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一起保护装置频繁启动问题的分析 下载:91 浏览:521
摘要:
针对某500 kV智能变电站某双回220 kV线路在投运过程中,双重化配置的其中一套保护装置出现频繁启动的异常情况,分析给出了异常情况出现的原因,同时,明确了当前国内各流行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制造厂家关于突变量启动算法上的优劣性,进一步通过实际的保护装置采样数据验证了付氏算法在应对含有谐波、非周期分量较高的特殊负荷条件下其较好的滤波特性,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关于继电保护装置定值简化的要求,提出了取消当前关于继电保护装置关于突变量启动这一定值项的设计思路,并给出了相关的理论分析和可行的解决方案,供相关人员参考。
6kV高压柜数字型微机保护的应用及分析 下载:56 浏览:388
摘要:
高压开关柜的数字型微机保护装置是用于对高压开关柜进行综合保护的一种电气设备,其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高压柜是否能够正常的工作和工作安全性。本文在对高压开关柜数字型微机保护装置功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压柜常见的故障及处理方案进行了分析,为高压柜数字型微机保护的应用和故障预防等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植入式神经微电极 下载:83 浏览:435
摘要:
神经电极是实现人体和外部机器间信息融合的关键界面器件,是脑科学、生物电子医疗等前沿领域的技术核心。早期出现的神经电极以金属材料和半导体材料为主,这两类材料具备优越的导电性能,但其硬度远高于生物组织(相差四个数量级以上),生物兼容性差,易引起生物组织的排异反应,导致电极失效,并且在植入和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对生物组织造成损害。近年来,人们尝试利用导电聚合物、水凝胶以及碳纳米管等柔性材料替代早期的金属、半导体等刚性材料,实现柔性生物电极的制备,以解决电极与生物组织间模量不匹配的问题。从而开发出低阻抗的电极-组织界面,最小化电极植入过程中对生物组织的创伤,保证植入电极长期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其导电性,这对于精准的神经电刺激以及高质量记录神经电生理信号来说都至关重要。目前研究的神经电极多以柔性植入式为主,它将新兴材料、微加工技术与神经工程相融合,显示出优于其他神经电极的特性,在疼痛抑制、脑机接口、人体假肢等方面获得多项成果,在临床应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归纳了植入式神经微电极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刚性神经微电极、神经电极柔性化、可拉伸柔性神经电极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分析了刚性植入式神经电极存在的问题,并引出基于新型材料的柔性植入式神经电极,提出优化方案的同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制备性能优异且稳定的植入式神经电极提供参考。
高过载MEMS环形陀螺制造与测试 下载:14 浏览:431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抗高过载环形振动式陀螺,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振动特性。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了该环形陀螺结构的模型,进行了振动特性分析,仿真分析结果显示该环形陀螺工作模态与干扰模态最小频差Δf2=248 Hz,驱动和敏感模态频率Δf1=5 Hz。并且根据冲击动力学原理分析了此结构在半周期正弦加速度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冲击响应,谐振结构最大位移为14.142μm,结构所受的最大的应力为68.396 MPa,可以正常稳定工作。通过基于SOG(Silicon on Glass)的微加工工艺制造了陀螺样机并完成了初步的测试,模态测试与有限元仿真结果中的模态频率最大误差是4.9%。实验室过载测试结果显示陀螺在15 800 g过载下,陀螺工作频率和频差未发生大的变化。
封装残余应力对MEMS加速度计输出特性影响 下载:15 浏览:444
摘要:
针对微机械系统(MEMS)加速度计封装过程中引入的残余应力进行测量和分析。采用简支梁模型对有无残余应力下的传感器敏感结构进行挠度计算。最终使用拉曼光谱仪和霍普金森杆进行试验,验证了残余应力会降低加速度计的输出灵敏度,有效的封装能抵消部分芯片制作过程中的残余应力,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的结论。
基于微机控制的高校教室节能系统设计与研究 下载:74 浏览:445
摘要:
针对目前高校教室电能资源浪费严重,能耗管理不完善等现状,采用热释红外传感器为检测模块,STC89C51单片机为中心控制模块,交流接触器为执行模块,设计基于嵌入式的教室节能控制系统,以达到高校教室合理节能以及完善能耗管理的目的。介绍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教室的试验情况。
微机控制变压器涌流抑制技术在石化企业中的应用 下载:90 浏览:496
摘要:
变压器励磁涌流不仅导致继电保护误动,由其衍生的电网电压骤降、电能质量降低、谐波污染、和应涌流、铁磁谐振和过电压等都给石化企业电力系统运行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分析原因通常认为励磁涌流的出现是变压器所固有的,只能通过"识别"措施,即"躲"的对策。微机控制变压器涌流抑制措施为保证石化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了有益的方向。
基于微机电系统波纹振膜的高灵敏度光纤传声器 下载:146 浏览:2365
摘要:
扬声器是感知声信号的传感器,其中膜是直接接收声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信号的核心设备。膜的声压灵敏度直接影响传声器的灵敏度。因此,为了开发高灵敏度的传声器,首先需要开发声压敏感性。关于膜测试声压敏感性的研究方法较少。目前,实验室使用激光振动测量设备来测试膜在特定频率下的中心位移。该工艺中使用的设备价格昂贵,对振动薄膜的尺寸要求不低于1mm的等效直径,这限制了可以测试的振动薄膜的类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abry-Perot(F-P)干涉光纤测量仪的膜灵敏度测试方法,该方法在测量传声器灵敏度时可以获得膜的声压灵敏度,方法简单,降低了对膜片尺寸的要求,膜片尺寸大于几十微米。
虚拟仿真技术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建设中的研究 下载:148 浏览:2410
摘要:
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建设中,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基于实验课程的开展现状,对各高校实验情况加以了解。综合考虑社会相关行业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基于不同视角推进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改革。从而使以往存在的很多问题得到解决,为实验室建设水平及应用效率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空调压缩机用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及其微机控制系统的研究分析 下载:82 浏览:810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空调使用率也在逐年提升,由于传统空调压缩机工作效率难以得到全面提高,这就给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应用创造良好实施基础,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大量应用,传统电机控制系统也急需改进。本文主要对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应用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对电机控制系统进行系统性研究,总结出控制系统实际应用策略,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人员予以参考和帮助。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装置的抗干扰措施探讨 下载:121 浏览:1159
摘要:
微机保护是保障电力正常运转的一个关键环节,其工作可靠性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而干扰的存在是决定微机保护设备可靠性的关键。为此,研制一种可靠的微机保护设备,以提高其工作寿命,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对微机保护设备的抗干扰作了简单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实现一种分布式微机保护装置及系统仿真的研究 下载:345 浏览:1687
摘要:
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基础建设日益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电力能源的整体需求不断增加,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城市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部分,其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配电网故障时有发生,一旦出现故障,将会造成大规模停电,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危及工业生产运行与社会和谐稳定。分布式微机保护装置作为一种新型电力自动化设备,能够实现快速故障定位、故障切断、并完成故障隔离与恢复,对我国电力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文章分析并研发了一种ZH型分布式微机保护装置,并且该装置还具备智能分布式、集中式保护、就地FA等多项功能,并进一步搭建系统仿真平台,通过对各类不同的环网故障的实际出现、隔离以及恢复的整个过程进行模拟,为电网企业相关运维工作人员开展模拟、培训、工作等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变电站微机防误闭锁系统概述 下载:181 浏览:1826
摘要:
为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保证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微机防误闭锁系统在现代变电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维护等内容,并以长园共创的微机防误闭锁系统为例,简要介绍了微机防误闭锁系统模拟开票的一般流程。
浅析供电所“三库”的微机管理 下载:187 浏览:1898
摘要:
备品备件库、安全工器具库、生产工器具库(以下简称“三库”管理作为供电所基础管理的薄弱点、 “全能型”供电所创建的支撑点,其微机化管理对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铁路运行中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的应用分析 下载:210 浏览:2347
摘要:
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是铁路运行中的一种全新监测技术,其中包括计算机、传感器、自动化信息技术等。通过计算机具备的高速处理特征,可以自动判断、分析设备故障,并且对铁路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计算机存储数据量比较大,采集所有监控数据可以存储到计算机系统中,结合需求进行回放与再现,帮助铁路工作人员掌握实时运行状况,更加全面地了解铁路故障,杜绝故障,保证铁路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面围绕铁路运行中的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展开讨论。
微机型继电保护抗干扰技术措施探究 下载:447 浏览:3396
摘要:
在现今电力系统中由于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具有工作原理先进、设备结构完善以及后期维护方便等优势,在电力运行中占重要地位。但是,随着大量的引入应用,发现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干扰。本文针对这些干扰条件提出了相应的抗干扰措施,以期通过抗干扰措施来提高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可靠性、高效性。
小学信息技术与微机组装及维护课程整合策略 下载:302 浏览:3793
摘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该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能力,让全体同学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其中,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加强与相关课程内容的整合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完善教育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巩固增强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针对于此,本文主要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对象,针对其与微机组装及维护课程整合策略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浅议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 下载:143 浏览:2109
摘要:
当前智能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地使用在了变电站之中,通过智能化技术来进行运行维护能够大大地提高其工作效率。因此本文先是简单地介绍了智能化运维技术,然后提出几个能够提升智能化技术使用效果的方法。需要企业加强日常的运行维护管理力度,提升运维人员的专业能力,建立水平更高的运行维护团队。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