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CD-DST药敏指导高级别胶质瘤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研究 下载:22 浏览:300

张烨 姚冰 陈一 史记 孙舒岚 朴浩哲 《肿瘤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胶滴肿瘤药敏检测技术(CD-DST)指导高级别胶质瘤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以及体外敏感性与1p/19q杂合性缺失基因变异相关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确诊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63例,手术肿瘤标本经CD-DST法标准处理后分别对替莫唑胺等5种化疗药物及组合进行检测,根据CD-DST结果指导规范术后辅助化疗方案;FISH探针法测定肿瘤组织1p/19q杂合性缺失基因变异。[结果]63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体外CDDST检测结果显示替莫唑胺、顺铂、VP-16、卡铂和卡莫司汀的T/C值分别为68.97%、75.43%、68.96%、79.59%和78.14%;联合方案T/C值分别为70.80%、62.23%、72.30%、63.97%和72.13%。CD-DST指导的行规范治疗与未行规范治疗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和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p/19q杂合性缺失19例(30.2%),1p/19q杂合性缺失组行规范治疗者中位总生存期显著优于未行规范治疗者(15个月vs 5个月,P<0.001)。[结论]CD-DST指导术后辅助化疗方案显著改善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总生存,结合1p/19q杂合性缺失对于胶质瘤的治疗具有预后和治疗预测价值。

IDH1基因检测联合CD-DST药敏指导胶质瘤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分析 下载:44 浏览:338

张烨 孙佩欣 隋锐 梁海洋 张桂荣 朴浩哲 《肿瘤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研究胶质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s 1,IDH1)突变和胶滴肿瘤药敏检测技术(CD-DST)结果的关联性及指导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57例,新鲜标本分别对替莫唑胺等5种化疗药物进行CD-DST检测指导治疗方案,同时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DH1基因突变情况,分析两者相关性。以CD-DST检测结果为指导治疗患者57例,比较16例行指导规范治疗与未行指导规范治疗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57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IDH1突变13例(22.8%),IDH1突变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性优于IDH1未突变患者(12.0个月vs 7.5个月,P=0.002)。IDH1突变患者的替莫唑胺、Vp-16、卡铂和卡莫司汀的体外敏感率高于无IDH1突变的患者,而顺铂敏感性在有无突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DST指导的行规范治疗与未行规范治疗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H1突变联合CD-DST敏感指导规范治疗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个月,显著性优于其他组别(P=0.019)。[结论 ]IDH1基因检测联合CD-DST技术对于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胶质瘤干细胞与胶质瘤非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性研究 下载:81 浏览:484

​吕一帆1 罗均然2 荆国杰2 祝刚1 罗洪海1 李百升1 谢乙团2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探讨胶质瘤干细胞(GSC)与胶质瘤非干细胞(nGSC)在生物学特性及相关蛋白表达方面的差异。方法体外培养GSC1、GSC2及nGSC1、nGSC2, 培养2、4、6、8、10和12 d后采用CCK8法检测4种细胞的增殖能力;培养2 d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对替莫唑胺(TMZ)的敏感性;粘附实验检测细胞的粘附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明胶酶谱实验检测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活性;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Notchl、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培养4、6、8、10和12 d时nGSC1细胞存活率均高于GSC1, nGSC2细胞存活率均高于GSC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对GSC1、nGSC1和GSC2、nGSC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536.0±17.67) μmol/L、(514.5±13.44) μmol/L, (2543.0±39.87) μmol/L、(889.6±17.43) μmol/L;GSC1粘附于细胞外纤维链接蛋白、胶原蛋白I的细胞数均多于nGSC1, GSC2粘附于纤维链接蛋白、胶原蛋白I的细胞数均多于nGSC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C1迁移12、24 h的细胞数均多于nGSC1, GSC2迁移12、24 h的细胞数均多于nGSC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C1侵袭24、36 h的细胞数多于nGSC1, GSC2侵袭24、36 h的细胞数多于nGSC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C1分泌MMP-2的活性高于nGSC1, GSC2分泌MMP-2的活性高于nGSC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GSC1中EGFR/Notch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nGSC1, GSC2中EGFR/Notch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nGSC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一致, EGFR蛋白在nGSC中强表达, 在GSC中弱表达。Notch1蛋白在GSC中强表达, 在nGSC中弱表达。结论相对于高表达EGFR并具有较强增殖能力的nGSC, 高表达Notch1的GSC分泌的MMP-2活性高, 具有更强的粘附、迁移、侵袭能力, 这可能是胶质瘤治疗抵抗和复发的重要原因。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恶性肿瘤的效果观察 下载:229 浏览:2390

庞智寅 《肿瘤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针对脑恶性肿瘤,观察放疗,配合替莫唑胺治疗效果。方法:定义研究时间为2019年8月到2020年9月,观察对象为脑恶性肿瘤患者,共计40例,借助数表法,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20例,对照组行放射治疗,观察组行放射治疗配合替莫唑胺治疗。观察内容为近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1)近期治疗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不良反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绕脑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放疗,配合替莫唑胺完成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可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