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优质护理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陈文祥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文祥,. 研究优质护理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医学研究杂志,2025.1. DOI:10.12721/ccn.2025.157006.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2019 年 3月医院收治的 100 例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 例)与观察组(50 例),其中,一般临床护理方法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方法应用于观察组患者。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后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护理后疼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护理后肢体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护理后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护理后临床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四肢骨折护理过程中,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方案,可减轻患者肢体肿胀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
关键词: 优质护理;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
DOI:10.12721/ccn.2025.157006
基金资助:

1、引言

导致患者发生四肢骨折的原因主要是其遭遇交通事故、从高处坠落等。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恢复其骨折部位的解剖位置,促进其康复。但该病患者术后可因包扎绷带过紧、过度进行功能锻炼、创面出血及患肢静脉回流受阻等而发生肢体肿胀的症状。护理人员若未对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四肢骨折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其肢体肿胀的症状会逐渐加重,影响其预后。本文主要是探讨对术后肢体肿胀的四肢骨折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的效果。

2、资料与方法

2.1、基础资料

纳入 2018 年 3 月—2019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 100 例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法将其分为2个研究小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 例)。观察组:性别:男性患者 39 例,女性 11 例;年龄:19 ~ 69 岁,平均年龄为(43.50±6.50)岁;骨折类型:上肢骨折 29 例,下肢骨折 21 例。对照组:性别:男性患者 37 例,女性 13 例;年龄:18 ~ 68 岁,平均年龄为(42.85±6.75)岁;骨折类型:上肢骨折 31例,下肢骨折 19 例。经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临床可比性(P > 0.05)。纳入标准:(1)均具备临床相关资料;(2)均实施四肢创伤骨折术;(3)均对本次研究工作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临床相关资料未齐全患者;(2)伴有严重重要脏器疾病患者;(3)伴有相关手术禁忌证患者。

2.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房清洁、健康教育、生命体征监测以及作息指导等方面。

观察组患者则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定期进行病房清洁、消毒以及开窗通风的工作,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温度、湿度,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及恢复环境。(2)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水平选取合适的方式为患者讲解骨折术后的注意事项,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对骨折及骨折手术的认知。(3)心理干预:骨折术后大多患者会由于疼痛等原因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必要时为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与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4)疼痛干预:根据患者术后出现疼痛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选取合适的体位、持续冰敷、按摩以及静电治疗等方式为患者缓解疼痛,必要时可指导患者服用镇痛药。(5)肿胀干预:指导患者对肿胀部位进行局部冷敷或热敷,改善肿胀部位的血液循环。(6)患者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定期为患者换药,防止伤口发生感染。

2.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选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选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后关节活动度更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x̄±s)12.png3.2、两组护理前后肢体肿胀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前的肢体肿胀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护理后肢体肿胀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肢体肿胀评分的比较(分,x̄±s)122.png3.3、两组护理前后 VAS 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前的 VAS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护理后 VAS 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 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 VAS 评分的比较(分,x̄±s)1222.png3.4、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 4。

表4 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 例(%)]12222.png4、讨论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与连续性遭到破坏的一类疾病,四肢骨折在临床上最为常见,主要包括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以及尺桡骨骨折等。四肢骨折多以患肢畸形、局部疼痛以及皮下瘀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多数患者会由于包扎绷带过紧、功能锻炼过度以及患肢创面出血或血液回流受阻等因素导致出现肢体肿胀的情况,对患者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由于肢体肿胀以及疼痛,患者极易出现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进一步影响预后。针对性护理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相比,针对性护理更为全面、科学,以人性化为护理宗旨,通过加强患者对四肢骨折疾病的认知、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以及指导患者按摩、冷敷等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改善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缩短疼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可以有效缓解其术后疼痛以及术后肿胀度,以提高关节活动度及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孙建红,申秀娟.研究优质护理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9):205-206.

[2]孙微.优质护理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8):221-222.

[3]朱丽娟.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观察[J].健康之路,2017,16(04):228.

[4]钱金花.浅析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有效性[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2):121-12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