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恶劣环境监控的双核多频传感器节点的设计 下载:53 浏览:450

程发 张加鹏 《天线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针对恶劣环境下无线传感器节点所面对的瞬时大数据量接收和发送这一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处理器双频通信的无线传感器节点设计方案。通过将数据采集及节点间相互通信分配到功能相互独立的处理器,来提高系统对瞬时大数据量的处理能力。并提出一种基于不同频段切换的通讯方案,在普通环境下使用2.4GHz高频低能耗频段,而在特定环境下切换至适应能力强的433MHz频段以保证正常通信。在大量恶劣环境下瞬时高数据量的仿真环境中,该方案得到了极佳的实时数据处理能力及通信保持能力。

级联L-C抑制寄生效应的方向回溯天线带通滤波器 下载:59 浏览:461

臧建国 刘文平 闫述 《天线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在PON阵型方向回溯天线中,需要在原位消除带通滤波器的固有寄生效应。采用级联L-C等效电路实现的3GHz内的低通特性,在通带2.4-2.5GHz范围内,带内衰减小于2dB,起伏小于1dB,2.2GHz以下以及2.7GHz以上衰减大于40dB,寄生通带处的衰减达到了50dB,有较高的滤波选择性。改变L-C结构的谐振点后,可用于其他频段的PON方向回溯天线。对其他场合下有较高带外抑制要求的混频器、放大器等,级联L-C结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一种新型的Hilbert分形RFID标签天线 下载:51 浏览:448

倪静 闫述 《天线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随着射频识别技术研究的迅速发展,寻求具有尺寸缩减特性的天线结构成为RFID设计的实际需要,Hilbert分形结构是天线小型化设计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本文论述了Hil-bert分形天线的基本原理,对弯折偶极子天线采用Hilbert分形结构进行小型化设计,并对实物进行仿真。经测试与仿真后结果表明:标签天线尺寸约为25.6mm*16.2mm,工作在中心频率915MHz处,增益达到2.19dB,相对阻抗带宽为90MHz。天线能保持较好的工作性能,可应用于酒瓶盖防伪RFID标签中。

智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及其启示 下载:70 浏览:492

张广兵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2期

摘要:
智利在依托全国性教育信息化计划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方面独具特色,采取了"先基础后应用,再专题研讨""将培养内容融入专题研讨会""关注技术的教育应用,而非技术本身"等培养策略,制定有"政府主导,高校参与"和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协同共进等保障措施。在丰富、完善培养策略与保障措施方面,智利的实践经验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混合式教学情境下生成性资源的进化与促进策略 下载:58 浏览:446

魏华燕 余亮 弓潇然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1期

摘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学的主要方式。由于混合式教学情境既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又与在线教学有所区别,因此生成性资源在混合式教学情境中的进化方式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通过分析、对比传统课堂教学情境与在线教学情境生成性资源的特点,归纳总结出混合式教学情境下生成性资源的特征,并根据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构建出生成性资源的进化模型,进而提出生成性资源进化的促进策略。

移动学习环境下教师备课教学系统设计研究 下载:78 浏览:501

杨文阳1 胡卫平2 于晓1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8期

摘要:
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来设计教师备课教学系统,着力解决教学设备调用、多样化教学资源集成、复杂教学场景适配等问题,特别是体现教师教学应用的灵活性、便捷性,支持师生之间互动,满足教师备课、授课及个人研修的多种需求,这是教育信息化技术研发或推广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对话理论为基础,针对教师信息化备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移动学习环境为设计出发点,提出了基于移动学习环境的教师备课教学系统,并对该系统的应用环境和功能模块作了详细设计与分析。该系统可最大程度地释放教师潜能,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升大学课堂教学质量。

国外ICT支撑下的科学学习环境研究进展 下载:78 浏览:270

杨文阳1 胡卫平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6期

摘要:
随着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ICT在学校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和深入。ICT支撑下的科学学习环境在培养学习者的科学认知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文章基于ICT支撑下的科学学习环境的概念和作用,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国外ICT支撑下的科学学习环境最新研究成果,将该环境分为三类:基于CSCL(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计算机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的科学学习环境、基于TMBI(Technology-enhanced Modeling-based Instruction,技术支撑下的建模教学)的科学学习环境以及基于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和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的科学学习环境,重点对各种环境的作用、特点、研究趋向及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为我国科学教育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结构模式研究与分析 下载:77 浏览:422

瞿治国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1期

摘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摘要:软件工程专业是大学本科计算机学科中一个重要专业分支,是现代信息化产业发展、网络通信及相关软件产业发展的直接产物。当前,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的软件工程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需求缺口和亟待程度也与日俱增。因此,认真研究软件工程专业当前发展现状、发展定位、课程模式以及相关弱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是有重要意义的。

雷达天线伺服系统动力分析与联合仿真 下载:57 浏览:469

白诚1 季树滨2 郭超平1 李源1 《天线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本文以雷达伺服系统俯仰轴以及方位轴的运动控制的研究为例,探讨了多刚体系统参数化建模,以及ADAMS和MATLAB相结合的联合仿真方法。利用ADAMS建立的模型便于改变参数,为进一步优化雷达天线的结构奠定了基础。设计的联合控制方案完成了复杂系统的控制仿真。

不同制作工艺益母草中成药红外光谱无损鉴别研究 下载:84 浏览:494

胡潇1 张秋莲2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建立益母草中成药的红外光谱快速鉴别方法。方法:以益母草碱对照品红外谱图为依据,采用红外光谱法结合二阶导数光谱分析3种不同制剂(颗粒状、膏状、胶囊)的益母草中成药质量及益母草药材的红外特征谱峰。结果:不同制剂益母草中成药及益母草药材的一维和二阶导数红外谱图都有表征益母草碱的特征峰,但其红外光谱及其特征峰相对强度皆有不同,表明不同制剂益母草中成药的组成及益母草碱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益母草颗粒在1 095、1 024、955 cm-1的益母草碱特征峰较显著,益母草膏在1 575、1 538、1 090、1 047 cm-1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而益母草药材与益母草胶囊在1 700、1 668、1 652 cm-1特征吸收峰十分尖锐。结论:通过红外光谱技术,可快速无损鉴别不同制剂的益母草中成药质量。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乳腺癌分类应用研究 下载:100 浏览:1157

童璐瑶 李文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为探索诊断和治疗乳腺癌的新思路,本文以乳腺癌数据集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乳腺癌分类预测模型。结果显示,结合BP神经网络能够较好地解决非线性的映射问题,BP神经网络模型在乳腺癌分类任务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为乳腺癌的分类、预测问题提供了建设性的依据。

慕课学习情况分析研究——以《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为例 下载:159 浏览:2046

沈君凤 潘永才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1年12期

摘要:
《信号与线性系统》慕课已上线四年,完整运行11个教学周期,获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现针对近几年在慕课运行期间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总结学生的学习规律、对慕课教学内容的诉求、和教师的沟通、对慕课资源的需求等,进而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革,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使学生在该慕课中受益更多,同时提高该慕课的质量,提升教师的授课效果。

新工科背景下《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下载:216 浏览:2335

沈君凤 潘永才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1年9期

摘要: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对《信号与线性系统》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从内容、渠道、队伍、评价四个方面来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下载:168 浏览:1774

王丽辉 张娜 金传洋 肖凌云 《国际科技论坛》 2023年11期

摘要: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学生基础差异性较大、课程内容多学时少、学生很难学以致用等问题,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等方面入手,突出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充分调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根据连续两学期的实施情况和反馈意见,该课程的改革效果良好。

面向智能制造的研究生信息技术前沿课程研究 下载:124 浏览:794

​姜晓恒 卢洋 贺硕 徐明亮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面向智能制造的研究生信息技术前沿课程研究,旨在应对智能制造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对当前研究生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深入思考与改革。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实际项目驱动为核心的“实践引领、理论支撑、前沿探索”的三位一体研究生信息技术前沿课程方案,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激发探索兴趣、点燃科研热情、提升实践能力,最终成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与实践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为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持续进步与产业升级贡献智慧与力量。

数字逻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下载:267 浏览:2911

王得芳 《国际科技论坛》 2022年1期

摘要:
本文介绍了数字逻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的主要知识点,综述了实验教学平台设计思想,分析了实验教学组成部分与方法,从应用角度出发,探究了仿真实验教学的具体实践活动,目的是提高我校的实验教学质量,也为今后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创新型教学模式 下载:367 浏览:2750

​丁岩 张宇昕 王睿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思维创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把计算思维的培养融合在理论教学中,并结合多种教学模式,为建设立体化混合式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为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提供有效支撑。

大学计算机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下载:19 浏览:243

李曼 孙赢盈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4年12期

摘要: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方向,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限,推动了在线教育与线下课程深度融合。然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并非简单叠加,而是需要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等方面创新与调整,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是应对当前教育变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计算机通信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分析 下载:28 浏览:354

楚志鹏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4年9期

摘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同时,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且逐渐形成一种无法抵抗的潮流,使得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更加便捷,推动了社会发展。目前,电子信息技术逐渐引入人工智能,互相促进与发展,其实践意义重大。

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1 浏览:277

冯利民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4年7期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被重视。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增强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增加,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辅助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处理、分析和利用这些海量的数据,为教学发展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持。就此,文章简要探讨其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相关应用,以便能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好地发展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