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原位微米/纳米TiC颗粒弥散强化304不锈钢的高温蠕变特性
下载:57 浏览:400
摘要:
以304SS不锈钢为母合金采用原位合成工艺制备微米/纳米TiC颗粒弥散强化304不锈钢(TiC-304SS强化钢),研究了强化钢和母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结果表明:原位生成的TiC颗粒大多呈多边形,在母合金中均匀分布且与其良好结合。TiC颗粒的加入对强化钢的母合金晶粒有明显的细化作用。在700/100 MPa蠕变条件下母合金304SS蠕变后晶粒明显长大,且沿应力方向拉长。而TiC颗粒的加入抑制了母合金晶粒的长大,阻止了蠕变变形。显微组织和蠕变性能的结果表明,在强化钢和母合金的蠕变过程中位错的运动符合位错攀移机制。但是与304SS母合金相比,TiC颗粒的加入提高了TiC-304SS强化钢的蠕变表观应力指数和蠕变激活能。门槛应力、载荷传递和微结构的增强,是Ti C-304SS强化钢的蠕变增强特征。
铝锂合金原位拉伸断裂行为研究
下载:65 浏览:467
摘要:
采用OM,SEM,TEM及拉伸试验机等测试分析手段对T3和T6两种状态的铝锂合金的组织特征及拉伸行为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原位观察试验方法对拉伸试样的组织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组织分析表明,T3态铝锂合金主要强化相是弥散细小的δ′相,T6态铝锂合金主要析出相是δ′相、θ′相以及部分小尺寸T1相.原位拉伸结果表明:T3铝锂合金晶内出现大量滑移带,随拉伸应变的增大,滑移带越来越粗大,并出现交叉滑移,裂纹在粗大第二相及滑移带交叉位置萌生并沿滑移带扩展;T6态铝锂合金晶内滑移带相对较少,裂纹主要形成于粗大第二相及晶界位置并沿晶界及第二相扩展;T3态铝锂合金中δ′相与基体共格,易被位错切过,因此断口主要为滑移剪切穿晶断裂形貌;T6态铝锂合金中部分T1相在位错作用下发生变形,对位错阻碍作用较强,断口分层严重,存在大量沿晶二次裂纹,以沿晶断裂为主.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全腔镜下Studer原位新膀胱术的护理
下载:52 浏览:510
老年膀胱癌患者行无管化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围术期护理
下载:57 浏览:497
海底原位在线观测节点电能管理系统设计
下载:47 浏览:445
硫氰酸红霉素原位杀藻的生态学效应
下载:47 浏览:352
摘要:
为明确杀藻剂作用下生态围隔内蓝藻及微囊藻丰度、底泥微囊藻毒素(MCs)含量及关键水化学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在蓝藻水华暴发期的淡水鱼类养殖尾水循环渠中,开展了硫氰酸红霉素原位杀藻的生态学效应研究。试验设置4个浓度(0.25、0.5、1、2mg/L)的硫氰酸红霉素处理组和1个未添加硫氰酸红霉素的对照组,每组设3个平行,试验共进行10d。结果表明:硫氰酸红霉素对生态围隔内蓝藻及微囊藻具有强烈的抑杀效应,试验结束时对蓝藻及微囊藻抑杀率均达99%以上;硫氰酸红霉素作用过程中生态围隔内底泥MCs含量呈现明显的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最高值出现在第2天,MC-RR含量为2.58μg/g,MC-LR含量为3.39μg/g;使用硫氰酸红霉素应急抑杀蓝藻后,水体中NO2--N、NO3--N、NH4+-N及CODMn含量短时间内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尤以NH4+-N与CODMn含量升高较为明显。综合考虑杀藻效果、底泥中MCs储积量及关键水化学指标变化规律,建议养殖生产中使用≤0.25mg/L硫氰酸红霉素应急杀灭蓝藻,并在抑杀蓝藻后及时增氧、泼洒解毒剂及微生态制剂。
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护理
下载:66 浏览:418
牡蛎疱疹病毒(OsHV-1)间接原位杂交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下载:88 浏览:520
摘要:
为建立实现牡蛎疱疹病毒(OsHV-1)在贝类宿主组织中的精确定位方法,基于原位杂交PCR (ISPCR)技术建立了OsHV-1的间接原位杂交PCR (indirect ISPCR)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OsHV-1在魁蚶主要器官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首先选择适合原位杂交PCR的引物,在载玻片上实现对原位固定靶组织内病毒DNA的稳定、特异扩增,然后与使用相同引物制作的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最后通过免疫酶标技术显示样本内OsHV-1的组织分布。为了达到最佳检测效果,对间接ISPCR的扩增循环数以及组织消化的蛋白酶K浓度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适PCR扩增循环数为20,蛋白酶K浓度为20μg/mL。利用经优化的间接ISPCR检测方法,对OsHV-1在魁蚶外套膜、鳃、肝胰腺、斧足和闭壳肌5个样本中的组织分布情况和亲嗜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病毒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魁蚶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浸润的血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肝胰腺和鳃浸润的血细胞、斧足和闭壳肌中坏死肌肉细胞的细胞核中。本研究建立的间接IS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和精确定位的优点,通过组织切片上显示的病毒核酸阳性信号,能判别OsHV-1在不同组织部位的分布特点和受感染的细胞类型;适用于OsHV-1感染的确诊、病毒对不同组织器官的亲嗜性、病毒侵染途径和致病机理等相关研究。
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护理
下载:69 浏览:354
杂交三倍体泥鳅GISH技术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下载:52 浏览:174
摘要:
为研究杂交三倍体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形成机制,探寻其产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通过对GISH的多项试验参数进行优化,建立杂交三倍体泥鳅GISH技术反应体系,并对天然四倍体泥鳅(4n=100)与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2n=48)正、反杂交后代进行GISH分析。结果表明:杂交三倍体泥鳅GISH技术反应体系中,探针DNA在温度为105℃、持续时间为2 min时,片段化后探针DNA片段长度为500~1000 bp;封阻DNA在温度为110℃、持续时间为10 min时,片段长度为100~500bp;标记后的探针DNA与片段化后的封阻DNA混合比(P/B)在1∶25和1∶50时均可以得到较好的杂交信号;以大鳞副泥鳅全基因组DNA为探针DNA、天然四倍体泥鳅全基因组DNA为封阻DNA,与二者正、反交后代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试验,结果显示,来源于亲本大鳞副泥鳅24条染色体在着丝点处均有杂交信号,无杂交信号染色体50条,来源于亲本泥鳅。该研究结果不仅为杂交三倍体泥鳅后代的鉴定提供了最直观的证据,也为中国天然四倍体泥鳅是含有四套染色体组的遗传四倍体并能产生2n的配子提供了分子细胞遗传学基础数据,对泥鳅三倍体育种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原位插层聚合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在皮革鞣制中应用的研究
下载:86 浏览:513
浅谈石化企业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
下载:83 浏览:649
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下载:286 浏览:2884
飞机管角焊缝原位磁粉检测工艺优化研究
下载:184 浏览:2535
飞秒激光与机械板层刀制瓣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效果观察
下载:280 浏览:2835
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眼的护理
下载:280 浏览:2839
摘要: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患者中的狐狸应用以及效果。方法:以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0例近视眼患者为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随机分为2组,分为对照组(n=150)和观察组(n=150),通过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细致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等值球镜屈光度在±0.5D范围的眼数和在±1.0D范围的眼数以及裸眼视力>1.0眼数。结果:观察组中近视眼数有298个,等值球镜屈光度在±0.5D范围的眼数有281个,占比为94.3%;在±1.0D范围的眼数有298个,占比为100.0%;裸眼视力>1.0眼数有296个,占比为99.3%,对照组中近视眼数有297个,等值球镜屈光度在±0.5D范围的眼数有260个,占比为87.5%;在±1.0D范围的眼数有263个,占比为88.6%;裸眼视力>1.0眼数有261个,占比为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眼患者通过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采用细致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视力水平,值得推广。
华北地区某典型城镇纳污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分析及工程治理应用
下载:173 浏览:2578
摘要:
对华北地区某典型城镇纳污河道共采集50个底泥样品进行监测分析。采样点样品的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分别为676~1244mg/kg、347~623mg/kg和2.31~5.72%,平均含量分别达到975mg/kg、468mg/kg和4.11%,内梅罗综合指数P=1.10,属于轻污染级别,表明河段底泥营养盐污染程度较低。所测7种重金属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Zn>Cr>Cu>Ni>Pb>As>Hg,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g的生态风险等级为很强,其余指标的生态风险等级均为轻微。结合该河段的底泥污染特征,进行处理方案比选。最终本工程采用底泥原位修复+防渗+原位覆盖+种植沉水挺水植物的多重措施原位治理方式。工程效果表明该治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污染外溢扩散风险,并降低底泥污染程度。
湖南某电镀企业遗留地块土壤修复工程实例及总结
下载:180 浏览:2538
基于材料微观力学性能的原位拉伸测试仪设计分析
下载:298 浏览: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