真实且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家庭装修小助手”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家庭装修规划师的角色。在这个情境中,学生首先需要测量家中各个房间(如卧室、客厅)的墙面尺寸,这自然而然地引入了线段长度、角度大小等几何概念,为后续的图形全等学习打下基础。接着,为了选购合适的墙纸或地板,学生需要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并比较不同图案的墙纸是否能在拼接时保持完美对齐,这就涉及到了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全等图形的识别与应用。在进一步探索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中窗户、门框等对称或重复出现的图形元素,讨论这些图形是否全等,以及如何通过翻折、平移等变换来验证它们的全等性。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图形全等的定义与性质,还学会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喜爱的游戏或活动作为情境背景,如设计一款“寻宝游戏”,其中藏宝图由一系列全等图形组成,学生需要识别并拼凑出完整的图形才能找到宝藏。这样的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又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图形全等的相关知识。通过精选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来创设真实情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设计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轴对称现象》教学旅程中,学生们仿佛踏入了一个精心策划的奇妙世界,这个世界布满了未知与惊喜,旨在唤醒他们内心深处对探索的渴望。学生们摇身一变,成为了勇敢的“轴对称侦探”,肩负起揭开自然界中轴对称秘密的使命。

一位富有智慧的老师,巧妙地编织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被轴对称之美深深浸染的奇幻小镇,那里的每一砖一瓦、每一片叶子的脉络、乃至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都严格遵循着轴对称的法则。学生们以“侦探”的身份,踏上了探索这个小镇的征途,他们的目标是发现并记录下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对称景象,同时揭开轴对称背后隐藏的数学奥秘。随着故事的缓缓展开,学生们首先被鼓励去观察周遭的一切,从教室窗明几净的门窗到操场上各式各样的运动器材,再到自己日常穿着的衣物,他们惊讶地发现轴对称现象竟如此普遍且多姿多彩。这一发现如同火花,瞬间点燃了他们的好奇心,驱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更多、更复杂的对称实例。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实践,老师精心准备了一系列层次分明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富有启发性又极具挑战性,如同解锁思维之门的钥匙。例如:“为何这些图形能够展现出如此完美的对称性?它们的对称轴究竟藏匿于何处?倘若我们要亲手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又该如何着手?”这些问题不仅促使学生们深入思考轴对称的本质特性,还激发了他们动手尝试的欲望,通过折叠纸张、勾勒图形等方式,亲自验证自己的猜想。在不懈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们逐渐揭开了轴对称现象的神秘面纱,掌握了识别和应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他们学会了精准定位对称轴的位置,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并巧妙运用轴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就,都让他们深切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动力[4]。当所有的谜题被一一解开,轴对称现象的神秘面纱被彻底揭开之时,学生们收获的远不止于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一种探索未知、勇于挑战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将成为他们未来学习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他们不断前行,勇于追求真理与智慧。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增强情境体验

在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的巧妙融入,为这一经典几何定理的学习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与活力。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更深刻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原本可能显得抽象而枯燥的勾股定理探索之旅,变成了一场视觉与思维的盛宴。

课堂上,教师首先利用高清图像展示了一系列包含直角三角形的生活实例,如梯子靠墙、桥梁支撑结构等,这些贴近生活的场景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探索勾股定理的兴趣。随后,通过动画模拟,教师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动态地呈现出来,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即“勾”和“股”)发生变化时,斜边(即“弦”)的长度也随之改变,但始终保持着一个不变的数学关系——勾的平方加上股的平方等于弦的平方。这一动态过程直观且震撼,让学生仿佛亲眼见证了勾股定理的诞生,深刻理解了其背后的数学原理[5]。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情境体验,教师还设计了互动环节,利用多媒体平台上的软件工具,让学生亲手绘制直角三角形,并通过拖拽边长的方式,观察并记录不同边长组合下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这种“做中学”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记忆,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另外,多媒体技术还允许教师引入历史背景和文化故事,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悠久历史和广泛应用。通过视频短片、音频解说等形式,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数学家们一同探讨这一伟大发现,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三、结语

通过从生活实例出发构建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我们不仅能够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动力。情境教学的四大特点——优美、真实、深远、蕴含理念,共同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未来,应继续深化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胡连成. 初中数学“情境—问题—思维”教学模式建构[J]. 教学与管理, 2024, (01): 41-45.

[2]刘淑珍, 陈永宝, 訾学红, 严勇, 李钒. 将情境教学模式带入化学通识教育实践课堂——生活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案例分析[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2, (19): 106-108.

[3]于冬梅, 李沐羲. 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J]. 教学与管理, 2022, (21): 86-90.

[4]浅谈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以第一类曲线积分为例[J]. 内江科技, 2022, 43 (04): 64-66.

[5]余小勇. 谈情境教学模式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J]. 才智, 2018, (1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