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通信资源整合发展管理实践研究 下载:175 浏览:1620

黄文婵 阮筠萃 徐韬 洪焕华 盛俊铭 《电力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通信资源的整合与发展,构建适配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通信资源管理体系,从而提升电力通信网络整体信息化的支撑能力和管理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全量资源感知手段,奠定资源整合基础;后以多维度规划为驱动,实现资源优化整合;最后通过主动谋划项目建设来源,全面优化通信网络,该管理体系大幅提高了电力通信资源整合的全面性、流程性、实践性,促进电网高质量建设与发展,全面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管理创新性研究 下载:172 浏览:2671

黄广萍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作为高等学校,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思政背景下,从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管理的短板入手,进一步拓宽党员教育管理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折射到学生党员发展的各个方面,该文章总结了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大思政背景下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管理的创新性对策。

新形势下电化学储能的商业运用与发展方向的研究 下载:157 浏览:1716

熊竹青 《电力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要素和显著特征,储能的接入给电网的安全和调度运行都带来挑战。“因此,储能的规划、调度与控制技术也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难题。本文首先梳理了电化学储能商业模式,然后对其商业化应用进行了分析。

新型电力系统下物资管理研究探讨 下载:52 浏览:860

杨煜涛 《电力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新型电力系统的兴起,对电力物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从能源大数据、能源互联网、云网融合三个角度探讨了新型电力系统对物资管理的影响。通过综合应用供应链管理理论、技术创新理论以及数字孪生和能源元宇宙等现代技术,本文分析了这些理论和技术在电力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研究旨在为电力行业的物资管理提供新思路和实践指导,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

新型电力系统场景下输变电装备状态感知与诊断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82 浏览:927

王大伟 《电力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究新型电力系统场景下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输变电装备状态感知与诊断的智能化。文章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深度学习特征提取、自适应信号处理、分布式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切入,提出了知识图谱与专家经验融合诊断、深度强化学习与故障诊断决策、增量学习与在线诊断以及区块链技术在诊断结果可信存储中的应用等一系列智能化诊断策略和措施,旨在提高输变电装备运维的智能化水平,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打造创新型国企实践研究 下载:88 浏览:858

李会骞 郭毅 于欢 杨全清 郭倍州 《电力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表现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现状,指出了科技创新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随后,文章探讨了构建符合国有企业特点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强科技创新资源整合、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等关键策略与措施,旨在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基于“教育改革融合信息技术”新型教与学模式研究 下载:148 浏览:1428

陈星华 《中国教育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新型教与学模式是在信息化时代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本文对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定义和分类、特点、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新型教与学模式是将科技与教育相融合、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发展的新时代产物。未来,新型教与学模式将在不断更新、优化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质量、公平、创新发展的新巅峰。教育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新型教与学模式,作为信息时代下的一项教育研究成果,在广泛传播和推广运用的过程中,促进了教育模式的更新和发展。本文旨在探究新型教与学模式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为教育改革融合信息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心理干预对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 下载:234 浏览:2485

刘建洪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新冠肺炎患者)隔离区康复治疗的影响,帮助新冠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树立治病的信念。方法:通过对新冠肺炎患者隔离治疗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专家小组先分析患者心理状况,从减轻心理压力、改善睡眠、情感关怀、康复训练以提高疾病方面自我保健全程给予干预指导。结论:对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对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消除其顾虑,使患者不良情绪得以释放,极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快速排除心理因素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加快了患者康复进程。

基于非对称架构的双频段大回退Doherty功放设计 下载:51 浏览:454

何育生 叶敏 《天线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射频系统对多频功放需求越来越大,基于有源动态负载调制技术的Doherty功率放大器(DPA)作为射频前端的关键部件,其效率和性能是设计的关键,但是传统单频段回退6dB的DPA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本文设计了一款工作在2.6/3.5GHz的双频段大回退Doherty功率放大器。采用改进型双频宽带匹配网络的方法对Doherty的各个模块设计,并通过非对称架构实现高回退范围。通过仿真验证,该DPA在两个频段的饱和漏极效率(DE)分别超过70%和66.5%,回退9dB时的DE分别超过52.5%和47.3%,对应的饱和增益都大于7dB,且在3GHz附近的输出功率及效率趋近于0,使得功率放大器实现了较好的带间隔离性。满足无线通信系统多频段大回退的工作需求。

一种面向卷烟包装新型超高频RFID标签天线设计 下载:59 浏览:449

杨蓉 《天线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抗金属无源UHF射频识别(RFID)印刷标签天线。该天线可以应用在卷烟包装上,仿真和实测数据证明,在915MHz处天线的阻抗为(20+j149)Ω,能和Alien Higgs-2芯片很好的实现共轭匹配。该标签天线的工作带宽为31MHz,通过RFID阅读器实测表明,所设计的标签天线读取距离可达到0.8m。

一种新型的Hilbert分形RFID标签天线 下载:51 浏览:442

倪静 闫述 《天线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随着射频识别技术研究的迅速发展,寻求具有尺寸缩减特性的天线结构成为RFID设计的实际需要,Hilbert分形结构是天线小型化设计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本文论述了Hil-bert分形天线的基本原理,对弯折偶极子天线采用Hilbert分形结构进行小型化设计,并对实物进行仿真。经测试与仿真后结果表明:标签天线尺寸约为25.6mm*16.2mm,工作在中心频率915MHz处,增益达到2.19dB,相对阻抗带宽为90MHz。天线能保持较好的工作性能,可应用于酒瓶盖防伪RFID标签中。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措施 下载:43 浏览:2225

石海琴 《农业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随着目前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春风已经逐渐吹向各地乡村。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主要依托于乡村内部的多方经营主体。各地乡村应该做到正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性提出并履行具体整改内容,深入挖掘并大力发展具备本地区特色的产业类型,并协同区域内各经营主体共同构筑产业链,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成对乡村内各类发展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充分利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速度的稳步提升,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分析,诊断和控制研究 下载:8 浏览:332

李邦源 刘婉媛 《人工智能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创新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将其运用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不仅能够有效进行故障的诊断,还能智能化、自动化进行系统控制,提升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基于此,本文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提出几点系统控制的建议,旨在为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价值和作用提供帮助。

阳新县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研究 下载:87 浏览:513

​郝君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本文对阳新县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新型工业化有利于为阳新县新型城镇化提供动力、促进阳新县城乡一体化、实现阳新县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实现阳新县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宜居。阳新县发展新型工业化,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工业基础等有利条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工业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不够高、发展环境不良好等制约因素。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促进阳新县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做优化工业结构、提高产品技术、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区分性评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义务教育学校评估的突破路径 下载:87 浏览:506

张瑞 周芳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1期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评估能否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发挥评估的预期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自身的选取。区分性义务教育评估的突破路径是:在价值选择上,以形成性理念为取向,修正评估的预设化偏差;以情境化理念为取向,调适评估的规范化定式;以差异化理念为取向,制衡评估的利益化冲突;以增值性理念为取向,落实评估的有效化价值。在行动逻辑上,实现评估目标的"应区分",即学校定位的特色化;实现评估条件的"区分",即办学资源的差异化;实现评估内容的"再区分",即课程教学的风格化;实现评估结果的"去区分",即学生教师的个性化。

联合救治模式下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的护理管理 下载:20 浏览:431

冯梅1 王茜2 苏洁2 曹晓翼3 王文秀1 吴小玲1 吴颖1 朱晶1 张焱林1 李玲利4 蒋艳3 2020年11期

摘要:
探索联合救治模式下,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中应急护理管理的方式和效果。方法通过对病房环境、医疗条件、患者病情和护士结构现状进行评估后,对武汉市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的隔离病房采用联合救治模式进行护理管理。通过重构三级责任制护理管理,进行护士优势组合排班、多形式规范培训、"两手准备"保障物资供应、"双保险"供氧、落实网格化督导防控措施等方式对隔离病房实施应急护理管理。结果在医护人员的紧密合作下,联合救治模式开展顺利。2020年1月27日—3月15日,病房共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97例,治愈出院84例(86.59%),病死1例(1.03%)。无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交叉感染发生。结论通过开展联合救治,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的人力资源、医疗物资和专业技术支援,为患者成功救治赢得时间,同时有效避免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的发生。

浙江省血液透析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实践 下载:21 浏览:489

袁静 张萍 应金萍 王微娜 王春燕 潘梦燕 章洁雯 陈江华 2020年11期

摘要: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血液透析中心的防控管理经验,提高血液透析中心的防控效果,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方法制订血液透析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实践方案,对浙江省267所血液透析中心在组织管理、防控流程制订、患者教育及管理、工作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管理,规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血液透析患者的接诊流程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居家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隔离透析治疗流程。结果浙江省共收治血液透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2例,与其密切接触的1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隔离,经14 d医学观察后均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8例疑似感染病例及78例居家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规范隔离血液透析或连续肾脏替代治疗,14 d后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发生;4 700名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未发生院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结论血液透析中心感染防控管理实践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有效,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效果较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综合医院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的管理 下载:122 浏览:435

王伟1 张晓曼2 孔冬3 周文红3 金琳3 魏民3 杨丽娟3 2022年11期

摘要: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的管理措施。方法对住院患者陪护人员从数量控制、风险筛查、疫情调查告知、身份证和陪护证双证管理、辅助检查陪检服务、医保预审核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并通过时点稽查法评价措施落实效果,用信息化手段反馈结果促进质量持续改进。结果 2020年1月28日—3月2日,综合管理实施前1周及实施后第1周,患者与陪护人员比值为1∶1.083和1∶1.002;实施后第2~4周,患者与陪护人员比值分别为1∶0.988、0.932、0.918。3次时点稽查结果显示,实行门禁管理、陪护人员签署告知书、每日2次常规体温监测并登记、无外出就餐等多个项目管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陪护人员电梯入口处双证管理落实率为23%~46%,在医院入口、电梯入口口罩佩戴规范率较高(91%~100%),但住院病区内口罩佩戴规范率较低,3次稽查结果分别为58.76%、61.54%、77.69%。结论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综合管理措施落实有效,电梯入口双证管理落实率、住院病区内口罩佩戴规范率较低,需要进一步改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护理管理灾害脆弱性分析与应对策略 下载:20 浏览:436

王霞1 王贞慧1 孙超1 张颖惠2 袁晓宁3 李敏敏4 赵培玉5 苗苗6 2020年11期

摘要:
对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某重症病区进行护理管理灾害脆弱性分析,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护理管理现存的风险,明确应急管理方向。方法以基于Kaiser模型的灾害脆弱性分析为指导,结合整建制接管的重症病区实际运行管理情况,制订护理管理风险事件指标评价体系,于2020年2月21日—25日通过网络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指标风险值和矩阵分布进行分析。结果风险值提示,以下事件需重点关注:C8护士发生针刺伤(0.447 6)、B1患者突发病情变化需抢救(0.413 0)、C10护士被感染(0.411 0)、B2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0.407 4)、C9医生被感染(0.359 8)、E3氧气压力不足或中断(0.329 1)、D9药品供应短缺(0.324 2)、E2职业防护装备不足(0.317 9)、C12医护人员因急患疾病导致无法正常工作(0.309 1)、C7医生发生针刺伤(0.298 2)、E1工勤人员不足(0.293 5)、B6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0.292 4)、C6护士心理调适不良(0.289 1)。结论护理管理者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区的风险指标进行风险评价,进而指导分类施策;同时,要高度重视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和身心健康。

兰州市37例境外输入性不同文化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 下载:11 浏览:413

张志刚1 蔡小林2 马芳丽3 吴雨晨1 陈可4 付晓燕5 贺菊芳6 魏花萍5 2020年11期

摘要:
分析应用跨文化护理理论护理37例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具体措施和成效。方法 2020年3月5日—14日,对兰州市定点医院收治入境的3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应用Leininger跨文化护理理论分析具有多元文化特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问题,制订综合护理计划,尊重患者的信仰,经过精准的护理,确保满足患者住院期间的多方面的需求。结果应用跨文化护理理论满足37例患者的多元文化需求,治疗期间未发生配餐失误、祷告相关冲突及护理相关并发症,没有护理纠纷和投诉,在尊重患者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提高了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提升了护理满意度。结论针对境外输入性不同文化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准确评估患者的需求,需注重提供多元的、基于文化需求的个性化的护理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