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影响分析
罗春香 邓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罗春香 邓娜,. 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影响分析[J]. 心脑血管病研究,2024.5. DOI:10.12721/ccn.2024.157378.
摘要: 目的:探究于脑血管造影术辅以全程心理护理干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课题纳入对象为笔者医院于2019年1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共计36例,模拟随机抽签方式进行小组分设,18例一组纳入常规组,实施常规优质护理,18例一组纳入实验组,实施全程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于SDS、SAS等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同维度评分,造影术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经假设校验表意义(P<0.05)。结论:于脑血管造影术辅以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规避造影术不良事件,指导价值较高。
关键词: 全程心理护理;脑血管造影术;护理效果
DOI:10.12721/ccn.2024.157378
基金资助:

脑血管疾病发病较急、病情进展快,疾病诊治对时效性要求较高,开展及时、有效的诊断手段,为疾病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尤为重要。随着临床医学持续发展,脑血管造影术不断完善,成为脑血管诊治主要评价依据,但因手其操作为有创操作,存在一定风险,患者于脑血管造影术开展前继发不良心理情绪的几率较高,严重阻碍造影术开展质量,是导致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主要因素,于其围术期开展有效的辅助护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随着心理护理模式的完善,临床于脑血管造影术围术期开展全程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反馈,患者接受程度较高;现本研究笔者特针对全程心理护理于脑血管造影术开展有效机制进行分析,执行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课题纳入对象为笔者医院于2019年1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共计36例,模拟随机抽签方式进行小组分设,18例一组,男女性别分布10:8,中位年龄(59.82±1.74)岁;18例一组,男女性别分布11:7,中位年龄(60.05±1.28)岁,假设校验2组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基线资料(P>0.05),差异均衡可于后文分析。

纳入原则:(1)36例客观对象均遵医嘱接受脑血管造影术,知情课题;(2)就本研究上报伦理委员会,经伦理审核后开展。排除原则:(1)拒绝研究或中断研究;(2)合并脑出血、颅内肿瘤、肝肾功能器质性病变,经实验室检查证实合并凝血功能障碍。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优质护理干预,遵造影术围术期护理规章开展指导;实验组患者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于围术期开展分期心理指导,于术前针对脑血管造影术开展重要性、必要性及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讲解,提高患者正确认知;辅助患者进行麻醉,告知麻醉开展意义,旨在提高造影术舒适度;于术前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针对先进的造影术、优秀的医务人员对患者讲解,树立治疗信心;术中指导患者体位,定时询问患者主观感受,针对操作原理对患者进行讲解,帮助患者改善心理恐惧情绪;术后将患者转送到留观病房,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记录,针对造影术完成情况对患者进行讲解,帮助患者及家属消除顾虑,告知患者术后体位制动情况,针对术后不良事件进行规避,术后告知疼痛发生机制,告知患者不必慌张;于体位制动期,坚持人文关怀,予以患者被动运动,帮助患者改善长期卧床不适感受;指导患者床上排泄,告知患者不必害羞,避免便秘及尿潴留发生情况[2]

1.3评价标准

借助汉密尔顿SAS自评量表及汉密尔顿SDS自评量表为依据,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量化评估;统计比对2组患者造影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课题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假设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量化评估

护理前统计比对2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差异具有一致性(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于SDS、SAS等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同维度评分,经假设校验表意义(P<0.05),见表1。

截图1742377565.png

2.2 2组患者造影术不良事件分析

常规组患者造影术中2例继发背部疼痛,2例继发腹胀,1例继发尿潴留,1例穿刺出血,发生率30.0%;实验组患者造影术中无背部疼痛患者,1例继发腹胀,发生率5.56%,经假设校验表意义(P<0.05)。

3讨论

脑血管疾病进展较快,疾病因素较多,经临床病因Logistic非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等均为脑血管高风险事件,不良情绪一定程度上会加重脑血管疾病危害性,增加植物神经功能的损伤,不利于疾病治疗及预后[3]。造影术临床开展对精细化要求较高,考虑造影术为侵入性操作,部分患者对造影术了解较少,对治疗抱有恐惧心态,严重阻碍造影术开展,于围术期开展综合心理指导尤为重要。本研究表明,护理前统计比对2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差异具有一致性(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于SDS、SAS等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同维度评分,经假设校验表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造影术不良反应发生率30.0%;实验组患者造影术不良事件发生率5.66%,经假设校验表意义(P<0.05),全程心理护理效果更佳。

综上,于脑血管造影术辅以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规避造影术不良事件,指导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蒋思宇,朱媛媛,竺春子, 等.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4):143.

[2]张慧霞.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护理价值分析[J].饮食保健,2019,6(27):166.

[3]赵静,李丽.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估[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3):117,11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