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双减"政策是近年来中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少教育机构规模。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家庭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对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家庭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本文将从困境角度出发,探讨"双减"背景下初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初中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探索“双减”政策的实施及其家庭角色新定位
2021年7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意见》)旨在减轻学生学业压力,降低家庭教育成本,确保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政府部门的联合行动迅速推动了“双减”政策的落地,根据《全国“双减”效果评估报告》,截至2022年3月,超过75%的学生反馈作业量有所减少,83.4%的学生表示在校内就能完成大部分作业。教育部门数据显示,线下校外机构数量从12.4万个锐减至9728个,下降幅度达92%,线上机构从263个降至34个,缩减了87%。对学生而言,“双减”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比如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科研项目合作以及社区志愿服务,这些都丰富了他们的学习体验,增强了团队协作,并提升了他们对学校和社区的归属感。
对于家庭而言,“双减”不仅减少了经济负担,还改善了亲子关系。政策规范了校外培训市场,消除了家长过度焦虑,使得家庭不再承担高额的课外教育支出,同时学生课后的闲暇时间增加,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得以增多,亲子关系得以深化,家长的幸福感也得到了提升。
作为“双减”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学生家长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意见》不仅规定了学校的作业和课外活动安排,还要求家长指导孩子完成作业,参与家务、体育、阅读和艺术活动,合理规划孩子的休息时间和电子设备使用,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更新教育理念,避免过度依赖校外资源。同时,为了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各地设立了监管平台和举报热线,鼓励家长积极参与监督,共同维护教育的良好环境。
二、初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一)家长教育观念不足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重心就是生活教育。当然这个生活教育是一个广义的生活教育,他就是要养成教育,他就要使得孩子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进入社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然后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掌握一门生存的技巧,能够适应社会,尊重生命。在"双减"背景下,家长往往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和方向不明确,无法有效引导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二)家庭教育资源不足
双减之后学校教育就要抓立德树人,要提倡五育并举,不光是育分,还有育人,德智体美劳,要全面的平衡的发展。小逻辑这对家庭教育而言,我们家长就是要减轻内卷减轻焦虑,同时要增加对孩子的生活教育。就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双减绝对不是短期的安排,家长必须认清实际,这个事实和形式要更多的执念与长期主义的这种价值的导向。这就是我要谈的关于双减减什么的问题。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很多家庭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短缺,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影响孩子的学习发展。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家庭教育的对策研究
深入剖析家长作为教育政策推动者、监督者及受益者的角色及其与主动承担额外责任之间的动态,有助于揭示他们在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行为挑战时为何依然选择增加负担。推动教育“双减”工作的深入不仅需纠正家长对政策的误解,强化社会对政策长期效益的信心,还需为身处教育困境的家庭提供高效且个性化的指导,增强他们参与子女教育的责任感和能力。
(一)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度,增强家长的教育效能
学校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平台,其职责在于恢复和强化家庭教育的核心功能,尤其在过分追求分数的社会氛围中。《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为这一转变提供了法律支持,强调家庭教育旨在全面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素养、身体健康、生活技能等方面。学校与家庭需在各自独立但相互协作的角色框架下,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共同目标为导向,形成有成效的合作模式。评价体系应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体验和能力提升,引导教育界回归教育的本质。
此外,必须提升公益性质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质量和教育指导服务意识,切实解决家长的实际教育困扰,防止产生千篇一律的教学和家长群体。通过设计如“需求分析—定制内容—精准资源分配—实地家庭教育考察—评估家长满意度”的流程,确保对不同背景的家庭提供定制化的指导,鼓励积极的教育方法,全面促进儿童的成长,特别关注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特殊需求儿童和单亲家庭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指导应灵活适应,以满足每个家庭的独特需求。
(二)提升"双减"政策的宣传教育,增强家长对政策的理解与支持
在强化“双减”政策的推广过程中,关键在于提升家长对其理解和接纳度,因为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对于政策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尽管家长在教育改革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但目前针对他们的宣传工作仍有改进空间。许多家长仅了解政策的执行层面,如减少课外作业和校外培训,而对于政策出台的深层背景、全面规划以及配套措施的实施情况了解不足,这可能引发他们在政策实施初期的抵触情绪。因此,调整宣传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应强化中小学校的学业负担监控体系,通过开放多元的信息途径让家长充分理解“双减”的全貌。例如,家长在参与学校活动时,如家长会、与教师的交流以及教育讲座等,都能获取到实时且权威的教育动态。学校应充分利用家校沟通平台,及时分享“双减”进展的亮点。媒体在报道时,应保持公正和精确,避免情绪化的解读,营造积极、理解和支持的社会氛围。
在宣传内容上,既要明确阐述政策的具体操作步骤,也要深入解析政策出台的初衷和背景,关注与学生和家长息息相关的教育热点问题,如通过专题形式展示教育评价改革的成果,纠正过度追求升学率的家庭观念,减轻对孩子的压力。同时,应设立有效的反馈机制,积极回应家长疑问,根据反馈调整政策执行策略,增强家长的参与感和信任度。考虑到家长的认知能力差异,政策宣传应采用易于理解、清晰明了的语言,降低认知负担。同时,借助数据、图表和实例,既增强信息的可读性,又能提高家长对信息真实性的感知,有助于平衡各方利益,减少个人私利可能对政策推进的阻碍。
(三)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与效能,检验提升行动的成效,增强公众信任
"双减"政策着重于削减课外负担,其直观成果易被大众感知,然而提升教育品质的长远目标需要更多耐心。政府和教育机构应聚焦课后服务的优化,重新审视资源分配策略,稳固"双减"政策的社会支持基础。
课后服务的扩展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荷,特别是对资源匮乏学校的教师,他们可能在创新课程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局限。因此,政府需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保障,提高教师薪酬,提升职业吸引力,并建立激励机制,确保服务质量,尤其是在师资短缺的地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学校应根据个体差异提供多元化的课后活动。然而,过去的学业压力使学生鲜有闲暇发掘兴趣,学校应充分利用教师的专业专长,设立针对性的课后指导项目。这样既能减轻教师应对众多兴趣班的压力,还能让教师在专业领域发挥最大价值,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自我,遵循自我驱动的成长模式,而非机械式技能培养。
结束语
"双减"背景下初中家庭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和建议来解决。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支持体系、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可以促进初中家庭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石火学. 教育政策认同的意义、障碍与对策分析—教育政策执行视域 [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148-153.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家长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04—62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