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全面的改革与创新,在现代化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基于社会的不断变化以及家庭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幼儿教育和托儿服务有着更高的需求,为有效满足广大家长的需求,以幼儿园为载体的“托幼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逐渐成了主要的实践方式之一。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能为婴幼儿提供一个连续性、针对性、科学化的教育环境,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的发展需求,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而就目前来讲,如何有效地做好“托幼一体化”课程建设已成为当前幼儿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内容之一。
一、幼儿园“托幼一体化”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托幼教育资源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托育与幼儿教育通常是分开进行,二者的教育对象是0-3岁的婴儿以及3-6岁的幼儿,由于二者之间有着一定差异性,尤其体现在思维认知、身心发展等方面,所以需要分开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托育与幼儿教育的脱节,导致教育资源出现浪费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长的选择压力。而将幼儿园作为主要载体,构建“托幼一体化”课程建设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优势,整合幼儿教育与托儿教育的教育资源,在统一的环境下为婴幼儿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服务。这种针对性的教育服务能够有效降低办托成本,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二)有利于缓解家庭教育压力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部分家长群体面临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高,导致他们在育儿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0-3岁的婴幼儿,部分家长之间往往需要协商,该如何做好工作与育儿的协调。这也成了当前部分家庭的重要问题,导致家庭教育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在“托幼一体化”教育理念下,在幼儿园中构建专业化“托幼一体化”课程体系,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教育的压力,使广大家长可以将婴幼儿托给专业的托幼机构,从而享受高质量的托育服务。同时,“托幼一体化”还能使0-3岁的婴儿始终处于相对固定的幼儿园环境,在托育与幼儿教育中健康成长,也能减少家长在婴儿入托后再次选择幼儿园的压力。
(三)有利于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托幼一体化”课程建设最重要的目的是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在幼儿园内,构建“托幼一体化”的课程,能为婴幼儿提供一个持续性、连贯性的教育场所,以及他们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在幼儿园内共同开展托育以及学前教育,可以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相互融合,让婴幼儿在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下茁壮成长,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幼儿园“托幼一体化”课程建设的实践策略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在幼儿园“托幼一体化”课程建设中,教师作为参与主体,其自身的教育理念、专业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建设的质量和实施效果。针对这一方面,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自身要逐渐转变教育观念,意识到幼儿教育并非只是针对3-6岁儿童的教育,要从“托幼一体化”的角度全面思考,深刻理解这一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价值,意识到“托幼一体化”对于婴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幼儿园可适当为教师开展专业培训活动,重点指向““托幼一体化””课程建设,以线上加线下、理论加实践的培训模式,让幼儿教师结合自己的时间安排、教学安排和实践需求合理参加培训活动,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托幼一体化”教育。为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幼儿园还应当注重教师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可适当设计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参与教学研究,让教师在赛课、研讨会中分享教学经验、心得体会,使他们在相互学习中始终掌握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后期“托幼一体化”课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对于表现优异的教师,幼儿园应当适当给予精神加物质双奖励,让每一位教师感受到尊重与认可,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幼儿园还需要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广大家长的实际需求,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成为“托幼一体化”教育的参与者,让他们在与教师的合作、沟通中完成“托幼一体化”课程建设,全面提升该课程的教育质量和实施效果,为婴幼儿的学习、成长提供坚实保障。只有全面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使他们深刻意识到托幼一体化课程建设是当前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教育力量,为“托幼一体化”课程建设与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教保一体化,合理安排一日活动
在幼儿园“托幼一体化”课程建设中,一日活动始终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师也应当围绕这一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提出有效地“托幼一体化”一日活动。基于此,为有效提升“托幼一体化”课程建设质量,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优势,教师要遵循托幼一体化理念,始终坚持教保一体化原则,将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相互融合,全面渗透在一日活动中,根据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让教育自然而然地在一日活动中发生。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充分了解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各项内容,将保育和教育理念融入“托幼一体化”课程建设中,确保所设计的每一个课程活动能满足0-3岁婴儿以及3-6岁幼儿的成长需求。在课程建设中,教师还应当融入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将一日活动视为教育的一部分,让婴幼儿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知识、经验和技能。在一日活动的安排上,教师要结合婴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等创新多元化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确保活动的多样化和平衡性。比如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晨间问候、早餐、区域活动、户外游戏、午餐等多个环节,教师则要基于“托幼一体化”理念明确了解各个环节的实施目标。比如在早餐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在园内就餐,养成吃早餐的好习惯,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来源,培养他们自己动手吃饭的良好生活习惯以及健康饮食习惯,在实施这一环节时,教师则可将游戏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下完成自主吃早餐的活动,养成良好习惯;在户外游戏活动中,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幼儿身体素质,让幼儿亲近自然,接触自然,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优秀品质。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多元化的户外游戏活动,针对0-3岁的婴儿,由教师、保育员共同组织户外活动,让他们观察自然,在规定的区域内感知不同材料和道具,刺激他们的视觉感官,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而针对3-6岁的幼儿,教师则可以规定固定的活动区域,让幼儿选择多元化的材料或工具设计团队性活动,并集体参与到活动中,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参与体验,并在活动中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以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将教保一体化理念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让0-3岁的婴儿与3-6岁的幼儿共同参与一日活动,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制定课程标准,建设个性化课程
基于“托幼一体化”理念,教师在设置专业化课程时,应当制定详细、科学的课程建设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0-3岁婴儿以及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思维认知、成长需求等方面建设个性化的课程,确保课程内容的差异性和衔接性,从而全面提升教育与保育的质量。在制定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充分思考,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实施性、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运用,让每一位婴幼儿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课程活动,全面提升“托幼一体化”课程的有效性和实践性。从个性化课程设置的角度而言,教师要全方位了解婴儿与幼儿的能力发展特点、实际需求,以及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课程内容,以此满足不同幼儿群体的学习需求。比如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由于0-3岁婴儿与3-6岁幼儿的思维认知、能力等方面均有不同,在设置科学课程时,教师则要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基于0-3岁婴儿,主要以培养他们的探索兴趣为出发点,可以让他们在观察、触摸、听声音的不同感官游戏中激发婴儿的探索欲,使他们探索周围的环境。而对于3-6岁的幼儿,他们有着一定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则可以为他们设计户外观察、生活小实验等活动,让幼儿在自主操作、学习理解的过程中探索自然现象,提高他们的参与体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托幼一体化”是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课程建设中,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同时,教师要结合0-6岁婴幼儿的不同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思维认知等方面合理设计课程内容以及一日活动,全面提升“托幼一体化”课程建设质量,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何娟.关于幼儿园托幼一体化进程的思考与实践[J].山西教育:幼教, 2021(10):40-41.
[2] 吴笑红.托幼一体化,开创学前教育新时代[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2(1):6-7.
[3] 杨梦琪,唐林兰.民办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的托班现状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 2018, 286(24):130.
[4] 朱琪.托幼一体化运动课程建设提升幼儿体质健康[J].科学生活, 2023(5):84-87.
[5] 祁晓萍.新时代托幼一体化课程建设现状及展望[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3(7):7-9.
作者简介:喇雯婷(1986.12),女 回族, 甘肃合作人, 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从事幼儿园教育,学前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