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传统翻译观中,译者被冠以“语言搬运工”的称号,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是既要服从于作者、又要从读者视线中消隐的“幕后”工作者。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央,从“幕后”走向“台前”,从“语言搬运工”变为信息传递、情感沟通、文化交流的重要参与者,其主体性问题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文学翻译作为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理解、释义、表达这三个文学翻译阶段中,能动作用与制约作用此消彼长,译者主体性的发挥空间也有所不同。本文将结合文学翻译中的具体实例,分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各个阶段的发挥空间,旨在为译者于文学翻译实践中适度发挥主体性提供一定帮助。
摘要: 通识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文教育。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 通识育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改革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们通过接受通识教育够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一直以来是高职文学教育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摘要: 新文科建设以高等院校为依托,鼓励教师以新的教学观参与教学。为科学地进行新文科建设,一线教师首先应掌握当下的研究动态,做到以理论促实践,以实践带理论。教师需利用物联网等技术资源,以及科学的研究精神,在教学中成就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良性互动。展望未来,文科建设将实现从互谅网到物联网的转向,越发突出科技人文的良性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