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康德关于自由与必然的相容论是融贯的吗? 下载:42 浏览:237

朱会晖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康德的自由观认为,本体界行为的自由与现象界行为的必然性不矛盾,前一种行为可以构成后者的根据,这种诉诸本体的相容论为其实践哲学提供了重要前提,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学者们就他律行为的可能性、性格和准则改变的可能性、个体内自由选择之间的相容性、人与人之间自由的相容性、行为归因和道德评价等方面问题提出了尖锐批评。笔者就康德相容论的这些国际学界所争论的焦点和深度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以说明渐趋成熟的康德思想很好地维持了自身的融贯性,可以有力应对以上的种种批评。

牟宗三“良知坎陷”说的意涵及与康德、黑格尔的相关性 下载:58 浏览:433

谢远笋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分疏了牟宗三"良知坎陷"说中的康德与黑格尔哲学资源,剖析其两层存有论的内在矛盾及其缺失。牟氏在证成现代民族国家时,预设了康德式两层存有论的义理架构,在论证方式上则引入黑格尔式的辩证法。牟宗三证成道德的形上学,建立两层存有论,但他认为现象只具有认知的意义,人的德行与法权并不在其中,使二者暗而不彰。顺着康德的理路,牟宗三哲学中法权与德行两个方面的缺失都可以得到补足。

以西释中,还是以西化中?——以康德自律道德哲学为参照 下载:54 浏览:404

张汝伦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康德道德哲学被称为自律道德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自律道德哲学通过理性意志自我立法的学说,对道德哲学的几个关键问题:道德的基础、道德的普遍性和必然性、道德义务的绝对性、道德行动的动力等作出了系统而有创意的回答。然而,康德自律的道德哲学并非凭空提出,而是要回答近代西方道德哲学所面临的一些根本问题。现代中国的某些学者在康德哲学的影响下,将中国古代儒家哲学也说成是康德意义的自律道德哲学,这种以西释中的结论忽视了中国古代哲学特殊的问题语境和切问思路。本文在梳理了康德自律学说的基本原理和立场之后,将儒家哲学与之比较对照,证明将传统中国哲学说成是康德式的自律道德哲学是郢书燕说,不能成立的。以西方现代性哲学来包装中国传统哲学,使得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有创见和有普遍意义的贡献被遮蔽和歪曲。

康德的“物自身”概念何以有价值意涵——为牟宗三的诠释进一解 下载:74 浏览:360

李明辉 《国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物自身"是康德哲学中引发最多争议的一个重要概念。牟宗三对这个概念提出一个很特别的诠释,即是认为这个概念不是一个知识论的事实概念,而是一个具有价值意涵的伦理学概念。但是他强调:康德并未明言,而只是暗示此义。因此,有些中国学者批评牟宗三的这个诠释是对康德哲学的误读或曲解。作者根据康德的著作说明这个概念在康德思想中的发展,藉以证明:康德本人已明白地表示此义。作者也引述三位德国学者卡西勒、克隆纳与考尔巴赫的观点,来左证牟宗三对康德"物自身"的诠释。

论意志与法则——卢梭与康德在道德领域的突破 下载:59 浏览:351

黄裕生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自奥古斯丁提出自由意志概念并将其确立为行为归责的最终根据后,便在西方哲学史上开启了意志与行为法则之间关系问题的讨论。在卢梭之前,外在关系说主导着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但是无论是把法则视作来自意志之上的神,还是视作来自意志之外的理性或情感,都会使得自由意志成为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而卢梭对"普遍意志"及其与法则的关系的发现,则使得意志成为了万法之源,从而与法则内在地关联在了一起。卢梭的这一开创性工作,为康德进一步完成道德领域的三大突破奠定了基础。

为何康德没有提出先验空间图型? 下载:85 浏览:468

刘晚莹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康德提出用先验时间图型作为范畴运用于经验性直观的感性条件,但没有提出先验空间图型。鉴于此,很多学者认为,必须再另外增加先验空间图型来说明对象中的空间关系的形成,并断言康德在《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以及《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的增补内容中暗示了这种空间图型论的想法。然而笔者认为,对象中的空间关系的形成可以借助量和质的范畴的时间图型来说明,因此空间图型是不必要的。并且,由于知性无法与空间发生直接关联,因而无法形成所谓的"先验空间规定",所以空间图型也是不可能的。而《基础》以及《批判》第二版的增补内容,也绝非所谓的空间图型论。

康德纯粹理性概念“演绎”初探 下载:63 浏览:372

张廷国 罗正东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将纯粹知性概念的演绎分为形而上学演绎和先验演绎,从而实现了对"真理的逻辑"的论述。与此相应,康德在对纯粹理性概念所进行的演绎也隐含了这一演绎结构,即纯粹理性概念的演绎同样分为形而上学演绎和先验演绎两部分。其中,形而上学演绎旨在分析理性自身的能力,以便从中探寻纯粹理性概念的起源;而先验演绎的目的在于使我们能够正确地把握和使用纯粹理性概念,以免陷入"先验幻相"中。在康德看来,通过对纯粹理性概念所进行的演绎,不仅能够阐明"幻相的逻辑",也能够揭示人类理性的最终意图,同时又标志着纯粹理性批判的完成。因此可以说,对纯粹理性概念所进行的演绎不仅是康德知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关系到他的整个批判哲学体系的建构。

反思批判:论福柯的现代性启蒙哲学 下载:56 浏览:256

汤明洁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9期

摘要: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福柯多次重新解读了康德的《何谓启蒙?》。与60年代对康德认识论所代表的具有"人类中心主义"特征的"现代性"的批判态度不同,福柯从康德的启蒙概念中提炼出了一种不同意义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被他看作后康德时代现代哲学的根本。要理解这两种"现代性"以及福柯对它们截然相反的态度,我们必须区分康德"对他者的错层式不完全批判"与"建构自我服从的先验批判"。福柯区别于历史学、哲学史和历史哲学的历史-哲学实践,就体现在他对康德理性批判的历史批判和对康德启蒙概念的哲学继承上。

论一种康德式的至善后果主义 下载:46 浏览:413

张会永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康德的至善学说蕴含着一种从后果主义角度进行解读的可能性。至善作为德性与幸福的综合,可以被解读为"理想的道德世界"或"一切道德目的的全体",它蕴含着一种追求"理想事态"的后果主义价值论思想。而康德关于"人有义务促进至善"的主张,不仅不像伍德和贝克等人认为的那样与康德关于"应当意味着能够"的主张相冲突,反而包含着从目的出发来理解义务之可能性的后果主义规范论思想。因此,探讨一种"康德式的至善后果主义",不仅有助于克服康德伦理学与后果主义伦理学不兼容的传统教条,也有助于克服对一般后果主义伦理学的价值论是"前道德的"或"非道德的"的责难。

库恩后期的“新康德主义转向”是错误吗? 下载:52 浏览:377

贾向桐1,2,3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主要基于自然科学与科学史维度而以一种自然主义模式再构自然科学的解释学,并由此激发了科学哲学的自然主义范式发展。但库恩本人后期却并未再沿袭这条理路,而是转向了强调先验性的新康德主义传统,这一转变造成科学哲学界的很大争论。为客观解读库恩思想的新发展,需要将库恩前后转向与当代科学哲学的整体发展与内在矛盾对照起来理解,特别是要和科学认识论的规范化和自然化语境相联系,才能辩证揭示库恩后期思想转向的真实意义。

康德“自由”哲学当代价值 下载:62 浏览:642

王会茹 《哲学研究进展》 2025年1期

摘要:
当代面对虚无主义的威胁,人在自然法则限制的现实世界,需要有理想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以此来作为生存的根据和目标,当代人类生存的价值面临威胁,需要从新思考人在当代的价值。康德的“自由”哲学,认为人作为自然存在即受制于自然法则,但人作为有理性的人,有自己立法自己遵守的能力,因而是自由的。人的自由是不同于一般自然存在物的价值和尊严,在当代对于人的价值体现具有重要意义。

论马克思的第一次哲学转向 下载:126 浏览:1345

李相军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6期

摘要:
入读柏林大学后不久开始学习哲学的马克思,由于长期受父辈和师长自由主义精神熏陶等原因,首先钟情的是强调人有自由意志、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的康德哲学和高扬人的自由创造精神的费希特哲学。后来他在试图把法哲学贯穿于法的所有领域的创作过程中,在思想上遭遇到了现实的“实有”和理想的“应有”之间严重对立的困惑,这他马克思由康德哲学、费希特哲学和谢林哲学转向了黑格尔哲学,实现了自己的第一次哲学转向。这个转向的意义在于使马克思实现了由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立场向现实主义立场的转变,并且使他接触并掌握了系统的辩证法思想。

谈初中体育与健康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下载:185 浏览:2120

肖顺萍 《体育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立德树人”是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理念所提出的根本性任务,德育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立德树人”的视角下,对初中体育与健康课进行德育透视,能够更为深度地解析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德育价值体系内容。所以,在“立德树人”的视角下,必须要深入地开展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德育透视工作,转变学生固化的运动思想,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创建更具体系性的德育目标,发挥出德育透视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应用价值,解决其课程变革存在的实际性问题。

浅谈初中体育与健康德育教学的研究 下载:194 浏览:1908

周劲 《中国体育科学》 2022年8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逐渐注重学生的德育,其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提高初中生的道德素质,教师应该在不同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渗透道德教育内容,充分发挥道德教育优势。体育与健康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将德育渗透到体育与健康教学中。

正压无针输液接头的临床应用 下载:117 浏览:1173

戴斌斌 陈诚 陈栩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探究正压无针输液接头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病历系统中选择2022年4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238例,通过电脑技术将患者资料合理打乱,将238例患者中119例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另外119例患者设定为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主要使用肝素帽输液接头,实验组主要使用正压无针输液接头,分析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输液接头产生的应用价值。结果:参照组输液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且该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中应用正压无针接头输液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有效减少回血、堵塞、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值得推崇。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