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自发性颅内低压的诊断和治疗(附12例报道) 下载:78 浏览:504

​张赛 曾涛 魏易琼 李泽 成秋生 阮祥才 韦程刚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探讨自发性颅内低压的诊断及硬膜外血贴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12例自发性颅内低压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分析患者的腰椎穿刺结果、头颅及脊柱MRI特征、CT脊髓造影(CTM)特点以及硬膜外血贴的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的脑脊液压力均≤60 mmH2O。10例患者头颅MRI显示硬膜下积液、硬脑膜增厚强化、颅内静脉结构充盈、垂体充血增大及脑组织下垂等, 其中1例显示垂体出血。7例患者脊柱MRI显示脊柱硬膜外积液和(或)静脉丛扩张, 其中1例显示T6背外侧硬脊膜不连续增厚、背侧硬膜外大量积液致脊髓受压前移。12例患者CTM均显示脊髓脑脊液漏, 85个漏点中40个(47%)位于颈椎, 22个(26%)位于胸椎, 18个(21%)位于腰椎, 5个(6%)位于骶椎。12例患者共行硬膜外血贴治疗14次, 其中4例行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 初次均有效;8例行盲点硬膜外血贴治疗, 6例初次有效, 1例行2次盲点硬膜外血贴治疗有效, 1例行2次盲点硬膜外血贴治疗无效。结论头颅MRI联合脊柱MRI是诊断自发性颅内低压无创的检查方法;脊髓造影能明确是否有脊髓脑脊液漏, 并能准确定位漏点部位;硬膜外血贴是治疗自发性颅内低压的有效方法, 其中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可通过脊髓造影对漏点进行精确定位, 从而更加有效。

脑脊液病原菌二代测序在α疱疹病毒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82 浏览:498

​陆杰 关鸿志 王多浩 祝东林 尹俊雄 任海涛 石静萍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探讨脑脊液病原菌二代测序(NGS)技术对α疱疹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牵头的脑炎多中心临床登记研究中自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确诊的15例α疱疹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患者分别来源于南京脑科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均采用脑脊液病原菌NGS技术鉴定诊断。观察15例患者进一步行脑脊液病毒PCR或抗体检测的验证结果,腰穿及脑电图、MRI检测结果,以及背景细菌核酸序列分析结果。结果 15例患者中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8例,HSV-2感染2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5例。4例进一步行脑脊液病毒PCR检测,8例进一步行抗体IgM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脑脊液生化检查结果中蛋白质含量轻度升高,达到(0.91±0.50) g/L。9例患者脑电图出现异常;HSV-1脑炎中6例患者MRI异常,表现为颞叶内侧、海马、扣带回及岛叶MRI T2相上异常高信号,可一侧受累为主或双侧同时受累。15例患者中11例发热,最高体温为(38.6±0.61) ℃;头痛13例,精神行为异常8例,意识水平降低7例。所有患者检测结果中均不同程度出现可疑背景微生物,最常见的背景菌为痤疮丙酸杆菌(13.7%),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9.59%),假单胞菌(8.22%),食酸菌(6.85%)等。结论 脑脊液病原菌NGS技术可有效鉴定颅内α疱疹病毒感染,是目前已有检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腰椎穿刺放脑脊液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下载:87 浏览:497

陈慧1 徐小辉1 周婷1 邱玲玲1 陈苏娟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探讨分析腰椎穿刺放脑脊液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7例均经CT及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行介入栓塞术后,比较分析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腰椎穿刺放脑脊液疗法的疗效。结果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腰椎穿刺放脑脊液疗法较单用常规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更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结论腰椎穿刺放脑脊液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的疗效显著,因此值得推广。

脑脊液引流治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护理 下载:66 浏览:468

许冉冉 胡雁秋 沈振亚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脑脊液引流(CSFD)在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223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存在并发截瘫高危因素患者,术前实施脑脊液引流及围手术期护理,3例患者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实施脑脊液引流等措施及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患者并发截瘫的发生情况、护理措施及护理经验。结果:223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患者3例,10例有截瘫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截瘫,3例截瘫患者经积极的治疗及护理,下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结论:脑脊液引流是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有效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脑脊液引流治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护理 下载:37 浏览:276

许冉冉 胡雁秋 沈振亚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脑脊液引流(CSFD)在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223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存在并发截瘫高危因素患者,术前实施脑脊液引流及围手术期护理,3例患者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实施脑脊液引流等措施及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患者并发截瘫的发生情况、护理措施及护理经验。结果:223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患者3例,10例有截瘫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截瘫,3例截瘫患者经积极的治疗及护理,下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结论:脑脊液引流是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有效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白虎汤加味联合神经节苷脂对小儿病毒性脑炎外周血细胞因子指标及脑脊液中SP-D和Gal-9表达的影响 下载:42 浏览:250

李俊华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白虎汤加味联合神经节苷脂对小儿病毒性脑炎外周血细胞因子指标及脑脊液中SP-D和Gal-9的表达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白虎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TNF-α、IL-6、IL-8、IFN-α及脑脊液SP-D、Gal-9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外周血TNF-α、IL-6、IL-8及IFN-α水平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外周血TNF-α、IL-6、IL-8及IFN-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治疗前脑脊液SP-D及Gal-9水平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脑脊液SP-D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脑脊液Gal-9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白虎汤加味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能降低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水平,促进脑脊液SP-D的表达,抑制脑脊液Gal-9的表达水平,维持免疫反应保持平衡稳定,缓解神经细胞的损伤,加快神经系统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