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阅读融入单元整体教学有效落实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以四年级上册《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为例
谢开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谢开宇,. 学科阅读融入单元整体教学有效落实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以四年级上册《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为例[J]. 国际教育论坛,201812. DOI:.
摘要: 阅读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单元整体教学更需要通过学科阅读加强单元整体的认识,深化单元内涵的理解,落实单元对应的核心素养。笔者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尝试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整体阅读教材;准确把握阅读内容与时机,将阅读材料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学科阅读 核心素养
DOI:
基金资助:

阅读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永远无法代替学生阅读。如何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开展学科阅读,如何通过学科阅读建构学生的相应知识体系,探寻学科阅读的实施策略与方法,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单元整体教学,更需要通过学科阅读加强单元整体的认识,深化单元内涵的理解,落实单元对应的核心素养,笔者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整体阅读教材

(一)整体阅读单元教材,明确主题,大致了解内容

大单元教学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思考,我们在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以一个主题或一个大问题为中心,把相关的学习内容、情境、任务和评价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同一个单元的各课内容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编排。因此,笔者在进行单元教学时,围绕教材的自然单元主题开展学科阅读。让学生浏览似的阅读整个单元的内容,了解本单元具体有哪几课,每一课课题是什么,每一课教材的内容有哪些话题。让学生对这个单元主题下的各课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一共有三课,分别是第10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第12课《低碳生活每一天》。通过调查身边存在的环境污染,探究其危害和产生的原因,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了解保护环境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学会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增强环保意识;能够利用节假日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公益活动,在日常生我没有中积极减少碳排放,过绿色生活。笔者在进入单元教学的开始就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初步了解这个单元每一课的内容。

教材本身的阅读性就很强,图文并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第10课:教材中的插图及提问引人深思,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人们广泛使用塑料制品的原因,探究塑料制品的性能。也通过“阅读角”“相关链接”等教材栏目的阅读,感受到塑料制品除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会影响土壤质量和水生生物的生存,释放有害化学物质,威胁人体健康,破坏环境,产生温室气体,影响气候变化,加剧全球气候变化。通过阅读就可以初步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塑料,认识到塑料垃圾又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长久的危害。我们必须合理地、有节制地使用塑料制品,尽量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第11课:教材中暴增的垃圾图片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生动地展现垃圾正挤占人类生存的空间。学生阅读图片,阅读文字,唤起生活经验,加深认识,加深体会,有助于课堂教学时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阅读“知识窗”从科学的角度拓宽专业知识,为进一步垃圾分类打基础,作准备。阅读教材中大量关于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素材,让学生对垃圾分类意义有一定的认识,有助于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第12课:教材以拟人的手法,将全球气温上升以地球“发烧”了形象生动地展现,图片、文字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发现地球升现象,感受全球变暖带来的的危害。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温室气体”的产生和减少碳排放的方法和经验。同样,“知识窗”的内容弥补学生的未知知识及不了解的新闻事件。包括阅读家用电产生碳排放的计算公式,有助于学生深入探寻生活中意想不到的碳排放。只有在充分认识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藏着意想不到的碳排放,才能更好地落实于减排行动,参与碳补偿活动。

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详细阅读整个单元的教材,这样的阅读也并不需要学生全部都自己读懂,读明白,而只是通过单元整体阅读大致了解本单元的内容,形成整体的环保概念,有助于后续深入学习时调动情感,引发思考。

(二)勾连已学相关内容,围绕主题,夯实知识基础

     在整体阅读单元教材的基础上,笔者还在课堂上用很短的时间,以图文的形式勾连之前学习的相关单元内容。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这个单元时,笔者课件出示一年级下册“我和大自然”和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的部分教材内容。回顾式的阅读,勾连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想起之前关于环保主题所学习的内容,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这个单元前三课侧重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建立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通过回忆性阅读,有助于勾连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感受。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这个单元相比一年级的内容更为清晰地提出了环保的概念。通过回顾式阅读,帮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理解绿色与环保主题,明白需要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改善生活环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节约资源,文明生活,让自己成长为“绿色小卫士”。

(三)重视单元教学延伸,设置悬念,激发学习热情

在结束本单元的教学时,笔者也作了这样的尝试,以悬念似的结尾,告之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的环保主题,六年级时我们还将进行“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的主题学习,将更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

当然,这不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只是将相关的教学内容融入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教学中,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准确把握内容与时机,提升学科阅读实效

(一)阅读内容选择要精准

      道德与法治除了教材中的绘本故事、儿歌童谣、小贴士、知识 窗、阅读角、故事屋和美文欣赏等丰富的阅读资源,课外可供阅读的内容非常多。如红色经典、教材链接、数字资源等,面对众多的阅读材料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精心地挑选。

    1.依据课程标准。以最新版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基准,选择与之紧密相关、能够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重点、难点的阅读材料。

2.结合时事热点。挑选反映当下社会道德和法治问题的时事新闻、评论文章等,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虑年龄层次。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和认识水平,选难易程度适中、语言表达清晰易懂的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尽量选择配有生动插图和简单故事的读物;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选择稍为具有深度和复杂一点的案例分析等。

4.突出正面引导。选择能够传递积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的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5.涵盖多元案例。包括琐类型、不同场景的道德与法治阅读内容或案例,以丰富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6.参考优秀教材或教辅。借鉴权威的教材编写者和教育专家推荐的阅读清单,从中筛选适合的内容。

7.根据学生需求。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兴趣点,针对性地选择能够解答学生疑问、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欲望的阅读材料。

(二)阅读时机把握要准确

    阅读材料确定好以后,把握好阅读时机开展学科阅读,能最大化发挥学科阅读的作用。课前完成适当的阅读任务,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了解相关主题,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课堂教学中的阅读,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抽象的概念,攻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后阅读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相关问题的思考。当完成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性学习后,进行扩展性阅读,能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统理和深化,了解前沿动态和更广泛的应用。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时,及时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运和所学生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实现学以致用。

(三)阅读形式呈现要多元

阅读内容确定了,阅读时机把握好了,阅读形式多元化呈现,才能更好地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阅读目标。

1.文本阅读。以文字材料为主辅以图片、图表等辅助说明。

2.图文阅读。文字材料和图片、漫画、图表相结合,凸显趣味性和直观性的阅读材料。

3.音频阅读。通过录音、广播等形式把相关内容转化为声音,供学生听,比如听故事讲述。

4.视频阅读。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帮助学习。可以是根据需求自己拍摄的录像、纪录片、微电影、电影节选、公益广告等内容。

5.互动阅读。通过在线平台,软件或应用程序等实现人机交互或生生交互的阅读形式。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答题、讨论、分享。

    不同形式的阅读所取得的阅读效果也是不完全一样的,我们在开展学阅读的时候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需求选用不同的呈现形式,这样并不是为了凸显与众不同,花样百出,而是为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有效落实核心素养

(一)课前阅读,调查了解相关资料

     一节课如果没有相应的课前阅读,课堂上的收获肯定是大打折扣的。课前我们要让学生根据需要开展课前调查活动,在调查的过程中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而调查收集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了这些文字、图片,对即将学习的相关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脑海中初步形成一个框架,便于在课堂上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同时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也锻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分析思考问是的能力,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最后一个话题“减少我们的碳排放”时,课前让学生作了这样的调查了解。1.了解自己家上一个月的家庭用电量。2.寻找生活中意想不到的碳排放。3.收集日常生活中的低碳经验。在这些课前调查活动中,学生需要上网查阅资料,需要阅读相关书籍,这就构成了课前学科阅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二)课中阅读,有效利用学习资源

课堂是落实学科阅读的理想阵地。课堂上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学科阅读。将阅读教材,阅读课件,阅读资料包中的图片文字资料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达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减少我们的碳排放”时,课前让学生做小调查:寻找身边衣、食、用、行等各个方面某一物品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课堂上进行小组分享课前调查的时候,并抛给每个学习小组一个资料包,每个资料包中包含四个方面的阅读材料。学生根据小组课前选择的调查方向有侧重阅读相应的资料,有机地补充课前阅读的不足或缺失部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前调查及课堂的阅读资料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针对“寻找身边的碳足迹”小组合作学习分享时,充分展现学生课前阅读与课堂阅读的有机结合,取得的良好学科阅读成效。学生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能结合阅读资料包了解到目前的多种发电方式,了解到目前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清楚地认识到用电量的多少与碳排放量的多少紧密相关;还了解到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课堂资料包的阅读成为课前阅读的有机补充。

(三)课后阅读,课堂延伸拓宽视野

只是课前或课堂上的阅读是不够的,课后阅读是课堂的延伸,能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深度学习。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对低碳生活、碳补偿相关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于是结课时向学生介绍了三本书《低碳生活》《给孩子的环保绿皮书》《垃圾分类》。以期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学科阅读选择。

综上所述,学科阅读融入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教师明确目标、精心设计、精选内容、创新形式、注重指导、加强实践、科学评价才能有效落实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曹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读材料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学周刊No.5132134-36.

[2]潘嘉玲.基于素养的阅读教学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40):27-28.

[3]陆贻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38):169.

[4]袁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3):90.

[5]陈安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21(31):95-96.

[6]戴秀霞.小学高年段《道德与法治》“阅读角”教学价值、误区与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3(04):77-80.

[7]戴慧.简论道德与法治学科关键能力及培养策略[J].中小学德育,2021(08):60-63.

[8]施鸿.立足阅读,提升能力——谈道德与法治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8):96-97.

本成果为重庆市北碚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招标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阅读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