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性型心肌病的主要病理表现为心室扩大和心室收缩能力降低,若未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措施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猝死[1]。目前临床上对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主要目的是防治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并对栓塞患者进行抗凝治疗。但由于传统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差,无法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因此本文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20年2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抗张型心肌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通心络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20年2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抗张型心肌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各3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配出本文药物过敏、肝肾功能不全和其他合并心脏病的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范围为33~64岁,平均年龄为(48.65±4.34)岁。病程范围为3~8年,平均病程为(5.73±2.29)年。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范围为32~65岁,平均年龄为(48.27±4.84)岁,病程范围为3~9年,平均病程为(6.12±3.57)年。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口服,起始剂量为40mg,每天2次,并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每 2周进行一次调整,逐渐增加到每次 80mg为止。研究组采取通心络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的服用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服用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连续治疗6个月。
1.3疗效判定
分别在治疗前后使用抗体试剂盒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的Ant-β1、Ant-MHC和Ant-ANT水平[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心肌抗体水平指标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当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肌抗体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肌抗体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肌抗体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Ant-β1、Ant-ANT和Ant-MH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肌抗体水平对比(x̄±s)
3.讨论
抗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室扩大和心室收缩功能降低为特征的常见疾病,其容易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3]。扩张型心肌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方法可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4]。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常备用于
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同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可代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其他心力衰竭治疗药物合用,在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通心络胶囊的主要成分有人参、全蝎、水蛭、水蛭、檀香、蜈蚣和蝉蜕等,其能够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延长凝血时间,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因此,通心络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能够有效增强药物活性,调节心肌抗体水平[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心肌抗体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的心肌抗体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Ant-β1、Ant-ANT和Ant-MH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通心络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心肌抗体水平。
综上所述,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抗体水平,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