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计及电热交易的区域综合能源多目标优化配置 下载:81 浏览:490

周钰童1 华亮亮1,2 黄伟1 刘明昌2 《电力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为促进电能、热能、冷能等多种形式能源资源的协调配合,实现不同能源间的互补互济和高效利用,提出一种计及电热能量交易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将系统与电网热网的能量交互费用纳入总成本,优化目标为综合考虑系统经济性、环保性、可靠性及交互功率波动的多目标函数,基于能源集线器优化区域内各供能设备容量,结合分时电热价和典型日系统经济运行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最后通过某园区算例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成本,合理避免系统规划阶段因决策因素单一导致的局限性,从而为实际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福建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的适应性分析 下载:66 浏览:480

李林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高职教育是否契合地方经济发展,可以从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角度去考量。从福建省10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类型、数量及其布点情况来看,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传统与新型主导产业的匹配度基本适应,但尚须提升。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深化产教融合,保障机会公平,是福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考虑不确定性的区域能源互联网源-荷-储协调优化 下载:72 浏览:453

李文博1 李华东1 张鹏飞2 赵光锋3 王皓4 艾芊4 《电力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为综合能源利用方式提出了新的思路。计及可再生能源出力和负荷预测不确定性,考虑区域内发电、储能、需求侧多种调度响应资源,采用多场景随机规划方法建立区域能源互联网的源-荷-储两阶段协调优化模型。日前考虑电价制定,以总社会福利最大为目标,确定第二天电价策略、需求侧响应情况及机组运行计划。日内以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对日前机组运行计划进行修正。算例证明所提出模型及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发电侧与需求侧的响应特性,有效实现区域能源互联网系统的协调优化,保证系统的运行经济性和可靠性。

考虑系统与用户双侧协同的区域多能源系统运行优化 下载:81 浏览:485

魏纯晓1 陈晔1 王燕敏2 刘宗歧1 李月乔1 华科3 崔怀宇4 王君莹5 《电力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IMES)中设备类型日益丰富使多种能源交互过程复杂,也对运行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区域能源运营商为主体,在系统侧和用户侧同时利用了IMES的多能互补特性,建立了双侧协同运行优化模型。IMES根据实时能源价格以及用户负荷需求曲线进行日前优化,系统侧在优化供能设备出力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调节能源转换设备的分配因子来提高系统中多种能源需求的匹配度;并在用户侧的综合能源需求响应中加入用能替代来提升用户侧可响应容量。最后,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并通过算例验证,计及用能替代的系统与用户协同优化实现了内部供能设备的高效运行,有效降低了运营商的用能成本,增加了收益。

区域能源互联网多能系统规划决策关键技术及应用 下载:76 浏览:499

张利军1 徐晨博1 范娟娟2 袁翔1 徐汶3 庄峥宇1 《电力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在剖析能源互联网发展新趋势基础上,深入分析区域能源互联网多能系统的发展挑战并对多能系统的规划决策技术开展深入研究,针对多能系统中多能能量规划、响应建模、系统多能节点调度分析与系统运行发展评价等现实需求设计了求解办法。同时,构建了基于"大云物移"新技术的信息通信支撑体系,实现多能系统的信息互通与共享。并以浙江能源互联网实际需求为基础,对能源互联网多能系统规划决策关键技术进行了案例验证,以此为基础搭建了能源互联网多能系统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架构,包括业务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与系统布置等,为能源互联网多能协同规划、优化控制与科学评价的系统实现提供了参考。

基于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的区域能源互联网两阶段协同调度 下载:73 浏览:482

殷红旭 刘春秀 赵金勇 耿洪彬 李仟成 《电力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为解决系统内风光可再生能源及冷热电负荷的不确定性造成的运行困难,实现机组出力的精确化和平滑控制,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的两阶段区域能源互联网协同优化策略,将优化调度分为日前和日内两个阶段。在日前调度阶段,以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系统经济调度机组组合模型;在日内优化阶段,采用自适应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基于各机组的实际运行状态,以前一阶段优化调度出力为参考,对未来有限时域内系统各机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滚动修正,消除不确定性的影响,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幼儿教育中科学活动区域的设计策略研究 下载:166 浏览:2675

王宁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幼儿正是智力启蒙的黄金时期,也是幼儿对外界事物产生初步认知的阶段,对幼儿日后的成长与性情具有关键的影响。科学活动区域是幼儿在班级之中开展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地点,教师必须重视科学活动区域的设计与应用,为幼儿打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布置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充分满足幼儿在成长过程之中的心理需求。通过在区域之中科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促使幼儿自主地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教师也可以通过科学活动区域对幼儿产生更具体、更全面的认知,充分发挥科学活动区域的功效,推动幼儿的健康全面成长。

基于龙舟文化的区域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下载:154 浏览:1563

黎咏华 杨迎春 江新云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龙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在新时代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以汨罗地区中小学为例,旨在探讨端午龙舟文化在汨罗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了汨罗中小学的实践现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和建议,以期促进学生劳动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经贸英语教学改革探究——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 下载:62 浏览:214

刘宁 李海秋 《英语教学》 2019年1期

摘要:
区域经济发展对地方贸易人才需求有深刻的影响,掌握流利的英语和经贸专业知识,精通贸易流程和对外经贸交往技巧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所需。本文分析地方高校经贸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明确经贸英语课程教学特点和目标,探讨应用型的经贸英语教学模式。

基于政校企协同的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耦合机制研究 下载:68 浏览:435

肖荣辉1 田瑾2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5期

摘要:
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高职教育是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仍存在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不相适应的地方,存在合作育人流于形式、动力不足、意愿不强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构建政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政校企协同监督与保障体系,改革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参与构建政校企协同人才供需联合体,实现政校企深度融合,有利于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区域高校创新联动策略探究 下载:68 浏览:452

陈慧星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11期

摘要:
长三角高校的联动,面临行政壁垒难以破除、组织机构内部动力不足和人才资源效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对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高校创新联动的制度建设、组织机构运行和人才资源供给的分析,高校创新联动应采取"完善制度建设,提供创新发展保障;协调组织运行,构建创新发展系统;激活智力资源,增强创新发展活力"等策略。

皮燕麦新品种蒙燕3号的选育及农艺性状分析 下载:49 浏览:248

张志芬 付晓峰 刘俊青 杨海顺 《农业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蒙燕3号为皮燕麦新品种,通过传统杂交选育而成。2009—2011年在内蒙古、河北、新疆、青海、吉林等省(自治区)的8个试点进行多年多点试验,其平均产量4 190.7 kg/hm2,比对照青引1号增产16.1%;2013年在河北张北县、新疆奇台县、山西右玉县、内蒙古武川县4个试点进行生产示范试验,其平均产量为3 736.5 kg/hm2,比对照青引1号增产29.20%。蒙燕3号在内蒙古武川县、甘肃合作市、青海西宁市试点产量较高,可在上述试点及与此相近生态区域种植。该品种2015年通过小宗粮豆鉴定委员会认定,命名为蒙燕3号(编号2015019)。

福建区域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研究 下载:83 浏览:461

翁景德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国家在近年来已经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扶贫政策,大力推动农村地区的改革发展。目前,福建区域许多农村的经济实体运营状况不佳,农村改革滞后发展,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经营管理效能的低下,产业体系不完善导致的,使得这些地区对资金、资本、信息流的吸引力持续走低,为了改变现状,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

面向区域产业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研究 下载:45 浏览:465

杜永红 《中国教育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宗旨,对接区域产业是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有效的内在动力。因此,要做好应用技术型大学与区域产业对接的发展规划,以区域产业特点为根基,实施专业结构调整;依托优势产业,建设"产业—专业"对接的专业集群;以加强内涵建设为核心,着力分批分级打造一流专业。以"专业—产业"对接为导向,深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契合区域产业发展为目标,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构建与区域产业契合度评测指标,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小麦绿色高产种植技术 下载:66 浏览:454

高俊民 《农业研究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小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从古至今,一直是我国人民餐桌上的主食之一,小麦具有其他食物无可比拟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人口和耕种地面积的比例明显过低,加上我国的小麦的种植一直依赖老一辈人的经验,而不及时科学技术进行更新换代,所以我国小麦的产量一直没有明显提升。所以我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粮食供给并没有满足需要,我国闹饥荒的人比比皆是,随着人们对技术的认可,我国开始进行小麦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活动。

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结构性差距指数分析 下载:43 浏览:509

李硕豪 王婉玥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1期

摘要:
运用结构性差距指数测度我国高等教育的区域发展水平发现,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内涵性差距突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总体上自东向西呈阶梯式下降态势;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但也存在"高地",中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存在结构性凹陷。为促进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应采取突出国家在场,重构高等教育治理新格局;借助梯度推移作用,积极实施内涵式发展;组织知识联盟,激发内部活力;出台法律支持,夯实发展保障等措施。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研究的趋势分析——基于CNKI数据库(1997—2018年)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下载:76 浏览:511

付从荣 刘晶晶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为探究我国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研究现状,选取1997—2018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581篇以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为主题的期刊论文,以文献计量学为研究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关键词知识图谱。经研究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有: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和互动发展;突现关键词主要集中在2016—2018年;协同发展成为未来一段时间该领域的关注重点。

新型组织结构视域下区域开放大学社区教育供给服务研究 下载:83 浏览:499

崔珍珍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区域开放大学加强社区教育供给服务,对于满足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服务于社区教育的区域开放大学新型组织结构具有独特组织文化、系统内部紧密协作、组织结构相对独立、开放和灵活应变等特征。从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推进能力和提高整合能力等方面构建供给目标实现路径,实施"因人而异"提供教育供给服务、"因时而异"关注供给内容和方式、"因地制宜"发掘特色供给资源和"因势利导"提升整合服务能力等供给策略,能够切实提升区域开放大学从事社区教育供给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京津冀区域高校联盟建设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下载:87 浏览:515

李旭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12期

摘要:
作为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统筹的主要抓手,区域高校联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三年来京津冀区域已建成九大高校联盟,呈现出以专业或行业为中心、体量较小、以协议方式结盟、合作框架较全面等特点,但也显露出形式大于内容、主体参与热度不均、联盟伙伴责任分担不均、组织与行动框架不明晰等问题。这主要源于三地资源不均、发展落差显著、利益复杂、制度壁垒及统筹不足等因素。鉴于此,京津冀高校联盟亟待从"分散"走向"统筹",从"上位"走向"下位",从"目标导向"走向"问题导向",从"硬环境共建"走向"软文化共鸣"。

基于两种对虾参考基因组的中国明对虾性别分化区域初步探查 下载:70 浏览:464

王琼1,2 李健1,2 何玉英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6期

摘要:
中国明对虾是我国最重要的养殖虾类之一。性成熟后的中国明对虾在生长和体色上表现出性别二态性。为了探查基因组上潜在的性别分化相关区域,对中国明对虾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分别使用中国明对虾基因组和其近缘物种凡纳滨对虾的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计算了雌雄中国明对虾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以筛查基因组上的性别分化相关区域。当使用中国明对虾参考基因组时,有约89%的中国明对虾测序读段全部或部分比对到中国明对虾参考基因,覆盖度大约为84%。基因组上Fst出现较多杂乱的峰,其中LG5的Fst值整体呈升高的趋势,另外LG13、LG17及LG35均有Fst指数相对较高的区域。而当使用凡纳滨对虾参考基因组时,有约60%的中国明对虾测序读段全部或部分比对到凡纳滨对虾参考基因,覆盖度约为52%。Scaffold2550和Scaffold3683上分别有2个最显著的峰。将雌雄中国明对虾转录组测序数据与凡纳滨对虾的参考基因组比对后,获得了中国明对虾的粗略表达谱,挖掘出了丰富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了前述2个Scaffold上的基因表达情况。在Scaffold2550上,有2个肌肉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有3个性腺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在Scaffold3683上,有4个性腺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全部都是雄性高表达,且都位于Fst峰值区域,其中2个基因编码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相关蛋白1(peripheral-typ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1),参与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推测这两个雄性高表达基因参与了雄虾的性别特异性生理机制,与雄性生殖功能相关,在性别分化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本研究初步筛选到了与中国明对虾性别分化相关的区域和基因,为中国明对虾性别二态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