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以《俄狄浦斯王》《奥菲欧》《尼伯龙根的指环》为例 下载:29 浏览:316

朱思凌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列举《俄狄浦斯王》《奥菲欧》《尼伯龙根的指环》等古希腊歌剧和西方经典歌剧为例,分析歌剧的表现形式、歌剧中音乐与文学的交融,探寻古希腊悲剧的审美特征"悲剧美"在不同时期歌剧中的体现,以及探讨"悲剧美"在西方音乐中的嬗变。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声乐教育 下载:30 浏览:324

李文泽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在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下,越来越多外国文化涌入,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断融合交流,造就了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多人口、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在各民族文化的驱动发展下,中国民族声乐在我国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立足于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声乐,从民族声乐教育的意义出发,综观我国民族声乐教育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中所发现的问题,同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为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声乐艺术硕士培养探究 下载:68 浏览:433

刘伟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一带一路"建设是造福世界的伟大事业,重要性毋庸赘言,"一带一路"建设的瓶颈是人才。文章结合国家相关指导性文件和地方高校实际情况,从制订特色培养方案、改进实践教学、构建好育人平台、加强师资培训等方面,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声乐艺术硕士的培养进行讨论。

钢琴演奏中的通感艺术——以德彪西《月光》为例 下载:71 浏览:420

沈沛 黄晓芸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通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许多领域被人们广泛运用。特别是在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活动中,艺术家喜欢运用通感来表情状物。培养我们的艺术通感,并巧妙运用它,就能呈现出完美的音乐效果。如何在演奏中运用通感艺术,本文以德彪西的作品《月光》为例作分析。

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 下载:35 浏览:233

牛艺源 《设计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靖江王陵遗址公园是以靖江王陵陵墓遗址与公园为一体的大型陵墓公园,记载着明朝这一历史时期藩王的陵墓制度及丧葬民俗文化,承载了该历史地段的城市风貌和历史文脉。文章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以遗址保护为前提,挖掘靖江王陵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针对遗址公园建设内容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研究型的设计方案,探寻遗址公园景观规划实施的合理途径。

地域性、集约性、开放性——方志馆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下载:66 浏览:480

吕永 康玉 潘亮 《中国建筑》 2020年7期

摘要:
方志馆是展现地方文化的建筑载体,当前,正处在方志馆建设的重要转型期,探索方志馆建筑的发展趋势对其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以方志馆的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对方志馆发展历程和最新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回顾方志馆建筑的发展历程,分析方志馆的发展趋势及设计重点。以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为例,分析其主要设计策略,最后总结出新型方志馆建筑设计的新趋势——地域性、集约性和开放性。

广西那坡地区黑衣壮音乐文化特点探析 下载:59 浏览:477

朱亚欣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广西那坡黑衣壮作为壮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文化氛围。因其独特的文化背景,黑衣壮的音乐风格十分鲜明,给人以独特的视听和审美体验,音乐作品也以原生态的形式得以保存。本论文结合笔者在那坡地区的采风经历,在论述黑衣壮的音乐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黑衣壮的民族音乐文化特点进行探究与分析,为今后对黑衣壮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论美育改革下高等艺术院校音乐师范生培养模式 下载:61 浏览:396

何程远 《当代音乐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在大力提倡美育改革的今天,高等艺术院校音乐师范生的培养模式也在与时俱进,应在考虑当今教育环境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积极探索。运用注重多元化与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对艺术高校音乐师范生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备的高等艺术音乐师范生培养模式,推动艺术师范教育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通过古诗词为教学中介的书法、绘画美术教学实践初探 ——以广西南宁市荣星艺术学校课堂实践为例 下载:239 浏览:2335

李俊杰 《中文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书法、绘画等美术教育教学在当今倡导全民美育、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受到教育界重视,加强对受教育者“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三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美术教学的共识。如何挖掘课程教学资源,联合语文等相关学科,提升学生多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正确的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思维能力,是现今美术教学的重要问题。本文作者以广西南宁市荣星艺术学校某班学生为主体,就小学阶段以古诗词为教学中介的书法、美术等科目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浅谈艺术类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下的招生对策 下载:267 浏览:2674

吴红梅 《当代艺术》 2022年6期

摘要:
加强对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招生优化是提高艺术类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改革开放背景下,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招生需要不断的优化,在科技发展的背景下需要优化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招生,依靠信息技术优化艺术类高职院校招生方式。本文对艺术类高职院校招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如何进行艺术类高职院校招生工作。

美声唱法与流行演绎相结合的艺术探究 ——以《声入人心》为例 下载:276 浏览:3821

魏文文 《当代艺术》 2022年6期

摘要:
音乐作为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的音乐类型都有其受众群体,多种音乐元素也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音乐文化。美声唱法和流行演绎相结合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音乐综艺节目《声入人心》更是将此种方式进行传播普及。本文就以《声入人心》为例,对美声唱法和流行演绎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研究。

民族地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乡土教材的开发与利用——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下载:262 浏览:2329

陆玲 《中国艺术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在多元文化融合的视角下,如何利用高校教育平台和资源优势,依托本地域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各专业开发出一系列有针对性、有地域文化内涵且以促进现代文化经济发展为前提的乡土教材,是国内外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本文立足于中国西部地区,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艺术设计乡土教材开发为例,试探民族地区乡土教材开发在审美教育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积极作用。

广西干栏建筑的力学结构形态在特装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72 浏览:2951

杨永波 《交叉科学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各省市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指引下积极通过展示平台展现自身经济、文化、资源优势、为发展创造机会汲取动能。地域形象的建立反应了该地区的实力和本质,能强化人们对该地区个方面优势的记忆,提高认知度并进一步促进地区发展。研究和运用干栏建筑的力学结构形态作为现代展示空间的架构设计,以现代空间艺术造型为“体”以传统建筑工艺特点为“骨”能很好的诠释广西文化源远流长、开放兼容、积淀深厚、的特点。在展会上为塑造“一带一路”下广西新形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下载:184 浏览:2312

袁黛玉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2期

摘要:
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深,机遇和挑战同时并存。在全球化和多极化背景之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综合各国利益诉求所提出的中国方案。这一伟大构想的提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本文将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和重要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试论互联网背景下钢琴教育模式的创新 下载:114 浏览:1424

李晓曲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2年1期

摘要:
钢琴是来源于西方的乐器,在被引入中国之后获得了极大推崇,成为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分析当前音乐教育开展情况后,发现伴随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钢琴的教育模式开始受到限制,传统的钢琴教育方式在培养钢琴演奏人才方面显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迫切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钢琴教育模式,特别是在如今信息化大数据的互联网背景下探索新途径,寻求线上和线下相混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带动钢琴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