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羟自由基氧化系统对草鱼肌肉蛋白理化特性及其保水性的影响 下载:92 浏览:508

王汉玲 刘彩华 秦军委 张建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期

摘要:
采用羟自由基氧化体系对草鱼肌原纤维蛋白进行体外模拟氧化,研究其对肌原纤维蛋白理化特性及其肌肉保水性影响。结果显示:在-4℃下贮藏10 d时,肌原纤维蛋白的羰基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pH值都显著高于2组对照组(P<0.05),肌肉的解冻汁液损失率、加压失水率、蒸煮损失率的值也显著高于2组对照组(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肌原纤维蛋白理化特性变化与肌肉保水性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也发现氧化的肌肉形态结构较对照结构疏松。结果表明,羟自由基氧化能使草鱼肌原纤维蛋白理化特性发生改变,导致其肌肉保水性能下降。

踝关节康复机器人主动训练柔顺控制研究 下载:53 浏览:493

刘延斌1,2 庞翔元1 张彦斌1 郭冰菁1 韩建海1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2期

摘要:
为保证踝关节康复机器人能为主动康复训练的患者准确提供任意性质的训练力,以气动肌肉冗余并联驱动踝关节康复机器人为对象,研究无误差力跟踪方法和主动训练柔顺控制策略。建立了踝关节康复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基于阻抗控制理论研究了无误差力跟踪的轨迹规划方法,运用李亚谱诺夫稳定性理论提出了气动肌肉冗余并联驱动的柔顺控制策略,以助力和抗阻两种主动训练模式为例,进行了康复训练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力跟踪方法和柔顺控制策略不仅能确保主动训练的安全性,还能为训练提供任意而准确的助力和阻力。

基于Neurac的核心肌群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下载:49 浏览:415

赵勇 刘陈 金炳旭 符文杰 张春涛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通过基于神经肌肉激活技术悬吊训练以提升痉挛型双瘫儿童核心肌群的稳定性,观察该方法对其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进行治疗的痉挛型双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基于神经肌肉激活技术的悬吊训练,重点提升其核心肌群稳定性,两组每周训练5天,共训练3个月。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D、E功能区、 Berg平衡量表、10m最大步行速度进行以及足底压力分析仪重心稳定性评估。结果:两组患儿GMFM-88的D、E功能区、Berg平衡量表、10m最大步行速度以及足底压力分析重心稳定性均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神经肌肉激活技术的悬吊训练,可提升痉挛型双瘫儿童核心肌群稳定性,从而可更有效的改善其步行及平衡能力。

实时超声视觉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下载:38 浏览:348

李永祥1 杨俊2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伴上肢功能障碍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作业治疗、物理治疗及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肌肉骨骼超声作为视觉反馈仪,予实时超声影像进行干预训练,两组患者上述治疗方法每日一次,每周6天,连续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及Wolf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上肢)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MA(上肢)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时超声视觉反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较好。

体外冲击波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下载:52 浏览:346

常江1 唐宁2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盐城大丰同仁医院住院的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和肌肉能量技术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1月、3月,两组患者的Neer、UCL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组治疗后1月、3月的Neer、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肩关节功能障碍效果良好。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 下载:155 浏览:1250

陆敏杰 田园 吴长伟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了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人。常规组接受标准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强制性运动疗法。研究通过回顾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估(FMA)、Barthel指数和Lovett肌力级别。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FMA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Lovett肌力级别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在FMA评分、Barthel指数和Lovett肌力级别上的提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这种综合治疗方法不仅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肌力,值得推广。

分析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 下载:155 浏览:1580

杨燕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择为需要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的产妇88例作为实验样本,收入样本时间为2019.03-2020.02,依据信封法完成实验对比分组,单组产妇例数为44例,对照组产妇单独采用电刺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对比结果。结果:在盆底肌力、治疗效果方面对比分析,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在恢复产妇盆底肌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最佳选择之一 下载:37 浏览:482

符惠芳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近几年,脑卒中又有年轻化之势,给家庭与国家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负担。如何在短时间内能够有效缓解脑卒中后的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能够尽快回归社会,是目前国际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是一种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从而达到康复治疗目的的技术。其优点是治疗方便,容易操作,无创。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脑卒中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饲料大豆蛋白对鲤鱼生长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下载:58 浏览:390

杨惠敏 《农业研究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我国许多江湖跟本没有鱼类生存的环境,所以活在被污染的江湖之中,鱼类也会被污染,随着食物链的累积,最终会对人体造成极其严重的伤害,然而鱼类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食材,在这种情况下水产养殖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鱼蛋白粉是水产养殖业中鲫鱼养殖的主要成分,目前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鱼蛋白粉的需求量正在逐年提升,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胍基乙酸对斑点叉尾鮰生长、肝脏抗氧化和肌肉能量代谢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465

于海罗1,2 肖调义1 骆艺文2 王红权1 任为2 叶利海2 章燕铃1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5期

摘要: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胍基乙酸(GAA)对斑点叉尾鮰生长、肝脏抗氧化以及肌肉能量代谢的影响。本实验共设计4个实验组,分别投喂含0(对照组)、300、600和900 mg/kg GAA(GAA0、GAA300、GAA600和GAA900)的等能等氮饲料,实验周期8周。结果显示,各添加GAA组末均重(FBW)和增重率(WGR)较对照组均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添加GAA显著影响脏体比(VSI)和腹脂率(IPF),在GAA300组VSI和IPF最低;以IPF和VSI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函数分析获得GAA最适量分别为275和150mg/kg。添加GAA对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均无显著影响,对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均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肌肉中羟脯氨酸(HYP)含量,改善肌肉品质。添加GAA可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其中GAA300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GAA可改善肌肉能量代谢,其中GAA300组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丙酮酸激酶(PK)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GAA对斑点叉尾鮰生长及饲料利用无显著促进作用,但添加150~300 mg/kgGAA能降低斑点叉尾鮰腹部脂肪含量和脏体比,并能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肌肉能量代谢。

大黄鱼生长速率差异个体肌肉组织的转录组比较分析 下载:76 浏览:499

张波 姜丹 张东玲 王志勇 方铭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6期

摘要:
为了探究大黄鱼生长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实验从同一个网箱内养殖的大黄鱼中选取生长速率较快的体重均值为(527.1±83.6) g的个体182尾、生长速率较慢的体重均值为(238.4±52.3) g的个体230尾,共412尾进行研究。对其肌肉组织进行总RNA提取和转录组测序,并对2组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以Padj <0.05、abs[log2(FoldChange)]> 1为标准,共筛选到227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125个上调基因、102个下调基因。差异表达基因在NCBI-nr和Uniprot(Swiss-Prot)数据库的注释率分别为99.12%、81.94%。通过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结果,初步筛选出了可能与肌肉生长相关的候选功能基因,如gdf9、ckm、tnni2和des等。GO和KEGG分析预测出部分与肌肉生长相关的信息,如GOterm有肌动蛋白丝组织、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织、肌动蛋白丝基过程、微管组织中心和发育生长等,KEGG通路有细胞和生长因子、脂肪酸生物合成、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控等。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分析发现,purple模块与体重性状相关性较强,其核心基因myoz1、tpm1和tnni2可能与肌肉生长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后续相关基因功能的深度挖掘验证以及大黄鱼生长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解析提供参考。

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免疫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下载:70 浏览:477

谢凯1 石勇1 何慧1,2 马学坤2 李昭林2 钟蕾1 吴桐强1 张俊智1 胡毅1 《水产研究进展》 2022年6期

摘要:
为研究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10.51±0.13) g的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南极磷虾粉替代基础饲料(30%鱼粉)中0%(KM0,对照组)、 2.5%(KM2.5)、 5.0%(KM5)、 7.5%(KM7.5)和10%(KM10)的鱼粉,共配制5组等氮等脂的饲料,每组3个重复,养殖实验在水库网箱(1.5 m×1.5 m×1.5 m)中进行,持续8周。结果显示,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存活率、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但显著降低肠道胰蛋白酶活性。与KM0组相比,各替代组血清中补体3含量显著上升,KM5组免疫球蛋白M显著上升,而替代水平超过5%时,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随着磷虾粉替代比例的增加,黄颡鱼肌肉黏附性、弹性、胶黏性呈下降趋势,内聚性呈上升趋势,硬度、咀嚼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KM0组相比,KM10组黄颡鱼肌肉黏附性、弹性、胶黏性显著降低,内聚性显著升高。随着磷虾粉替代鱼粉比例的上升,黄颡鱼肌肉水解氨基酸中呈味氨基酸和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的生长无负面影响,适量添加南极磷虾粉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免疫功能,并影响黄颡鱼肌肉质构和呈味氨基酸含量。

投喂冰鱼和人工配合饲料的中华绒螯蟹肌肉风味品质比较 下载:40 浏览:268

熊玮 戴永军 刘文斌 郭慧星 华皓坤 杜婉婷 邱语菡 蒋广震 《中国水产学报》 2023年4期

摘要:
为推动人工配合饲料在蟹养殖业中的使用,以体质量为(5.33±0.79)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投喂冰鱼(TFG)和人工配合饲料(FDG)的中华绒螯蟹肌肉风味品质差异,并采用配对比较试验对蟹肉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与TFG组蟹相比,FDG组蟹的腥味较少,且味道更加鲜美、气味浓郁宜人;两组中华绒螯蟹肌肉中17种游离氨基酸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蟹肌肉中的5′-肌苷酸钠和5′-鸟苷酸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FDG组蟹的5′-腺苷酸钠(AMP)和鲜味当量(EUC)含量较TFG组显著升高(P<0.05);FDG组蟹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TFG组蟹相比,FDG组蟹肌肉中的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酮和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FDG组蟹肌肉中的脂氧合酶(LOX)活性及其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TFG组。研究表明,人工配合饲料可提升蟹肉风味,提高其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AMP和EUC含量,更符合消费者对食物健康与鲜味的需求。

饲料中添加浒苔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509

王靖1 姚文祥1 李小勤1 冷向军1,2,3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4期

摘要:
为了探究在不同鱼粉含量的饲料中添加浒苔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采用2×3双因子实验设计,在鱼粉含量分别为18%(A)和15%(B)的基础饲料中添加0、 3%和6%浒苔(分别记为A0、A3、A6、B0、B3和B6),制成6组等氮等能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8.5%)。饲喂初始体质量为(3.0±0.1) g的凡纳滨对虾,共6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饲养8周后,测定虾体生长性能、常规组成、营养物质利用、肌肉系水力和质构。结果显示,饲料中的鱼粉和浒苔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的终末均质量、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均有显著影响;A0组终末均质量为22.6g,增重率最大(654.2%),饲料系数最低(1.61); B6组终末均质量为20.8g,增重率最低(595.7%),饲料系数最高(1.81);在18%、 15%鱼粉饲料中添加3%浒苔,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添加6%浒苔,显著降低了增重率,升高了饲料系数;在同等的浒苔添加量下,15%鱼粉组(B组)的增重率在数值上低于18%鱼粉组(A组)。饲料浒苔含量显著影响全虾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A6、B0、B3和B6组的粗蛋白含量较A0组显著降低,A6、B6组虾体脂肪含量显著低于A0和B0组。饲料中鱼粉和浒苔的含量显著影响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浒苔含量还显著影响脂肪沉积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A3、A6和B3、B6组的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分别较A0、B0组显著降低。在肌肉品质方面,当浒苔添加量达到6%时,显著降低肌肉煮失水率、冷冻失水率,提高了胶原蛋白含量,A3、A6和B6组肌肉硬度和咀嚼性分别较A0、B0组显著提高。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3%浒苔,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添加6%浒苔,降低了虾体的增重率和饲料利用,但可改善肌肉品质。

81例强直性肌病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下载:86 浏览:499

​沈宏1 锐靳2 陶然3 孟雁欣2 赵哲2 邴琪1 胡静3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探讨强直性肌病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特点,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肌肉病科自200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1例强直性肌病患者的临床、骨骼肌活检病理特点,以及其中55例患者经分子生物学方法明确的致病基因。结果 (1)81例患者中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47例,非萎缩性肌强直(NDM)34例。(2)DM患者切片病理染色中多见特征性的中心核、核聚集和肌浆块,伴纤维变性、坏死;NDM缺乏特征性病理改变。(3)基因分析患者中DM1型患者32例,DM2型患者3例;先天性肌强直(MC)9例,先天性副肌强直(PC)5例,6例未能明确分型。共发现7个CLCN-1新发致病突变位点和3个SCN4A新发致病突变位点。结论 (1)强直性肌病是一组复杂的单基因遗传病,肌强直为共同特征性表现,可出现多系统受累;(2)骨骼肌活检病理分析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基因分析是其诊断和分型诊断的金标准。

福瑞鲤2号不同生长速率个体肌肉组织转录组分析 下载:78 浏览:463

王兰梅1,2 朱文彬1 傅建军1 董在杰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1期

摘要:
鱼类通过选育获得优良生长性状的遗传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实验分析比较了2种不同生长速率福瑞鲤2号肌肉组织的转录组文库。组装后共获得392 238条测序序列(contigs)。其中可比对上斑马鱼、弓斑东方鲀、青鳉、三刺鱼、尼罗罗非鱼和松浦镜鲤的蛋白序列的比例为56.01%~77.71%。2种不同生长速率福瑞鲤2号肌肉转录组比较,获得749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348个上调基因和401个下调基因。鉴定出了与肌肉生长相关关键基因,如mb、myl2b、tnni1、fhl1、lamb3和pdk2等。研究结果为后续基因功能的研究以及鱼类新品种优良生长性状的分子机制解析奠定了基础。

黄鳍鲷肌肉中弹性蛋白酶基因全长克隆及生物信息学 下载:77 浏览:500

钟婵1 吴国平1 舒梅1 孙乐常2 曹敏杰2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1期

摘要:
研究表明弹性蛋白酶(elastase, Ela)参与调控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溃疡病,对控制鱼类养殖中免疫疾病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已报道脊椎动物的Ela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黄鳍鲷Ela基因(AlEla)cDNA序列全长,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AlEla基因全长为946 bp,包含80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69个氨基酸,含有16个氨基酸信号肽的亲水性稳定膜外蛋白,定位于细胞外基质,具有3个O-糖基化和15个磷酸化的潜在位点。编码的成熟AlEla蛋白预测相对分子质量27 509 u,等电点为6.0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发现,AlEla与鲷和鲆的Elas2的同源性为84.76%~99.26%,处于系统进化树上同一分支,表明它们的亲缘性相近。AlEla具有Elas的保守结构,如Tryp-SPc结构域、丝氨酸蛋白酶催化三联体、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以及在C端含有GDSGGPL序列等,揭示该酶有丝氨酸蛋白酶的催化活性。对AlEla蛋白的二级结构分析显示,α-螺旋、β-转角、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7.84%、7.06%、24.54%和50.56%。三级结构分析推测α-螺旋和β-折叠对于AlEla蛋白的空间构象可能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黄鳍鲷肌肉中成功克隆AlEla基因并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为后续研究AlEla参与调控鱼类免疫疾病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3种养殖模式下北极红点鲑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下载:87 浏览:513

刘克明1 马林1 尤宏争1 李文雯1 张韦1 蔡超1 姜巨峰1 钱红2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为了评价循环水模式(工厂化)、半流水模式(池塘)和全流水模式(山泉全流水)3种养殖模式下北极红点鲑的肌肉营养成分,对3种养殖模式下2龄北极红点鲑(体质量平均为764.29~831.22g)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常规营养成分中,全流水模式下北极红点鲑肌肉的水分(74.06%)、灰分(1.34%)和粗蛋白质(21.34%)含量最高;3种养殖模式下北极红点鲑肌肉中均测出18种氨基酸,氨基酸酸总量为54.92%~73.36%,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依次为半流水模式(81.20%)>循环水模式(80.47%)>全流水模式(80.42%),其中赖氨酸含量均最高,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肌肉脂肪酸种类与含量在各模式下有所不同,循环水养殖的脂肪酸种类、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EPA+DHA总量最高,全流水模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最高;肌肉微量元素中,全流水模式下锌元素含量最高(4.21mg/kg),循环水模式下铁元素含量(6.90mg/kg)最高。研究表明,无论哪种模式养殖的北极红点鲑均是一种高蛋白质、脂肪酸和矿物元素的鱼类,3种模式下全流水模式的氨基酸总量最高,循环水模式的脂肪酸含量尤其是EPA+DHA含量最高。

大黄鱼雌性亲鱼培育期间肌肉营养成分的变化 下载:74 浏览:531

章霞 李凌刚 徐志进 柳敏海 李伟业 傅荣兵 殷小龙 张川 油九菊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为探究亲鱼培育模式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雌性亲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阶段性测定雌性亲鱼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方法,将亲鱼培育期间分3个阶段:大黄鱼卵巢发育Ⅰ期或是少数Ⅱ期(记为A阶段)、卵巢发育Ⅱ期或少数Ⅲ期(记为B阶段)、卵巢发育至Ⅳ期(记为C阶段),进行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培育模式下,大黄鱼雌性亲鱼背部肌肉氨基酸总量C阶段最高(17.480%);是A阶段的1.206倍,是B阶段的1.160倍,腹部氨基酸总量B阶段最高(16.993%),是A阶段的1.174倍,是C阶段的1.229倍,但各阶段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大黄鱼雌性亲鱼背部肌肉、腹部肌肉的脂肪酸总量呈显著增长趋势(P<0.05),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也呈增长趋势且C阶段均显著高于B阶段(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含量均为C阶段、B阶段显著高于A阶段(P<0.05)。研究表明,本培育模式下对大黄鱼雌性亲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含量影响不大,对肌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不饱和脂肪酸有显著提高。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肌肉成分、氨基酸组成及AKP活性的影响 下载:45 浏览:454

赵志刚1 宋芳杰1 王连生2 罗亮1 王常安1 李晋南1 都雪1 徐奇友1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为研究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肌肉成分、氨基酸组成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分别用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α-酮戊二酸(AKG)、L-鸟氨酸-α-酮戊二酸(OKG)、L-精氨酸-α-酮戊二酸(AAKG)、α-酮戊二酸钠(2Na-AKG)替代基础饲料中1.5%的葡萄糖,配制成6种等能等氮饲料,并设空白对照,共7个组,进行了8周的松浦镜鲤(初始体质量为40.27g±3.96g)养殖试验。结果表明:OKG组鱼体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P<0.05);2Na-AKG组鱼体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P<0.05);不同处理组鱼体粗脂肪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OKG组和AAKG组鱼体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OKG组和AAKG组鱼体肌肉苏氨酸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KG组(P<0.05),而Glu组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除2Na-AKG组外)(P<0.05);Glu组、AKG组和2Na-AKG组肌肉必需氨基酸(EAA)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处理组中鱼体肌肉非必需氨基酸(NEAA)、呈味氨基酸(D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AKG组和2Na-AKG组鱼体前肠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Glu组鱼体肝脏的AKP活性显著提高(P<0.05),而血清中的AKP活性在各处理组间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1.5%的OKG能显著提高松浦镜鲤鱼体肌肉粗蛋白质及苏氨酸含量,同时能显著降低鱼体肌肉水分含量;饲料中添加1.5%的AAKG和2Na-AKG能够显著提高鱼体肠道AKP活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