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以及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护理健康指导经验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心脑血管病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8-9877

《心脑血管病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结构式心理护理+正念减压疗法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心境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下载:128 浏览:1680
  • 郭欢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1期
  •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采取结构式心理护理+正念减压疗法的应用成效。方法 2022年1月-2022年12月,择我院就诊的8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结构式心理护理+正念减压疗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运动、疼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负性情绪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对比有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 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实施结构式心理护理+正念减压疗法,运动、疼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优,亦可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绪,临床生活质量水平显著改善。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抗栓药物治疗临床路径管理评价 下载:166 浏览:1808
  • 苑旭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1期
  • 摘要:
    在现代医学中,心脑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需求日益增加,而围手术期的抗栓药物治疗对于预防血栓形成和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至关重要。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可以优化抗栓药物治疗的流程,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康复效果。本文探讨了抗栓药物治疗临床路径设计和实施的关键要素,并评估了临床路径对手术结果的影响。利用病例研究和临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抗栓药物治疗临床路径能够显著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抗栓药物的合理使用率,并获得患者的高度满意。展望未来,个体化治疗策略、技术创新和基于最新证据的更新将进一步优化抗栓药物治疗临床路径管理,将提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右心声学造影结合经食道超声在诊断中青年隐源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110 浏览:1354
  • 高启福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隐源性脑卒中的中青年患者,采取右心声学造影结合经食道超声的检查方法,观察研究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时间段在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内,从本院随机选取疑似患有隐源性脑卒中的中青年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右心声学造影、经食道超声的检查方法,以颅脑CT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其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采取右心声学造影结合经食道超声检查所得的检出率数据高于单独进行右心声学造影、单独经食道超声的检出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右心声学造影结合经食道超声检查所得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的数据显示均高于单独进行右心声学造影、单独经食道超声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隐源性脑卒中患者采取以右心声学造影结合经食道超声的检查方法,可以得到较高的检出率,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高,价值突出。
  • 动脉粥样硬化在脑血管及心血管病的共性讨论与探究 下载:124 浏览:1464
  • 王晓琴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1期
  • 摘要:
    动脉血管粥样硬化问题是我国抗衰老防治的研究重点,与此同时这也可能是诱发外周脉血管病、脑梗死、冠心病、中风等慢性病的几个主要诱因。中国中老年动脉粥样脑血管硬化疾病的平均患病率高达36.2%,且其中城市居民患病率远高于普通农村患病率。男性中老年人的平均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并且发病年龄越大,发病情况更严重。动脉血管粥样斑块硬化一般分为肝动脉系统粥样的硬化、脑动脉斑块粥样性硬化、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肾动脉系统粥样的硬化等。不同部位的斑块动脉性粥样硬化引发的病症及后果都不尽相同。本文就动脉粥样硬化在脑血管及心血管病的病症,以及二者的共性展开论述。
  • 社区居民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142 浏览:1753
  • 张全祎 俞文雷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0期
  • 摘要:
    目的 分析社区居民中冠心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联。方法 于2023.5-2023.9期间随机选择我社区居民中60例冠心病患者,设为试验组(30例);再同期选择60例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30例)。对比两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试验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试验组TG、T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LDL-C水平相比于试验组更高,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同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 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冠心病病人中应用效果分析与探讨 下载:153 浏览:1955
  • 陈燕1 葛世杰2 张建平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0期
  • 摘要:
    目的: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冠心病病人中应用效果分析与探讨。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入的冠心病病人中随机抽取10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接受奥马哈系统构件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满意率:观察组综合满意52例(100.00%),对照组综合满意48例(92.31%),(p<0.05);观察组不满意0例(0.00%),对照组不满意4例(7.69%),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综合护理依从率:观察组综合依从50例(96.15%),对照组综合依从44例(84.62%),(p<0.05);观察组不依从2例(3.85%),对照组不依从8例(15.38%),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血压、血脂指标都得到显著改善,对比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值得推广。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构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可帮助冠心病患者改善血压和血脂指标,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综合护理满意率、依从率较好,值得推广。
  • 饮食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101 浏览:1860
  • 顾凡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0期
  • 摘要: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工作中饮食护理干预的具体应用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时间段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研究对照取自此期间在我院接受康复护理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中应用常规医嘱护理干预的30例患者列作为对照组,再将其中加入饮食护理干预的另外31例患者列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的康复护理干预下,其各项血糖指标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不良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1)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饮食护理干预之后的血糖指标水平与心绞痛发作次数分别为(6.11±0.91)mmol/L,(7.35±1.03)mmol/L与(1.57±0.35)次;均要显著性的优于对照组在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之后,且经统计学表格计入处理,均有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均<0.05,t=2.251,2.057,2.293)(2)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饮食护理干预之后其焦虑与抑郁不良心理状态评估得分分别为(39.26±3.31)分,(40.82±3.79)分;较之于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之后其焦虑与抑郁不良心理状态评估得分,差异经统计学表格计入处理均有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均<0.05,t=2.117,2.216)。(3)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饮食护理干预之后其躯体功能、心理健康、家庭职能、社会功能与生命活力五项生活质量水平评估总得分为(18.79±0.75)分,较之于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之后的五项总得分(15.72±0.51)分,差异经统计学表格计入处理有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t=2.132)。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工作中饮食护理干预可以取得十分理想的应用效果。
  • 双心护理在高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193 浏览:2118
  • 侯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0期
  • 摘要:
    目的:将高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双心护理对高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期间6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实验组用双心护理,对比组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水平、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水平均优于对比组,呈现P<0.05。结论:给予高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双心护理效果相较于常规护理效果更加显著,可推广使用。
  • GMP-140及TXB2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比索洛尔治疗前后的临床变化分析 下载:209 浏览:2192
  • 郇志华1 任志荣1 闫彬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0期
  •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院内冠心病心绞中应用比索洛尔的作用。方法:纳入时间为2022年2月到2023年2月,将该时间段院内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讨论,包括64例患者,通过随机分配法安排为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比索洛尔),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最后利用统计学进行处理。结果:接受不同治疗后观察组GMP-140及TXB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更高、B型利尿钠肽更低、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指标更低、6分钟步行试验指标更高、心功能等级更低(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心率恢复时间更短、心绞痛持续时间更短(P<0.05)。结论:应用比索洛尔有助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工作顺利开展,能够改善GMP-140及TXB2等临床指标、心功能指标,缩短患者症状持续时间,让患者尽早出院,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在提升治疗效果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 探讨危险因素分析在老年冠心病护理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下载:123 浏览:1588
  • 黄惠玲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0期
  •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危险因素分析在老年冠心病护理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01月-2023年01月间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基于危险因素分析下的针对性护理),各40例,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分析,并展开针对性护理,对于减少患者、管理等导致的不安全事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起到了积极意义,提高患者认知,改善生活质量,可推广。
  • 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价值分析 下载:133 浏览:1745
  • 李园静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究在护理干预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中应用行为转变理论(TTM)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以2021.05~2023.02为期限,受试对象为80例老年CHD病例,研究时为随机分两组,病例为40例/组,以甲乙作为组名。在护理干预时,甲组应用常规措施,乙组则应用TTM指导。干预前后比对甲乙组病例的遵医行为、心功能、生活质量(SF-36)等变化情况。结果:比对遵医行为,干预后显示为乙组病例各项行为占比均高于甲组病例(P<0.05)。比对心功能,干预后显示为乙组病例6min步行距离(6MW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水平均高于甲组病例(P<0.05)。比对SF-36评分,干预后显示为乙组病例各因子评分均高于甲组病例(P<0.05)。结论:在护理干预老年CHD患者中应用TTM的价值更高,可对其各项遵医行为和心功能予以显著改善,也可提升其生活方面的质量,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 分析维拉帕米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快速房颤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效果 下载:115 浏览:1870
  • 刘运彬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0期
  • 摘要:
    目的:就维拉帕米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快速房颤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快速房颤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分别实施乙酰毛花苷注射液、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维拉帕米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后,LVEF、HR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冠心病快速房颤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维拉帕米与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联合应用价值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 基于双心医学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焦虑状态影响 下载:156 浏览:1845
  • 孟祥辉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究基于双心医学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9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各47例,分别实施常规双心医学护理、优质双心医学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情绪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结果:B组护理有效率较A组高(P<0.05);护理后B组SAS、SDS评分水平较A组低(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基于双心医学的护理干预,可提升护理效果,改善其心理状态。
  • 氯吡格雷不同给药方案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血管事件疗效观察 下载:134 浏览:1769
  • 周峻礁 万里红 彭雪梅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9期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期间不同的预防性氯吡格雷用药方式对于手术后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80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划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在手术前6小时提供氯吡格雷预防用药,实验组在手术前48小时、24h提供双重负荷量预防用药。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支架内血栓形成率以及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采用双重负荷量氯吡格雷的预防用药效果更加显著,有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 参松养心胶囊配合美托洛尔配合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血压、血脂和BNP水平的影响 下载:126 浏览:1453
  • 何以润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9期
  •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用参松养心胶囊配合美托洛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案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结合应用参松养心胶囊。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血压、血脂和BNP测定指标差异。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和BNP水平无明显数据差异,对比结果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血脂和BNP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均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和美托洛尔的结合治疗方式具备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患者的生理功能调节效果突出,可以为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保障,值得推广。
  • 延续性护理的应用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护理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下载:114 浏览:1706
  • 廖春梅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9期
  • 摘要:
    目的:分析冠心病经PCI手术后,运用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情况。方法:实验内80名病人,时间:2022.5-2023.7,按照手术时间建组,行常规护理工作的为对照组,行延续性护理工作的为观察组,将资料对比分析。结果:未行护理之前,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稳定性不高,组间分值对比P>0.05;经护理之后,患者的心功能逐渐稳定,观察组数值更优,P<0.05;护理之后,患者在治疗中的配合度逐渐提高,观察组数值偏高,组间对比P<0.05;未行护理之前,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偏低,组间对比,P>0.05;经护理之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观察组数值偏高,组间对比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经PCI手术之后,运用延续性护理,能够使患者对治疗工作的配合度提高,保证后续治疗的效果,稳定患者的心功能,使其功能逐渐提高。同时经护理之后,患者的病情逐渐得到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冠心病心理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193 浏览:1887
  • 孟祥枝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9期
  • 摘要:
    目的 冠心病在临床上较为复杂,患者在接受护理时护理难度较大,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形式评估冠心病患者接受护理时,采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入组对象选取时间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录入的研究对象均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录入数量为200例,所有患者符合实验要求,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处理,将其分为均等的两组并记录为对照组(n=100)与观察组(n=100);对照组内患者接受护理时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则选择心理护理开展护理工作,护理完成后医务人员常规记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血压变化状况,借此判断护理效果与实验结果。结果 研究完成后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差异明显,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优(c2=9.155,P<0.05)。而在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各项基准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相较于对照组来说,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更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后,对控制患者的血压以及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积极的效果,值得参考、借鉴。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并发症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下载:126 浏览:1540
  • 田金园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9期
  •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并发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一共选择50例患者,研究时间起点:2021年03月,研究时间终点:2023年03月,所有患者均为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式,以并发症表现类型、并发症表现特点等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详细记录并分析。结果: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乳头肌功能不全占比12.00%,真性室壁瘤占比34.00%,左心室附壁血栓占比18.00%。结论:在冠心病心肌梗死并发症诊断期间通过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及动态监测患者的并发症,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夯实基础,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断水平,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心脑血管病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2
访问量 106325
下载量 29512
总被引次数 398
影响因子 0.67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