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自拟补益散结饮辅助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耐受性与营养水平的影响
下载:49 浏览:454
摘要:
探讨自拟补益散结饮辅助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及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8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实施肠内营养混悬液支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补益散结饮辅助疗法。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变化、营养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肠内营养耐受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免疫功能及营养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采用自拟补益散结饮辅助治疗,有效改善患者免疫系统,提高营养状态,效果显著,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网络合作型延续护理在前列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86 浏览:404
摘要:
探讨网络合作型延续护理在前列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前列腺癌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前列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网络合作型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网络合作型延续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前列腺癌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临床上值得推广。
癌症终末期患者谵妄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20 浏览:438
摘要:
调查癌症终末期患者发生谵妄的现状,探讨其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为谵妄的早期评估和筛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3月入住安宁病房的癌症终末期患者资料,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癌症终末期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31例癌症终末期患者,发生谵妄139例,发生率6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织体力状态评分、姑息预后指数评分、药物类型(阿片类、苯二氮类、皮质类固醇类)、多药合用(使用药物≥3种)、症状(感染、睡眠障碍、便秘、缺氧、癌性恶病质)、肝或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脑转移、活动受限等与癌症终末期患者发生谵妄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阿片类药物(OR=1.477)、感染(OR=3.782)、睡眠障碍(OR=4.209)和姑息预后指数评分(OR=6.285)是癌症终末期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癌症终末期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使用阿片类药物、感染、睡眠障碍、姑息预后指数评分增高可诱发谵妄,临床医护人员应早期评估和筛查这些影响因素,以降低谵妄的发生率。
互动达标理论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36 浏览:2992
摘要:
目的:此次针对乳腺癌病患术后进行康复护理过程当中应用了互动达标理论,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状态进行分析和论述。方法:选取院内确诊并接受治疗和康复护理的乳腺癌病患,共计97名为主要研究对象,收治时间范围在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两年时间内。将其分作两组之后,分别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康复指导。结果:两组病患接受差异性康复训练后的相关指标数据比对见正文表格处。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均是应用了互动达标理论的观察组数据占优势。结论:通过此次研究中两组病患应用差异性康复护理,最终的指标数据比对可以看出,应用了互动达标理论的观察组数据占优势,更能达到预期理想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状态,值得相关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以期更好为乳腺癌病患的术后康复护理提供合理的技术支撑。
乳腺癌患者延续护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下载:12 浏览:445
摘要:
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构建并应用乳腺癌患者延续护理评价体系。方法基于文献研究,结合奥马哈系统、专家会议拟订乳腺癌患者延续护理评价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29名来自乳腺癌医疗、护理领域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形成乳腺癌患者延续护理评价体系。选取61例乳腺癌患者对延续护理评价体系内容进行重要性评定,确定内容后应用于30例乳腺癌出院患者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0%和93.5%,第2轮专家函询中专家权威系数为0.844,一、二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300和0.195(P<0.001),专家、患者评定意见均趋于一致,最终构建的乳腺癌患者延续护理评价体系包括8个模块、63个评价指标。临床初步应用后,30例患者中有29例认为实用,转接单位的15名护理人员均认为实用。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乳腺癌患者延续护理评价体系内容科学、合理,可为乳腺癌患者延续护理服务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
乳腺癌患者延续护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下载:11 浏览:398
摘要:
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构建并应用乳腺癌患者延续护理评价体系。方法基于文献研究,结合奥马哈系统、专家会议拟订乳腺癌患者延续护理评价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29名来自乳腺癌医疗、护理领域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形成乳腺癌患者延续护理评价体系。选取61例乳腺癌患者对延续护理评价体系内容进行重要性评定,确定内容后应用于30例乳腺癌出院患者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0%和93.5%,第2轮专家函询中专家权威系数为0.844,一、二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300和0.195(P<0.001),专家、患者评定意见均趋于一致,最终构建的乳腺癌患者延续护理评价体系包括8个模块、63个评价指标。临床初步应用后,30例患者中有29例认为实用,转接单位的15名护理人员均认为实用。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乳腺癌患者延续护理评价体系内容科学、合理,可为乳腺癌患者延续护理服务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
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下载:21 浏览:371
摘要:
建立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体系,为评价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询文献、临床调查,初步形成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体系。运用Delphi专家函询法对21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合专家建议最终确立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体系。结果 21名专家年龄(43.62±5.56)岁,工作年限(19.90±7.79)年,高级职称人数占66.67%。2轮专家应答率分别为95.5%、100%,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40、0.852,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430,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19~5.00,变异系数为0~0.20。最终确定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结论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科学,可行性和实用性较好。
不同麻醉方法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皮质醇,IL-6影响程度分析
下载:322 浏览:3783
摘要:
目的:分析在宫颈癌根治术中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对于患者血清皮质醇(COR)以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情况。方法:病例抽取时间为2012年1月~2021年12月,地点为我院,诊断结果均为宫颈癌,术式均为择期宫颈癌根治术,病例数量60例,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为30例,观察组患者术中麻醉方式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术中麻醉方式为靶控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于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苏醒情况以及围手术期的血清COR、IL-6水平等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后1h、1d以及3d的VAS评分2组相比均差异甚微P>0.05;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呼吸恢复、拔管、呼之睁眼以及定向力恢复等各项时间均为观察组较短P<0.05;T0时2组血清COR、IL-6水平相比差异甚微P>0.05,与对照组相比T1、T2以及T3时血清COR、IL-6水平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在宫颈癌根治手术中给予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更有利于提升整体麻醉质量,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加快患者术后苏醒,且能够降低对血清COR、IL-6水平的不良影响。
Orem自理模式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67 浏览:255
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及在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中的应用
下载:12 浏览:407
摘要:
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方法设计压力传感器控制胸带压力。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55例为实验组,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57例为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应用压力传感器控制胸带压力,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控制胸带压力。结果实验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积液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实验组皮瓣坏死发生率、平均日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压力传感器控制胸带压力可以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自拟补益散结饮辅助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耐受性与营养水平的影响
下载:44 浏览:240
摘要:
目的探讨自拟补益散结饮辅助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及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8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实施肠内营养混悬液支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补益散结饮辅助疗法。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变化、营养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肠内营养耐受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免疫功能及营养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采用自拟补益散结饮辅助治疗,有效改善患者免疫系统,提高营养状态,效果显著,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广西柳州地区9810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下载:84 浏览:527
摘要:
目的分析广西柳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结果,为HPV疫苗在柳州地区的应用提供流行病学参考。方法提取患者样本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HPV亚型。结果 9 810例样本中检出HPV阳性样本1 396例,阳性检出率为14.23%;检出HPV高危型1 001例(10.20%),HPV低危型395例(4.03%);在不同年龄段中,HPV检出率最高为<20岁组(59.46%),最低为>60岁组(0.00%);1 396例HPV阳性样本中,单一检出1 202例,混合检出147例(以双重检出为主)。结论广西柳州地区HPV分布有型别和年龄差异,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的HPV疫苗。
网络合作型延续护理在前列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77 浏览:293
摘要:
目的探讨网络合作型延续护理在前列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前列腺癌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前列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网络合作型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网络合作型延续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前列腺癌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临床上值得推广。
TFCP2/YAP转录复合体调控蛋白CPE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
下载:91 浏览:526
摘要: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CP2(TFCP2)/Yes相关蛋白(YAP)转录复合体调控蛋白——羧肽酶E(CPE)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47例HCC患者、42例乙型肝炎患者、29例胃癌患者及10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血清CPE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PE mRNA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CPE、TFCP2及YAP蛋白表达,双荧光报告实验检测CPE启动子基因的活性。CPE与甲胎蛋白(AF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PE和AFP诊断HCC的价值。结果过表达YAP或TFCP2可促进CPE mRNA及蛋白的表达,而YAP和TFCP2共同过表达可明显促进CPE mRNA和蛋白的表达。YAP或TFCP2的敲减可抑制CPE mRNA和蛋白表达,而YAP及TFCP2共同敲减可明显抑制CPE mRNA和蛋白的表达。CPE启动子区域存在TFCP2结合基序,突变该基序后,TFCP2和YAP对CPE启动子的调控作用丧失。HCC组血清CPE水平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组、胃癌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乙型肝炎组、胃癌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E与AFP、ALT、AS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4、0.454、0.351,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PE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7,明显高于AFP的AUC(0.679)。结论 CPE在HCC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HCC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
福州地区体检女性HPV感染及基因亚型分析
下载:95 浏览:506
摘要: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基因亚型分布特点,为该地区宫颈癌的预防、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7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18 542位体检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样本,采用通用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流式荧光杂交分型法检测HPV的27个基因亚型。结果18 542例样本中HPV阳性2 902例,阳性检出率为15.7%。27个基因亚型均被检出,高危型居前4位的依次为52、58、53和16型,低危型居前4位的依次是61、81、44和55型;单一感染2 267例(78.1%),二重感染493例(17.0%);不同年龄段女性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州地区体检女性HPV感染高危型别为52、58、53和16型,以单一感染和二重感染为主。加强对50岁以上女性的HPV筛查工作,对于宫颈癌的预防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7种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检测性能评估
下载:89 浏览:498
摘要:
目的通过对17种常用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FIT)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估,探讨结直肠癌筛查假阳性率较高的原因。方法以模拟粪便为样本,配制14个不同浓度的检测样本。采用17种FIT对模拟粪便样本进行检测,编号1~15为定性FIT,编号16~17为定量FIT。由7名操作人员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2种定量FIT由其中2名操作人员采用Luminex200多功能流式点阵仪与OC-Sensor全自动便潜血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结果共收集1 666份样本进行检测,11种定性FIT试剂阳性率高于理论阳性率(P<0.005),16、17号定量FIT试剂阳性率与理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6=0.43,P17=0.21),其粪便样本血红蛋白水平与理论浓度呈高度相关(r16=0.88,P<0.000 1;r17=0.92,P<0.000 1)。定性FIT的敏感性可达100.00%,且11种定性FIT的Kappa值均<0.40。16、17号定量FIT的敏感性均为86.21%,特异性分别为88.24%和97.06%,Kappa值分别为0.73、0.80。结论定性FIT成本低且操作方便,但缺乏对粪便取样量及稀释液的统一标准,实际阳性判断值低于预设阳性判断值,特异性低。定量FIT成本较高,但不易受人为主观判断影响,特异性相对较高。
健脾活瘀方抑制IL-6/JAK1/STAT3信号通路抗胃癌前病变的机制研究
下载:33 浏览:261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活瘀方对胃癌前病变大鼠白介素6介导的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1/STAT3)通路的影响,探讨该方干预胃癌前病变及阻断"炎-癌"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替普瑞酮组和健脾活瘀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单功能烷化剂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乙醇、雷尼替丁、0.9%氯化钠造模,造模时间为30周,各组采用相应药物治疗10周后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观察胃窦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IL-6水平;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胃黏膜JAK1、STAT3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黏膜JAK1、STAT3、生存素(Survivin)、原癌基因(cancer-myc,c-Myc)、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3)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萎缩及异型增生改变,且JAK1 mRNA及STAT3 mRNA水平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活瘀方高剂量组未见萎缩及异型增生,中剂量组及替普瑞酮组未见异型增生但有萎缩,低剂量组有轻度异型增生及萎缩,且各组的JAK1 mRN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健脾活瘀方高、中剂量及替普瑞酮组的STAT3 mRNA水平降低(P<0.05);与替普瑞酮组比较,健脾活瘀方高剂量组的JAK1 mRNA及STAT3 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IL-6、JAK1、STAT3、Survivin、c-Myc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但SOCS3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健脾活瘀方高、中、低剂量组的JAK1、STAT3、Survivin、c-Myc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SOCS3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与替普瑞酮组相比,健脾活瘀方高、中剂量组JAK1、STAT3、Survivin、c-Myc、SOCS3蛋白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健脾活瘀方能够干预胃癌前病变,具有阻断炎-癌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干预IL-6/JAK1/STAT3通路有关。
Hippo/YAP信号通路调控蛋白ACAN作为新型肝细胞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研究
下载:82 浏览:518
摘要:
目的探讨Hippo/Yes相关蛋白(YAP)信号通路调控蛋白——聚蛋白聚糖(ACAN)诊断肝细胞肝癌(HCC)的价值。方法检测156例HCC患者、33例乙型肝炎患者、31例丙型肝炎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26例结肠癌患者、19例肺癌患者、22例胃癌患者、20例乳腺癌患者及10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ACAN水平。将过表达YAP载体、YAP-shRNA慢病毒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系Bel-7402和SMMC-7721。将过表达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TEA域家族成员(TEAD)、α珠蛋白转录因子CP2(TFC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载体分别单独转染及与YAP共转染Bel-7402和SMMC-7721细胞,检测ACANmRNA的表达,评价不同载体对ACAN野生型及突变型启动子的影响。同时评价ACAN和甲胎蛋白(AFP)对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HCC组ACAN水平明显高于胃癌组、结肠癌组、乳腺癌组、肺癌组、乙型肝炎组、丙型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P=0.000),而其他各组之间ACAN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YAP后ACAN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而YAP敲除后ACAN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其他转录因子(TEAD、TFCP2及RUNX2)比较,过表达CREB及共转染CREB和YAP可促进ACAN mRNA表达(P<0.01)。野生型ACAN启动子受CREB、YAP影响,而突变型ACAN启动子则不受影响。ACAN与AF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2、0.517、0.443,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ACAN和AFP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8、0.661;ACAN诊断Ⅰ~Ⅱ期HCC、Ⅲ期HCC的AUC分别为0.903和0.993。结论 ACAN对HCC的诊断效能略优于AFP,且对晚期HCC的诊断效能优于早期HCC。ACAN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发挥重要作用,或可作为一种新的HCC血清肿瘤标志物。
核医学在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57 浏览:485
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手术 患者护理的效果
下载:267 浏览:2982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10-2020.10月,2年内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胃癌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40例,实施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指导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效率、自我护理能能力、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能力,促进肠胃功能恢复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