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血清瘦素和脂联素联合检测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86 浏览:510

徐黎明1 沈军2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和脂联素联合检测在狼疮性肾炎(L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84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并根据有无肾功能损伤分为LN组(38例)和非LN组(46例)。另选取45名体检健康女性,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肌酐、白细胞计数和24 h定量尿蛋白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血清瘦素和脂联素进行检测。结果 LN组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分别为(34.12±21.41) ng/mL、(21.62±9.69)μ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7.21±16.43) ng/mL、(11.31±6.45)μg/mL](P<0.05)。LN组脂联素水平也显著高于非LN组[(15.28±5.43)μg/mL](P<0.05)。瘦素检测诊断L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16%、54.35%;脂联素检测诊断L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58%、28.26%。瘦素与脂联素联合检测诊断L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37%、19.57%。结论血清瘦素和脂联素联合检测对LN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可为LN的早期诊断提供指导。

泰地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下载:81 浏览:514

林文 黄凯峰 杨涵 何春燕 陈雯静 舒文 汤荣 易峻文 刘庆中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革兰阳性球菌对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泰地唑胺的敏感性,并探讨泰地唑胺不敏感菌株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1 069株革兰阳性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0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29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115株、粪肠球菌206株、屎肠球菌55株、无乳链球菌159株和咽峡炎链球菌群菌株38株]非重复临床分离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所有菌株对泰地唑胺和利奈唑胺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析泰地唑胺和利奈唑胺MIC值的差异,比较2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泰地唑胺/利奈唑胺不敏感菌株的耐药基因。结果所有葡萄球菌(MIC≤0.5μg/mL)、屎肠球菌(MIC≤0.5μg/mL)和链球菌(MIC≤0.25μg/mL)均对泰地唑胺敏感,粪肠球菌对泰地唑胺的敏感率为94.7%,检测出11株泰地唑胺和利奈唑胺均不敏感粪肠球菌(泰地唑胺MIC=1μg/mL,利奈唑胺MIC=8μg/mL)。泰地唑胺的抗菌活性是利奈唑胺的4~8倍。泰地唑胺/利奈唑胺不敏感菌株只携带optrA基因。结论泰地唑胺作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一种新型抗菌药物,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但携带optrA基因的泰地唑胺不敏感肠球菌值得关注。

1852例血培养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85 浏览:500

石大可1 倪语星1 韩立中2 萧晨路2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培养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BD BACTECFX全自动血培养仪及VITEK MS检测系统培养和鉴定细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变量对血培养结果的影响。结果共收集1 852瓶血培养样本,其中155瓶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37%。检出革兰阳性菌59株(38.06%)、革兰阴性菌90株(58.06%)、真菌6株(3.87%)。血培养平均报阳时间为34.81 h。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比值比(OR)=1.161,95%可信区间(CI)1.069~1.260,P=0.000]、采血时患者体温(OR=2.680,95%CI 1.918~3.744,P=0.000)、采血量(OR=1.475,95%CI 1.059~2.055,P=0.022)及白细胞计数(OR=3.758,95%CI 2.676~5.278,P=0.000)是血培养阳性的影响因素。结论患者年龄、采血量、白细胞计数、采血时患者体温对血培养阳性结果有影响。应正确采集血培养样本,以提高早期血流感染(BSI)的检出率,帮助临床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多种方法联合检测附红细胞体的应用 下载:82 浏览:503

路凌怡1 王剑飚2 姚玉峰1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通过多种方法联合检测以提高人附红细胞体检测的特异性。方法选取223例血液病患者,分别用瑞氏-吉姆萨染色和吖啶橙荧光染色检测附红细胞体,比较2种方法的附红细胞体检出率。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均阳性的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对PCR检测结果阳性的标本进行基因测序和GenBank比对分析。结果瑞氏-吉姆萨染色附红细胞体的检出率为46.19%,吖啶橙荧光染色附红细胞体的检出率为28.25%。2种方法检测结果均阳性的40例标本中有10例PCR检测结果阳性,取其中1例条带较深的标本进行基因测序,测序结果与猪附红细胞体、牛附红细胞体和羊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84%、86.84%和87.33%。结论多种方法联合检测可提高附红细胞体检测的特异性。

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症状反复波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82 浏览:513

​王飞 高丽 沈沸 李焰生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探讨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24 h内症状反复波动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在发病4.5 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分为波动组与无波动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波动组与无波动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溶栓前血压、溶栓前INR、发病-溶栓时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高血压病、糖尿病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6%、吸烟史、TOAST分型、溶栓后24 h内颅内出血的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波动组溶栓前NIHSS>3分及前循环梗死的比率显著高于无波动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3分(OR=2.953,95%CI:1.044~8.354,P=0.041)和梗死部位(OR=4.020,95%CI:1.067~15.140,P=0.040)是症状波动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静脉溶栓24 h内的症状反复波动与卒中严重程度及梗死部位相关。

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童血流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89 浏览:500

田东兴 潘芬 石迎迎 姜林林 高原 张泓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童血流感染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79例血流感染患儿血培养送检第1、4、7天的PCT,并收集其临床资料。结果共分离出革兰阳性菌37例,革兰阴性菌42例。血培养送检第1天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PCT水平分别为7.56(5.33~13.49)ng/mL、8.96(5.36~21.34)ng/mL(P>0.05),第4天分别下降至1.10(0.42~3.62)ng/mL、3.41(1.54~9.95)ng/mL(P<0.05),第7天PCT水平分别下降至0.13(0.10~0.34)ng/mL、0.23(0.12~1.92)ng/mL (P<0.05)。不同病原菌PCT水平下降速度不一致,肺炎链球菌下降速度较快,第4天和第7天分别下降了98.57%和99.21%;鲍曼不动杆菌下降速度较慢,第4天和第7天分别下降了33.15%和46.30%。PCT水平的变化与患儿病情转归基本一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17(11.00~22.50)d,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抗菌药物治疗费分别为206.34(114.00~389.61)元/d和297.29(224.62~502.60)元/d。结论 PCT可以用于评估血流感染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应结合患儿临床实际情况确定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降低细菌耐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格生长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21 浏览:414

丁文雯1 向奕瑾1 马佳莉1 张莹2 2019年4期

摘要:
探究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重、身长、头围追赶生长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摘录2014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上海市某妇婴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VLBW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别与Fenton(2003)早产儿生长曲线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足月儿生长曲线进行比较,探究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6个月及12个月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3例VLBW早产儿,其中106例随访至校正月龄3个月及以上。与早产儿及足月儿相比,VLBW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头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校正月龄6个月时,VLBW男婴身长发育不良与住院时间长、开始经口喂养月龄大、全经口喂养月龄大、开始经口母乳喂养月龄大相关,其体重发育不理想与住院时间长、开始经口母乳喂养月龄大相关(P<0.05)。校正月龄12个月时,VLBW女婴头围发育与母亲年龄和校正月龄6个月纯配方奶喂养有关,其体重发育不良与母亲年龄有关(P<0.05)。VLBW男婴头围发育不良与开始经口喂养及全经口喂养胎龄大有关,其身长发育不良与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有关(P<0.05)。结论尽早过渡到全经口喂养,住院及随访期间母乳和早产儿配方奶混合喂养对VLBW早产儿体格生长起积极作用,提示患儿NICU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喂养指导的重要性。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格生长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23 浏览:433

丁文雯1 向奕瑾1 马佳莉1 张莹2 2019年3期

摘要:
探究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重、身长、头围追赶生长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摘录2014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上海市某妇婴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VLBW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别与Fenton(2003)早产儿生长曲线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足月儿生长曲线进行比较,探究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6个月及12个月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3例VLBW早产儿,其中106例随访至校正月龄3个月及以上。与早产儿及足月儿相比,VLBW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头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校正月龄6个月时,VLBW男婴身长发育不良与住院时间长、开始经口喂养月龄大、全经口喂养月龄大、开始经口母乳喂养月龄大相关,其体重发育不理想与住院时间长、开始经口母乳喂养月龄大相关(P<0.05)。校正月龄12个月时,VLBW女婴头围发育与母亲年龄和校正月龄6个月纯配方奶喂养有关,其体重发育不良与母亲年龄有关(P<0.05)。VLBW男婴头围发育不良与开始经口喂养及全经口喂养胎龄大有关,其身长发育不良与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有关(P<0.05)。结论尽早过渡到全经口喂养,住院及随访期间母乳和早产儿配方奶混合喂养对VLBW早产儿体格生长起积极作用,提示患儿NICU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喂养指导的重要性。

TSLP基因多态性与婴幼儿特应性皮炎相关性研究 下载:92 浏览:532

唐琳 朱晨琛 肖烨 魏冰 蔡眉 张晓璟 唐振华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基因多态性与婴幼儿特应性皮炎(AD)的关系。方法选取足月分娩孕妇393例,提取其脐血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高温连接酶反应(LDR)检测TSLP基因rs3806933、rs1545169、rs764917、 rs1837253、rs2289276和rs11466749位点的基因型。有285例新生儿在其2岁时通过电话回访明确其出生后有无医生确诊的AD(诊断AD 162例)。结果新生儿脐血TSLP基因rs3806933、rs1545169、rs764917、 rs1837253和rs2289276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在无AD组和有AD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rs11466749位点基因型(AA/AG)分布频率在AD组与无AD组间有明显差异(AD组rs11466749位点AA型占60.0%,AG型占34.3%;无AD组rs11466749位点AA型占40.0%,AG型占65.7%。结论新生儿脐血TSLP基因rs11466749基因多态性与其2岁内AD有一定相关性。

Sysmex XN血液分析仪未成熟血小板比率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 下载:95 浏览:501

林孝怡 陈骊婷 沈韻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评估Sysmex XN血液分析仪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20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组)患者4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患者40例、化疗患者(CT组)60例、慢性肝病(CLD组)患者55例]以及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50名,采用Sysmex XN血液分析仪检测其外周血血小板(PLT)及IPF%,用Graph Pad Prism 6软件比较各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IPF%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PF%在各组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ITP组、AA组、CT组及CLD组PLT计数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TP组与AA组间以及CT组与CLD组间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IPF%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AA组、CT组及CLD组(P<0.05),而AA组、CT组、CLD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IP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IPF%临界值为5.8%时,其鉴别诊断ITP与低增生性PLT减少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2%和86.8%,曲线下面积(AUC)为0.92。结论 Sysmex XN血液分析仪IPF%参数在鉴别高增生性及低增生性PLT减少症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肥大细胞白血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回顾分析 下载:93 浏览:522

孙烨1 郭平2 熊树民3 吴蓉1 康向东1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1例肥大细胞白血病(MC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以提高临床及实验室技术人员对该病的认知。方法对MCL患者行血细胞分析、细胞形态学分析、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及白血病突变基因检查,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患者以反复腹泻、乏力、皮疹、消瘦、脾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外周血及骨髓中肥大细胞(MC)分别占42%和79%。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为CD45+、CD117++、CD33++、CD13+、CD11b-、CD2++、CD9++、CD123-、CD25部分+、CD34-、CD38-、HLADR-、CD64-、CD15-。细胞遗传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分子生物学检查发现KIT基因F522C突变,最终确诊为MCL。结论 MCL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表现,细胞形态上需注意与相似细胞的鉴别,同时应重点完善分子生物学检查以指导治疗。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和瑞他莫林的耐药性分析 下载:101 浏览:513

陈雯静 何春燕 杨涵 赵焕强 崔泽 林汤荣 刘庆中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菌株对局部抗菌药物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和瑞他莫林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1 037株MRSA,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和瑞他莫林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筛选对3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耐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和瑞他莫林菌株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037株MRSA中,有54株对莫匹罗星耐药(5.2%),且以高水平耐药(MuH)为主(85.2%);9株(0.9%)对夫西地酸耐药的MRSA菌株以低水平耐药(FAL)居多(77.8%);仅2株(0.2%)对瑞他莫林耐药。对3种抗菌药物耐药的MRSA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及氟喹诺酮类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也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临床分离的MRSA对莫匹罗星、夫西地酸、瑞他莫林等局部抗菌药物具有较低的耐药率,但少量耐药菌株的存在提示应加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监测工作。

4株利奈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的23S rRNA基因突变分析 下载:91 浏览:508

林贺1 薛苗2 汪怀周2 黄晓春2 秦阳华2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4株利奈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临床分离的4株粪肠球菌进行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利奈唑胺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E-test法进行复核。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氯霉素-氟甲砜霉素耐药(cfr)基因、23S r RNA V区和基因组23S r RNA 4个拷贝基因,经测序确定突变情况。结果 4株利奈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均未扩增出cfr基因,23S r RNA V区扩增片段连接T载体随机挑选6克隆测序,未发现利奈唑胺耐药最常见的G2576U突变。进一步分别扩增23S r RNA 4个拷贝基因并测序,仅1株菌存在1拷贝G2576U突变,4株菌均存在U2826C突变,另外还分别存在G2389A、U2363C和A2881G突变。U2826C位于23S r RNA可变区边缘,进一步扩增同期临床分离的利奈唑胺敏感粪肠球菌,测序结果显示均存在U2826C突变。结论临床分离的4株利奈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的23S r RNA存在散发突变,是其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

89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 下载:91 浏览:43

李池慧1 郑冰2 俞翀曌2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2期

摘要:
<正>自身抗体是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正常人血液中可见低滴度自身抗体,如果自身抗体超过一定水平,可能会诱发疾病。高滴度自身抗体的产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的重要特征之一,对疾病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1]。

EB病毒感染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特征和EBV DNA载量分析 下载:87 浏览:514

荣婷婷 王维维 王娟娟 章黎华 沈立松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EBV)感染引起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并检测EBV感染患儿血清EBV DNA的载量。方法选取17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IM组)、18例慢性活动性EB病毒(CAEBV)感染患儿(CAEBV组)和15名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EBV DNA载量,采用Kruskal-Wallis H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M组淋巴细胞比例和计数、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CD8+T细胞比例和计数的中位数分别高达61.5%和5 217个/μL,自然杀伤(NK)细胞、CD19+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AEBV组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NK、CD4+T、CD8+T 4种细胞计数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CD8+T细胞计数明显低于IM组(P<0.05)。IM组和CAEBV组EBV DNA载量中位数分别为3.60×103和1.25×104拷贝/m L,2个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IM组和CAEBV组EBV DNA载量与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 IM患儿与CAEBV感染患儿的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有很大不同,IM患儿CD8+T细胞大量增殖是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综合血清EBV DNA载量与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有助于IM与CAEBV感染的鉴别诊断。

植物血凝素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分泌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 下载:95 浏览:510

丁冰玉1 林萍2 李擎天1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分泌的细胞因子、血清细胞因子以及血脂水平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AD患者血液样本10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血液样本100例,抽提PBMC,在PHA刺激下培养48 h,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培养液上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α、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同时检测血清IL-1α(sIL-1α)、血清IL-6(sIL-6)、血清IL-10(sIL-10)、血清TNF-α(sTNF-α)及血清IFN-γ(s IFN-γ)水平和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6周后AD患者重新采样检测。结果 AD组PBMC分泌的IL-1α、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组sIL-6及s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组血清TC、TG及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组6周后重新采样的检测结果与第1次一致。结论在PHA刺激下PBMC的IFN-γ等细胞因子分泌水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血脂水平异常可能与AD发病相关,其中PHA刺激的IFN-γ及sIL-6、sTNF-α、TC、TG、LDL-C水平检测对AD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以问题为导向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447

黄花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以问题为导向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效能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总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癌因性疲乏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护效能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能力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问题为导向护理干预可降低胃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提高自我效能感与自护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医学实验室认可进程中分析前过程的流程优化与监控 下载:91 浏览:118

肖林林1 杜颖1 刘维薇2 魏取好1 冯景1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医学实验室认可进程中分析前过程的流程优化方式和监控对策,以提升管理效率,确保检验质量。方法依据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 15189:2012),充分利用实验室内审机制,逐一对分析前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并评估优化效果。结果分析前过程各环节进行技术优化和管理优化后,与其相关的关键质量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医生和患者满意度均有所提升。结论 ISO 15189:2012认可进程中结合认可体系对分析前过程进行流程优化和流程监控,有助于提升医学实验室的管理效率,保障检验质量,提高医患满意度。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 下载:98 浏览:495

赵卫卫 肖林林 刘秀芬 彭攸 黄丁丁 王玉平 冯景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最佳临界值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31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12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乳腺良性疾病组),并以95名女性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YSMEX XT-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中性粒细胞(NE)和淋巴细胞(LY),计算NLR;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外周血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乳腺癌组术前NLR、NE、LY、CA15-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乳腺良性疾病组(P<0.05)。NL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5,最佳临界值为1.995,敏感性为85.2%,特异性为87.1%。以NLR为检测基础,联合CA15-3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8.0%,特异性为92.6%。结论 NLR诊断乳腺癌的最佳临界值为1.995,联合CA15-3能增加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乳腺癌的诊断、病情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以问题为导向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下载:19 浏览:179

黄花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以问题为导向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效能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总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癌因性疲乏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护效能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能力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问题为导向护理干预可降低胃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提高自我效能感与自护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