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观察耳穴针灸结合耳穴压豆对伴有睡眠障碍的血透病人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住院维持性血透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耳穴针灸结合耳穴压豆的方法,连续观察1月。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在干预前,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和肾脏疾病相关生存质量(KDTA)的得分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前后, PSQI的各个维度得分明显降低, KDTA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针灸结合耳穴压豆,可提高睡眠质量,减少睡眠紊乱对日常活动的影响,提高生存品质。
摘要: 探讨中医临床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3.01月-2024.01,1年内收治的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护理)和观察组(40例,增加中医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胃镜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临床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不仅能够显著缓解症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胃黏膜的炎症。
摘要: 探讨在中医内科治疗脾胃病中行柴胡疏肝散对其治疗有效率及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2年10月,止于2024年04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罹患脾胃病的患者,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脾胃病患者病例数为78,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9;其中,对症西药治疗用于对照组,对症西药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用于实验组,就2组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中医候症积分、炎性指标对比,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脾胃病中应用柴胡疏肝散,能够显著优化药物治疗有效率,稳定患者疾病症状。
摘要: 随着异位妊娠发生率的增加,非手术的治疗方式为患者所期待。中医治疗异位妊娠,以化瘀消徵杀胚为核心,历代医家早有记载,经验丰富,值得后世深刻学习,从而造福于具有生育需求的患者。
摘要: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和生活照料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通过分析临夏州人口老龄化程度、医养结合机构现状、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探讨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发展医养结合策略,旨在推动县级公立中医医院抢抓国家高度重视支持医养结合工作的政策机遇,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拓展医养结合服务,促进中医药服务与养老服务有机融合,推动医养结合事业发展。
摘要: 分析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中药灌肠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1年内收治的10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0例,实施中药灌肠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结合比较两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护理满意度两个方面,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心里状态的负面情绪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的受检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治疗时,通过中药灌肠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疗效更加明显,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摘要: 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中药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 DDI)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在中药临床应用的过程中,由于药物相互作用的存在,不仅会降低中药的临床治疗效果,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还会给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消极影响。为此,在临床中药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药物相互作用。本文在研究中,针对中医典籍以及既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针对当前中药临床应用中药物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观点进行了梳理,希望为临床中医师科学、规范的使用中药材,规避药物相互作用提供经验分享和借鉴。
摘要: 特应性皮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皮肤疾病,多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进行治疗,虽然效果良好,但容易产生多种药物不良反应。近些年,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其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优势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采用中药及其制剂治疗特应性皮炎,不仅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鉴于此,本文针对中药及其制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进展进行分析与总结,旨为提高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借鉴。
摘要: 研究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按摩对小儿腹胀的缓解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腹胀患儿,以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联合推拿按摩,观察组患儿使用神阙、足三里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按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优(p<0.05),并且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缩短住院天数等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按摩对小儿腹胀的缓解作用良好,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