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护理学
国际护理学
《国际护理学》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中外护理学领域内最新研究及成果展示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护理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08-0274

《国际护理学》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细节化护理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中的应用及满意度研究 下载:96 浏览:988
  • 刘士临 《国际护理学》 2024年8期
  • 摘要: 目的: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雾化吸入是治疗小儿哮喘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直接作用于气道,起到稀释痰液、缓解炎症、扩张支气管等作用。然而,由于患儿年龄小、配合度差等原因,雾化吸入过程中常出现哭闹、抗拒等现象,影响治疗效果。细节化护理是一种注重细节、优化护理流程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儿及家长的需求。本文旨在探讨细节化护理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中的应用及满意度。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雾化前清洁口腔、准备雾化器、教会患儿深呼吸和正确咳嗽等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细节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沟通与交流:通过与患儿及家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了解患儿的心理需求,给予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和支持。(2)优化雾化方案: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等因素,制定合适的雾化剂量、频率和时间,以减少患儿的痛苦和不适感。(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雾化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4)加强健康教育:向家长普及哮喘相关知识,指导家长正确使用雾化器,提醒家长定期带患儿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结果:1. 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11,P<0.05)。2. 满意度评分: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92.5±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6±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P<0.05)。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出现轻微不良反应3例(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例(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67,P<0.05)。结论:细节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能够关注患儿及家长的需求,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说明细节化护理能够提高小儿哮喘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增加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这可能与细节化护理中加强沟通与交流、优化雾化方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有关。

  •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哮喘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下载:95 浏览:899
  • 蔡健怡 《国际护理学》 2024年8期
  • 摘要: 目的: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改善小儿哮喘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针对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在小儿哮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指导、药物治疗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包括个性化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呼吸功能锻炼等。两组患者均连续护理4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通过个性化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呼吸功能锻炼等措施,能够更好地满足小儿哮喘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及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针对性护理在小儿哮喘护理中具有显著优势。然而,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护理效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血液科患者护理中疼痛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下载:82 浏览:934
  • 曾琪 《国际护理学》 2024年8期
  • 摘要: 疼痛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是人们最基本的感受之一,不仅会引起生理上的痛苦,还会为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带来严重的影响。而对于血液科患者而言,疼痛问题更加突出。血液系统疾病本身即会出现疼痛,加之治疗期间各种侵入性操作使得疼痛加剧。因此,如何有效管理血液科患者的疼痛,成为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血液科患者疼痛的特点,探讨影响疼痛管理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为血液科患者疼痛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根因分析法在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89 浏览:925
  • 马国霞 马荣 《国际护理学》 2024年8期
  • 摘要: 目的:评价根因分析法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作用。方法:以2021年193名住院病人为对照组,以2022年24例住院病人为观察组,采用根因分析法对其进行管理,找出病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和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整改前、整改后的不良事件报告率和发生率。结果:实施根因分析法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而报告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根源分析方法能有效地减少不良护理反应,提高了报告率,是一种有效的保证,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方法。

  • 延续性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转出ICU后的应用研究 下载:92 浏览:925
  • 谢飞 《国际护理学》 2024年8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转出ICU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84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延续性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进程、患者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及护理满意度来评估延续性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恢复进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促进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转出ICU后的康复进程,降低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 层级管理模式下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下载:92 浏览:948
  • 岳文荣 《国际护理学》 2024年8期
  • 摘要: 目的:分析层级管理模式下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3年1至12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纳为受试对象,经双盲试验分组原则将其一次纳入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40,实施增肌管理模式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生理应激指标水平、康复效果、生活质量水准。结果:与对照组相较,研究组患者丙二醛与皮质醇水平更低(P<0.05),同时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更早(P<0.05),此外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更高(P<0.05)。结论:层级管理模式下责任制整体护理可保障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获得理想的疼痛管理与康复效果,实践价值显著。

  • 基于人体仿生学翻身垫预防重症监护患者压疮的护理研究 下载:88 浏览:943
  • 郭婷 《国际护理学》 2024年8期
  • 摘要: 目的:探究人体仿生学翻身垫对预防重症监护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80例,按照压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各90例。结果:在护理后,研究组的更换体位花费时间短于常规组,且有效卧位保持时间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均较干预前的GCQ评分高(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的GCQ评分高于常规组,即[(94.33±8.24)vs(85.27±8.61),T=9.364,P=0.01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护理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即[90(100.00)vs84(93.33),X2=6.207,P=0.01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人体仿生学的翻身垫能够有效预防重症监护病人压疮,提升舒适性,节省人力资源,提升护士的工作效率,加速病人康复。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 下载:83 浏览:891
  • 邵子群 《国际护理学》 2024年7期
  •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我院老年人护理工作中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后睡眠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80名老年人纳入本次实验范围,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80名老年人均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一组各有40名老年人,对照组老年人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老年人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对两组老年人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老年人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明显比对照组更好,结果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老年人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我院老年人进行护理时,合理应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率,值得大力推广。

  • 探讨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 下载:91 浏览:962
  • 张沐英 林红珍 《国际护理学》 2024年7期
  • 摘要: 目的:对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和人性化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2月~2022年12月骨科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以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基础护理和安全隐患与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做相关研究。结果: 对照组患者各时间点疼痛评分高于观察组,即观察组患者疼痛感更轻,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的护理采用安全隐患和人性化护理,会大大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85 浏览:878
  • 林倩 《国际护理学》 2024年7期
  • 摘要: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94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取自院内2022.1~2023.10,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观察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舒适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症状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方案干预前,组间未见舒适度评分差异性,干预后不同时段均以观察组评分较低(P<0.05)。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间未呈现焦虑、抑郁评分显著差异,实施后均有改善,但以观察组评分较低(P<0.05)。结论 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可促进症状改善,并提高舒适度及减轻不良情绪。

  • 颅脑外伤护理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下载:87 浏览:925
  • 张云花 蒋明丽 《国际护理学》 2024年7期
  • 摘要: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颅脑外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好转,并且其生活质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肝胆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927
  • 张松锐 《国际护理学》 2024年7期
  •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肝胆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肝胆腹腔镜手术的108例患者。患者分为实验组(n=54)和对照组(n=54)。实验组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手术室护理路径,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肝胆腹腔镜手术患者有积极影响。

  • 烧伤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和干预措施 下载:94 浏览:959
  • 罗菁 张智芳 《国际护理学》 2024年7期
  • 摘要: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病人康复阶段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帮助病人早日康复。方法:选择40例严重烧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23例和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根据患者康复过程中出现的高危因素,采取有效护理评估具体措施。结论:观察组患者心理特征、锻炼方法模式、瘢痕组织专业知识、整形知识掌握情况及基础独立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度烧伤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帮助其克服不良情绪,早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 基于脑肠轴理论按摩对老年痴呆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研究 下载:96 浏览:928
  • 杨洋 《国际护理学》 2024年7期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痴呆便秘患者中采取基于脑肠轴理论按摩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80例老年痴呆便秘患者,单双号法分为2组,探究组采用基于脑肠轴理论按摩护理,一般组应用常规按摩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结果:护理前,探究组负性情绪评分相比于一般组,无对比意义(P>0.05),护理后,探究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一般组,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脑肠轴理论按摩护理可促进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提高患者护理效果。

  • 分层次护理模式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92 浏览:906
  • 薛正秀 《国际护理学》 2024年7期
  • 摘要: 目的:分析分层次护理模式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象是80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选择期间是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随机分组为对比组与研究组,各组对象40例,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分层次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心排出量指数、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C反应蛋白水平、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心排出量指数、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比组,C反应蛋白水平、住院时间低于对比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次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心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 人文关怀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运用进展研究 下载:85 浏览:910
  • 熊梅 《国际护理学》 2024年7期
  • 摘要: 艾滋病是人类目前无法战胜的疾病之一,其不良的预后和特殊的传播途径对艾滋病患者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提高艾滋病患者的依从性,促进其心理健康,加速其回归社会,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是对人文关怀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运用进展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护理提供指导。

  • 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作用研究 下载:86 浏览:920
  • 唐良静 《国际护理学》 2024年7期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中风恢复期患者使用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对其肢体功能恢复影响作用。方法:8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就诊时间2023年1月至12月,患者经奇偶数分入组别各4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作用分析。结果:肢体功能障碍中医症候积分,分值比对,实施干预后观察组评测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以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方式干预,实施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89 浏览:943
  • 王芳 刘林书 《国际护理学》 2024年6期
  • 摘要: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存在诸多安全问题。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常见的安全隐患,包括跌倒坠床风险、误吸与吞咽困难、压疮形成、管路滑脱等。通过对大量临床案例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如加强跌倒风险评估与防护、改善吞咽功能训练、优化皮肤护理、确保管路固定妥善等。旨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对提升脑卒中患者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 优质护理干预在改善无痛分娩孕妇母婴结局中的价值研究 下载:82 浏览:922
  • 刘志华 《国际护理学》 2024年6期
  • 摘要: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改善无痛分娩孕妇母婴结局中的价值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到本院妇产科进行无痛分娩的4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划分两个小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接受无痛分娩。结果:在对比总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以及产后住院时间方面可以发现对照组比观察组长P<0.05;对比母婴结局可以发现,在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以及引导助产率方面对照组也要比观察组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无痛分娩,减少产妇住院和产程时间的同时,可以促使胎儿顺利分娩,保证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值得应用。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国际护理学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81
访问量 120568
下载量 50249
总被引次数 669
影响因子 0.856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