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常规疗法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下载:79 浏览:426

李澈 刘幼根 王圣果 李春萍 丁莉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观察慢性舒张性心功能不全(DHF)患者应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124例慢性DHF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各组62例,对照组行抗心力衰竭常规疗法,在其基础上观察组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心率变异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6%比对照组79.03%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部正常R-R间期标准差(128.41±20.41)ms、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68.52±13.91)ms、相邻R-R间期占全部正常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9.63±3.21)%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慢性DHF患者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改善心功能效果显著。

温度对驼背鲈幼鱼生长、耗氧和热耐受性的影响 下载:54 浏览:388

张善发1 董宏标2 王茜1 张家松2 《中国水产学报》 2021年2期

摘要:
为研究温度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幼鱼生长、耗氧和热耐受性的影响,试验设置低温组(24℃±1℃)、常温组(28℃±1℃)和高温组(32℃±1℃),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体质量为(21.38±1.27) g的驼背鲈幼鱼30尾,养殖试验共进行56d,试验结束后分析其生长、耗氧和热耐受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驼背鲈幼鱼在水温为24~32℃时均能较好生长,水温28℃时其生长性能最佳,体质量增长率达(55.81±8.15)%,显著高于24、32℃组(P<0.05);驼背鲈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在24、28、32℃时耗氧率分别为(0.20±0.01)、(0.23±0.02)、(0.28±0.02)mg/(g·h),窒息点分别为(1.55±0.04)、(1.81±0.06)、(2.18±0.12) mg/L;温度系数(Q10)分析发现,试验鱼对高温区间(28~32℃)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高于低温区间(24~28℃);驼背鲈幼鱼的临界耐受温度随养殖温度升高而升高,24~32℃下的临界高温(θC,h)和临界低温(θC,l)分别为37.12~41.05℃和12.70~17.76℃,正常生长水温下驼背鲈对升温的敏感性弱于降温;32℃组幼鱼肝脏和鳃组织HSP70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背鲈幼鱼耗氧率、窒息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高温32℃对其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在适宜水温28℃时其存活率和生长速度最佳。

精细化护理对改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及和谐医患关系建立的作用 下载:375 浏览:3687

穆浩梅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究在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32例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采取常规护理和精细化护理的两组,前者设为对照组,后者设为研究组,各66例,观察两组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咳嗽、咳痰、憋喘、肺部啰音改善时间分别为(5.12±1.43)d、(4.97±1.28)d、(5.84±1.57)d、(6.58±1.82)d,短于对照组(7.24±1.82)d、(6.88±1.47)d、(7.54±2.03)d、(7.96±2.37)d,P<0.05;肺功能方面,护理后研究组FVC、FEV1、FEV1/FVC水平分别为(2.59±0.77)L、(2.11±0.56)L、(72.53±5.67)%,高于对照组(2.08±0.51)L、(1.76±0.42)L、(64.78±4.98)%,P<0.05;生活质量方面,研究组躯体功能、角色、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卫生、总健康状态评分分别为(60.73±5.58)分、(62.29±5.34)分、(61.86±5.47)分、(60.22±5.67)分、(65.72±5.09)分、(63.76±5.26)分、(58.66±5.85)分、(64.71±5.18)分,高于对照组(53.57±6.62)分、(55.38±6.49)分、(53.21±6.58)分、(51.78±6.44)分、(56.98±6.17)分、(54.85±6.28)分、(50.32±6.67)分、(56.94±6.25)分,P<0.05;医患关系方面,研究组能与医护人员愉快相处、对护理人员有信任感、能理解医院难处、认为医务人员有人文关怀意识分别为90.91%(60/66)、93.94%(62/66)、80.30%(53/66)、83.33%(55/66),高于对照组77.27%(51/66)、77.27%(51/66)、63.64%(42/66)、66.67%(44/66),P<0.05。结论:对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展开精细化护理可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构建,提升患者预后,值得推荐引用。

论形成完善的农业技术市场促进农业技术进步 下载:37 浏览:394

单秀玲 《农业研究进展》 2025年3期

摘要:
最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正是由于这样,我们应当加强农业发展支持力度,在面对社会发展新趋势时,应当更加重点关注农业和科学知识传播系统所建立的关系以及农业推广技术,所以在当前时期必须要使得农业和科学知识传播体系得以有效建立。

BMSCs移植对脑缺血恢复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作用及Nogo-A表达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510

​李振均 刘文超 段传志 张炘 李西锋 曾文贤 张剑波 何旭英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缺血恢复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作用及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及培养大鼠BMSCs。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BMSCs治疗组,每组12只。后2组大鼠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于模型制备后21 d时,对脑缺血组及假手术组经股静脉注射1 mL磷酸盐缓冲液,对BMSCs治疗组经股静脉注射1 mL BMSCs悬液(含3×10~6个BMSCs)。于治疗后14、28d时,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缺血灶体积,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ogo-A阳性细胞表达。结果治疗后14、28d时,与脑缺血组比较,BMSCs治疗组的mNSS评分均明显下降(14 d:7.50±0.55vs.6.17±0.75;28 d:7.33±0.52vs.5.67±0.82),缺血灶体积均明显减小(14 d:31.38%±1.02%vs.26.32%±1.19%;28 d:27.71%±0.55%vs.21.68%±1.09%),Nogo-A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下降(14d:39.33%±2.08%vs.33.67%±2.52%;28d:30.33%±0.58%vs.25.67%±4.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观察到BMSCs治疗组细胞受损较脑缺血组明显减轻,瘢痕组织明显减少。结论BMSCs移植可促进脑缺血恢复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且其治疗作用与调节Nogo-A的表达有关。

运动训练对高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动能力的改善研究 下载:79 浏览:449

刘新文 朱利月 王伯忠 杨奕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探讨运动训练对于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改善情况。方法 44例77~92岁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配到训练组和对照组两组。训练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训练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接受6分钟行走测试(6MWT)、心肺功能测试(CPET)和踝臂指数(ABI)测定,训练组根据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持续3个月的运动训练计划。3个月后两组再次进行6MWT、CPET和ABI测定。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训练组行走距离增加了78.27米,跛行距离增加72.50米。峰值耗氧量(VO2peak)增加159ml/min,无氧阈(AT)增加2.17ml/(kg.min),代谢当量(MET)增加0.55METs。此外,训练组的ABI升高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有氧训练有利于改善高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症状。

我国地方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评析与完善——基于22件法律文本的分析 下载:53 浏览:384

苏炜杰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当前我国诸多地方都出台了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梳理和对比分析了22件地方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基本框架、参与主体、服务内容、服务保障和监督管理措施等核心内容,发现这些地方立法中存在保障主体范围较窄、社会组织参与能力不足、居家老年人满意度较低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较为可行的手段是扩大老年人覆盖范围、出台培育社会组织能力的政策和建立居家老年人高效反馈机制等。

优质护理对改善老年心脑血管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 下载:118 浏览:1275

赵红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睡眠是人体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睡眠有助于保证人体健康和良好的生活质量。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因自身生理因素,药物因素和疾病因素等睡眠质量下降,出现情绪低落、血压增高和心律失常等不良情况,不利于患者预后。良好的睡眠对于促进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疾病好转具有重要意义需临床护理给予重视。优质护理是临床护理新模式,可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本文分析优质护理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睡眠质量所取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完善新时代人口调查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下载:68 浏览:381

郝昕1 周福林2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准确全面和及时的数据支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新时代的国情国力中人口调查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环境与过去传统的调查有显著的差别。就如何做好新时代国情国力中的人口调查,从登记方法、调查项目改进、全员动态人口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多方面的具体建议。这些建议对于完善国情国力及人口调查方法,加强国情国力和人口动态监测有借鉴意义,并将有益于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政策体系。

岩扇贝原种和繁育后代肠道和内脏团细菌多样性分析 下载:83 浏览:518

邹建威 曹善茂 李晓雨 刘钢 王尧 王斌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n的生物学特性和消化代谢机能,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加拿大原种岩扇贝内脏团(JN)和肠道(JC)及中国育种得到的子一代岩扇贝内脏团(YN)和肠道(YC)4种样品中的细菌,测定分离到的可培养细菌的16S rRNA基因并确定其分类地位;提取上述样品中的总DNA,运用Ion S5TMXL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样品中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传统方法获得可培养菌株83株,选取代表菌31株测序并比对,其分别属于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弧菌属Vibrio、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库克菌属Kocuria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4种样品中有效序列群落结构可分为9个门,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加拿大原种岩扇贝肠道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80%),次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占15%),内脏团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52%),次优势门为拟杆菌门(占18%);中国育种得到的子一代岩扇贝肠道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61%),次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占26%),内脏团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73%),次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占17%)。研究表明,岩扇贝的肠道和内脏团微生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加拿大原种岩扇贝和国内子一代岩扇贝的肠道和内脏团细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下载:20 浏览:728

陈莉秋 周慧琴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COPD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技术,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对比观察患者的康复依从性、疾病复发率 ,以便对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干预之后饮食合理程度,情绪稳定性、对治疗配合程度、服药依从性等各项康复依从性指标均较之于对照组为优,两组效果的差异性十分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方法,可以显著的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护理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内皮素系统多靶点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低灌注改善作用的研究进展 下载:94 浏览:513

​史颖 何明利 徐州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已给患者的健康及其家庭、社会的经济造成了严重负担。及时有效地恢复脑血流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内皮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现就内皮素及其受体在脑缺血后的相应变化,结合其信号通路中相应靶点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并提出一些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新思路。

补肾活血汤对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下载:105 浏览:983

张鹏涛1 万里红2 彭雪梅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支架置入手术后应用补肾活血汤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60例接受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案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治疗措施,主要是提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补肾活血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用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结果无明显数据差异,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数据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对于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整体疗效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作用 下载:79 浏览:534

周巍 王燕华 张帅 孙俊波 俞峰 郑毅敏 袁志军 吴峰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MAC)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miR-423-5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CHF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MAC+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MAC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浆miR-423-5p、NT-proBNP及血清IL-6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LVEF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t=3.26,P <0.05),LVEDD、LVESD测定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3.10,-3.53,P <0.05);治疗组的血浆miR-423-5p、NT-proBNP及血清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3.42,-7.15,P <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2,P <0.05)。结论 MAC联合培哚普利治疗CHF患者能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miR-423-5p、NT-proBNP及血清IL-6水平。

分层次管理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护理综合质量评估的效果观察 下载:58 浏览:425

夏海娜 温小凤 刘娜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探讨分层次管理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护理综合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3月我院7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护理人员采取分层次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考勤情况、护理文书情况、护理业务能力测评得分和护理质量安全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考勤情况、护理文书完成情况、护理业务能力测评得分和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次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护理工作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中负性情绪的改善 下载:264 浏览:2579

田俊莹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 探究针对接受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的改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共计选定94例慢性抗病毒治疗患者,治疗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依据护理模式的差异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各47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负性情绪的指标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依从性方面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了本次护理服务更高的满意度评分(P<0.05),所有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接受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负性情绪伴随其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得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明显大幅提升,同时有助于提升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积极采纳并加以推广。

鱼诺卡氏菌动力蛋白调节蛋白robl/LC7的亚细胞定位和功能初步研究 下载:88 浏览:495

夏立群1,2 陈锐敏2 廖保山2 苏泽杰2 徐亮2 童邦卓2 黄嘉慧2 鲁义善1,2,3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鱼类诺卡氏菌病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肉芽肿疾病,鱼诺卡氏菌是其主要病原。鱼诺卡氏菌全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一个可能靶向定位于宿主细胞线粒体的分泌蛋白——动力蛋白调节蛋白robl/LC7。为了对鱼诺卡氏菌robl/LC7的亚细胞定位和功能进行初步研究,实验对鱼诺卡氏菌robl/LC7进行了基因克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构建、分泌蛋白鉴定、亚细胞定位、过表达和凋亡检测。结果显示,成功克隆了鱼诺卡氏菌robl/LC7基因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质粒p EGFP-robl/LC7和pc DNA-robl/LC7;鱼诺卡氏菌分泌蛋白质谱鉴定证实robl/LC7为分泌蛋白;亚细胞定位研究显示robl/LC7-GFP融合蛋白呈全细胞分布,不与线粒体共定位;凋亡检测发现robl/LC7过表达能诱导FHM细胞凋亡。研究表明,鱼诺卡氏菌robl/LC7是一个不与线粒体共定位的分泌蛋白,其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凋亡调控,协助鱼诺卡氏菌在宿主体内生存和免疫逃避,并在鱼诺卡氏菌的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应用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无乳链球菌鱼源株与人源株差异表达蛋白 下载:80 浏览:474

郭长明1 袁橙1 武彩红1 朱善元1 刘广锦2 陆承平2 刘永杰2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以斑马鱼和巨噬细胞作为体内、外感染模型,比较无乳链球菌鱼源株GD201008-001与人源株A909的致病性差异,利用iTRAQ技术和质谱分析技术进行差异表达蛋白鉴定,以期为揭示无乳链球菌不同宿主来源株致病机制提供新思路。实验通过测定菌株GD201008-001、A909的斑马鱼半数致死量和巨噬细胞吞噬率,比较二者致病性差异;提取全菌蛋白,经iTRAQ试剂标记后进行质谱鉴定,质谱数据用软件Mascot 2.2和Proteome Discoverer 1.4进行查库(Uni Prot数据库)鉴定及定量分析,并对差异蛋白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GD201008-001毒力显著高于A909;通过iTRAQ分析两株菌差异表达蛋白,发现差异蛋白涉及的生物学功能较为广泛,在鉴定出的368个差异表达蛋白中,GD201008-001中上调表达蛋白193个(比值>1.5),下调表达蛋白175个(比值<0.667)。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这些蛋白主要涉及26个生物学功能,14个通路,推测Clp X、Glm S和Cps IVK可能在两株菌致病性差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阐明无乳链球菌不同宿主来源株致病性差异奠定了基础。

基于mtDNA Cyt b基因全序列探讨岩扇贝与3种扇贝的遗传变异水平及其亲缘关系 下载:45 浏览:489

廖德杰1 童金苟2 曹善茂1 俞小牧3 付北德2 刘阳1 王潇1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为探讨新引进种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与国内3种主要经济扇贝(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的遗传变异水平及其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PCR扩增及测序获得4种扇贝的mtDNA Cyt b基因全序列,并对其序列组成、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扇贝的单倍型数、多态性位点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在3~4、2~15、0.545~0.800、0.00100~0.00572和0.788~6.545之间,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变异水平;4种扇贝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255~0.429,其中,岩扇贝与虾夷扇贝的遗传距离最近(0.255),与海湾扇贝的遗传距离最远(0.429);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岩扇贝与虾夷扇贝独自聚为一支,表明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结果将为岩扇贝的引种与养殖以及今后的遗传育种研究工作提供基础信息。

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岩扇贝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下载:21 浏览:472

陈炜1 曹善茂2 肖逸啸2 王昊2 邹建威2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为研究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两种生长环境对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或贝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对在两种不同条件下生长的岩扇贝筏养(壳长为11.89 cm±0.50 cm)、野生岩扇贝(壳长为15.24 cm±1.36 cm)闭壳肌及非闭壳肌软体部的一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筏养岩扇贝个体的软体部比例(26.07%)显著高于野生个体(17.69%)(P<0.05),但两者闭壳肌比例差异不大;筏养岩扇贝个体的闭壳肌和非闭壳肌软体部的粗脂肪含量(0.37%、3.70%)显著高于野生个体(0.20%、3.51%)(P<0.05),在两种生长条件下,岩扇贝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含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筏养岩扇贝个体闭壳肌和非闭壳肌软体部脂肪酸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26.68%、17.01%)显著高于野生个体(18.09%、7.83%)(P<0.05),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18.52%、17.11%)显著低于野生个体(23.75%、23.93%)(P<0.05),但筏养与野生岩扇贝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和EPA+DHA含量在相同组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岩扇贝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平均值(80.13)明显高于筏养岩扇贝(63.70),且野生个体非闭壳肌软体部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含量(EAA)、呈味氨基酸含量(DAA)均高于筏养个体,但野生与筏养个体闭壳肌中的TAA、EAA、DAA含量相差不大,筏养与野生岩扇贝的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DAA/TAA)、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EAA/TAA)也非常接近;筏养个体闭壳肌中Se和K的含量分别为野生个体的3倍和2倍,而Fe含量仅为野生个体的三分之一。研究表明,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岩扇贝除了少量指标外,营养成分基本一致。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