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4E模式在焊接物理冶金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137 浏览:1567

迟露鑫 罗怡 王新鑫 丁雪萍 《冶金技术》 2023年12期

摘要:
焊接物理冶金是一门理论较强的研究生专业课,其涉及材料学、力学、金属强度学及冶金学等多科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际应用性。然而,随着招生人数增加,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化增加,同时,随着社会信息化增强,知识广度和深度发生转变,这为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采用4E教学模式,从分析教学现状着手,进行焊接物理冶金教学方法的探索,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不同层次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工程研究型应用人才。

二极管型有机光电探测器研究进展 下载:280 浏览:3322

周安琪1 郭鹏智2 《光电子进展》 2023年5期

摘要:
近年来有机光电探测器(OPDs)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二极管型有机光探测器的工作机理及其基本结构。有机光电探测器由于其活性层材料的工作光谱范围的不同,可分为紫外探测器、可见光探测器、近红外探测器、宽光谱响应探测器和窄光谱响应探测器五种类型,针对这五种不同类型的有机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对有机光电探测器进行总结全文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工程伦理教学探讨与实践 下载:271 浏览:2730

​孙金凤 《国学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工程活动的日益复杂,工程伦理问题逐渐成为工程领域的重要议题。传统的工程教育往往过于注重技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工程伦理的培养。本文结合工程伦理授课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工程伦理教学改革的措施。首先,分析了当前工程伦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其次,结合工程伦理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等改革措施。在具体实施上,引入了案例教学、翻转课堂、辩论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最后,对改革效果进行了评估和总结,发现改革后的工程伦理教学在提高学生的伦理意识和责任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的研究为工程伦理教学的改革、培养具备高尚工程伦理素养的工程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现代工程伦理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下载:254 浏览:2617

麻鲁鲁 关瑞芳 陈其凤 丁妍羽 亓滨 任保胜 《国学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随着全球科技迅猛发展,工程活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变革的重要力量。然而,工程实践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也对工程师的伦理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工程伦理教育作为培养未来工程师社会责任感、道德判断力和职业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文化基因,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与道德智慧,为现代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资源。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现代工程伦理教育中有效传承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通过理论分析、案例研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工程伦理教育体系,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硬质合金粉末的电解工艺研究 下载:175 浏览:1977

罗军1 孙亚丽2 黄新2 《国际科技论坛》 2023年3期

摘要:
本文采用研究了低含钴量的硬质合金粉末的电化学特点,并对不同温度,pH值的下的电解工艺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极化曲线。同时,研究了不同温度下pH值变化的规律以及相应的电解效率。

OBE理念下融入思政教育的《材料电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下载:75 浏览:804

李丽 王敏 《中国教育探索》 2024年12期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课程思政教育已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材料电化学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在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指导下,如何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通过对课程目标的重构、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改革,本文旨在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材料电化学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下载:149 浏览:1199

赵振路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4年4期

摘要:
本文针对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索。通过分析新工科教育的背景和挑战,结合可持续竞争力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思维、跨学科知识、实践能力、领导力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同时,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最后,文章给出了该模式的实践案例和未来发展方向。

从OBE教育理念谈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的闭环管理 下载:210 浏览:2134

孙交通 《交通技术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的作用就是督促和帮助教师重视教学并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改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所授课程的教学质量必然少不了普遍认可的衡量标准。本文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出发,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大多数高校在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完善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以科研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粉体工程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下载:250 浏览:2552

梁龙伟 《中国设备》 2023年10期

摘要:
粉体工程与设备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拓展课,其内容涵盖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两方面,它对培养科研和实践能力并重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重型人才的需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粉体工程与设备的传统教学模式亟待改革。本文主要概述了粉体工程与设备课程的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现状,提出了以科研和实践能力并重型人才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思路和考核方式。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晶体学课程提质增效中的应用 下载:35 浏览:474

刘鑫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4年2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晶体学课程中的应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晶体学是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都有较高要求。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模拟实验、可视化教学工具和互动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晶体学原理和现象。本文将从晶体学课程的特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以及具体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晶体学课程中的前景进行展望。

基于人工智能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75 浏览:728

李金凯 《材料科学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领域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中逐渐引入了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尤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人工智能为实现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及需求,实施定制化的教学资源与辅导,进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显著增强教学成效。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技术于教学领域的应用实况,探讨其在课程构建、学习成效评定及学习互动环节的具体运用,进而提炼出针对性教学策略与实施措施。

生物沥青研究进展及适用性分析综述 下载:77 浏览:899

​唐江山 王海波 吴雨禾 《生物技术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沥青作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物资,长期以来被大量运用与我国的各种道路建设中。“十四五”期间,我国提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双碳”目标,我国道路网络将进一步完善、规模总量不断扩大、等级结构不断优化。沥青行业在把握新机遇的基础上,以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行业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本文从生物沥青的制备、性能、市场、环保等方面论证了生物沥青逐步代替石油沥青之可行性,为国内沥青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思考方向,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方案。

基于OBE理念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206 浏览:2367

苏桂花1 程世利2 蒋穹3 郭恬恬4 徐凯华5 《新材料》 2023年11期

摘要:
基于OBE教育理念,针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课题共分为热处理炉熔炼炉和实验装置设计、热处理车间设计、金属材料生产用模具设计以及金属材料生产线车间设计四个方向。分析了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提供思路。

生物油改性沥青再生机理研究综述 下载:114 浏览:1341

唐喜 《生物技术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沥青路面在生产与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化学组分会发生变化,其中轻质组分的挥发以及其他各组分的氧化、聚合是沥青老化的主要原因,基于沥青胶体结构理论,可通过添加再生剂,使其恢复路用性能。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部分有关生物油再生剂对老化沥青性能影响,综述了生物油改性沥青再生机理。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中引入“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下载:48 浏览:781

侯京山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4年4期

摘要: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的课程目的是通过创新能力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欲望、训练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由于课程内容理论性强,涉及的概念及方法等多且分散。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和转化。“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引入,可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优化。在“翻转课堂+实践”课程阶段,首先让学生对如何撰写科技论文及专利等开展调研,并进行总结分享。再通过实践的方法,如专利撰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创新思路及方法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无机化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研究 ——以卤素 氟为例 下载:125 浏览:1407

许翠霞 赵浩宇 翟腾 《材料科学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课程思政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学生进入高等院校进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文挖掘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第四版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思政教育融入《无机化学》课程的切入点,结合专业知识将课程思政无形地融入到《无机化学》课程中。同时,本文以《卤素 氟》为例,探讨课程思政在《无机化学》课程中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为化学专业课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提供指导和相关参考,以进一步提升育人质量。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浅析 下载:302 浏览:2649

李庆刚1 史国普2 吴俊彦3 《新材料》 2022年10期

摘要: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课程建设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决定学生成长的方向和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不只是理论层面的要求,还要求学生全方面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成长为综合型技术人才。根据材料工程课程的特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实操技能,增强学生的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本文针具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的现状,优化教学模式,提出相关的有效措施,以供各位教师参考。

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以材料专业粉体工程与设备为例 下载:211 浏览:2164

梁龙伟1 孙金凤2 刘洋3 《材料科学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粉体工程与设备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阐述了目前粉体工程与设备课程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介绍了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在粉体工程学教学中的优势,结合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的优势、粉体工程与设备课程的特点和学生需求对该课程的研究导向型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研究导向型教学改革的尝试,以期为相关专业粉体工程与设备课程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新工科背景下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374 浏览:2790

张超1 田恐虎2 林秀玲3 万祥龙4 潘育松5 潘成岭6 《新材料》 2022年4期

摘要:
本文根据目前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瞄准智能复合材料,紧抓当前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机遇,从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培养体系、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以及实验等方面,探究了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创新实验思政课程教育探索和实践 下载:211 浏览:2084

包启富 董伟霞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1年12期

摘要:
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创新实验课程中围绕着《陶瓷工艺学》理论课程内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挖课程所蕴含的思政素材,围绕陶瓷釉材料中的“配方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工匠精神”、“职业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严谨的职业态度、“科学发展观”、“创新自信”和“工匠精神”。通过实践证明课程思政效果良好。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