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乡村振兴背景下上海学习型乡村建设的实践研究 下载:45 浏览:357

彭海虹 贾红彬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上海依托乡村社区教育探索以学习型乡村建设促进超大城市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通过成立工作推进组、建立课题研究组、组织培育特色项目、制定配套政策文件、举办成果交流论坛、组织相关人员培训等七项举措,促进乡村学习不断升级,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不断形成新村民和新乡村良性互动的新格局,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建构主义取向的家政人员开放学习设计 下载:59 浏览:411

徐宏卓 《中国教育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家政人员的学习需求与职业发展需求日益旺盛,开放教育以其开放性为家政人员边工作边学习创造了条件,但目前学者对家政专业的教学研究较少。基于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师观和情境观的分析,家政人员的开放学习设计应强化对个体情境的关注、促成学习者知识之间的联结与交互、凸显学习过程的协作与学习成果的共生、体现工作场所的作用与学习评价的多元。在此基础上探索形成了家政人员开放学习设计的"四部曲"模式,即基于真实环境下的家政教学、实践基础上的整体知识建构、学习小组中的知识拓展与修正、多元化学习评价机制四个环节。经过教学实践与反思,该模式的后续应用需考虑学习者对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认同、小组讨论效果、教师角色定位以及学习者互评制度的执行等方面。

开放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调查研究——以国开办学系统17所分部为例 下载:52 浏览:394

谈松英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对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内各分部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进行调研和评价,对指引全系统的官微建设、促进学习者学习以及学校品牌形象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从基本情况指标和WCI指数指标着手,结合词频分析,对分部官微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其结果显示微信公众号运营与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传播效果有限,影响力有待提升;互动性不强,服务功能有待改善;内容吸引力不够,阅读覆盖面有待加大。对此,需要建立健全官微运营管理机制;需要挖掘学习者需求,提升服务效能;需要利用优势资源,提升功能体验。

网络化治理视域下的社区教育供给模式研究 下载:67 浏览:481

陈岩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新时代,优化创新社区教育供给模式成为提升社区教育公共服务效能的路径选择。网络化治理有助于在不同行动者之间建构起具有平等协商与自我统合作用的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社区教育网络化供给模式由多层面的次系统组成,兼具目的达成、适应、整合与模式维护的基本功能。社区教育联盟本质上是对社区教育供给中多元主体关系及互动方式的现实观照。基于"北京市社区学习服务联盟"个案分析,可以采取强化网络化供给主体的合作基础、加强网络化供给运行的持续性以及健全网络化供给的保障要素等策略,推动社区教育网络化供给模式的构建。

学分银行服务企业在职人员培训的新思路——基于上海在职人员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 下载:55 浏览:304

朱龙博 周晶晶 《中国教育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终身教育理念的传播,企业在职人员能力素质的提升日益受到重视。通过问卷调查与调研走访发现,企业在职人员对学习培训有着较高的需求与期望。但与此同时,企业在职人员培训也存在着培训信息缺失、培训师资水平不高、工学矛盾严重、资源汇聚困难、成果无法应用等诸多问题。本文结合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实际运作与服务拓展,探索学分银行服务企业在职人员培训的新思路,提出学分银行可以从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培训合作、创新培训模式、发展在线学习、探索融通机制等方面,为在职人员学习培训提供相关服务。

学分银行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设计 下载:26 浏览:298

安涛1 王延华2 李静3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业务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向各级各类学习者和机构提供服务,这对信息系统的数据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已有的教育信息化规范及相关标准要求,结合学分银行自身的管理、决策等要求,提出学分银行信息系统中对象的数据模型设计方法,对"人""机构""学习成果"等核心对象进行数据模型的标准化定义,可以为建设和完善学分银行信息系统功能提供数据标准支持,提高数据的兼容性,从而有效保证学分银行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及易维护性。

江苏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下载:17 浏览:453

钱旭初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近年来江苏社区教育发展势头良好,成绩显著,但也存在法制、体制机制不健全、社区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特色项目和品牌缺乏等问题。未来江苏社区教育的发展需要全面转向深化内涵,从标准化建设向品牌化方向发展,从课程资源的零碎化、适应性向体系化、引导性方向发展。

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四则运算” 下载:53 浏览:366

刘晴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在于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从供给侧改革四则运算的有关内涵出发,探讨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四则运算":即做好加法,加强政策引领,增加资金投入;做好减法,政府简政放权,社会力量参与;做好乘法,依托信息技术,促进供给优化;做好除法,优化课程资源,完善法制建设。"四则运算"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更多的时候表现为四则"混合运算",需要统筹兼顾,才能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和谐"共振"。

远程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挑战 下载:80 浏览:502

刘志芳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目前我国远程高等教育办学主体之间受办学特点、学生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教学团队架构模式,通过研究网络教育学院、大规模在线课程平台(MOOCs)、开放大学等主要办学主体教学团队建设的最新进展,可以看出我国远程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发展面临着理论研究不足、发展极不平衡以及团队建设受办学成本制约等挑战,未来我国远程高等教育教学团队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线上与线下团队的有机融合,并不断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论终身教育共同体理解的三维向度——基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 下载:33 浏览:281

常素梅 《中国教育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终身教育共同体的界定与构建也逐渐进入研究的视野,不同的学者从多种角度进行了阐释。马克思共同体的思想为理解终身教育共同体提供了三维向度:一是应然向度,终身教育共同体是人之持续发展的需求;二是实然向度,终身教育共同体是对教育发展现实困境的回应;三是必然向度,终身教育共同体的最终价值诉求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新型组织结构视域下区域开放大学社区教育供给服务研究 下载:83 浏览:493

崔珍珍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区域开放大学加强社区教育供给服务,对于满足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服务于社区教育的区域开放大学新型组织结构具有独特组织文化、系统内部紧密协作、组织结构相对独立、开放和灵活应变等特征。从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推进能力和提高整合能力等方面构建供给目标实现路径,实施"因人而异"提供教育供给服务、"因时而异"关注供给内容和方式、"因地制宜"发掘特色供给资源和"因势利导"提升整合服务能力等供给策略,能够切实提升区域开放大学从事社区教育供给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融合MOOC的开放大学成人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下载:75 浏览:293

王金国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翻转课堂和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革命性的变革,给我国开放大学成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视角。但两者各自在开放大学成人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也存在诸多缺陷,需要将两者有机融合起来。从开放大学成人教育的视角,在分析翻转课堂与MOOC融合必要性和优势的基础上,以开放教育"管理学基础"课程为例,提出了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和具体步骤,以期对开放大学成人教育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抛砖引玉。

“6+3”实践教学法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下载:66 浏览:311

施苏苏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6+3"实践教学法是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一种新型有效方法,其显著特点是重个性、重理解、重分享和重实效。教学过程坚持追求"教、学、做"三合一的理念,教学内容取自学生的真实社会体验,通过师生互通、生生相融的集体实践,最终形成一条"学生实践—反思发现—分享联系—讨论评价—教师分享—选择再实践"的环环相扣、循环递进的职业指导路径。

地级市中心城区社区教育面授模式优化研究 下载:76 浏览:339

熊英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社区教育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面授是所有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文章分析了面授模式存在的优缺点,从优化面授模式、降低教育成本的角度出发,以地级市中心城区——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为实验对象,从实验中总结归纳出优化面授模式的"60分钟"授课模式,提炼出面授模式中人力成本优化方案,提出面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角色转变方案,分析了授课工作人员队伍组成和职责分工,为社区教育工作者深入实际开展社区教育面授课程给出了有益建议。

常州开放大学“学习苑”建设研究 下载:41 浏览:445

仲红俐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常州开放大学"学习苑"是常州开放大学开展社区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常州市民终身学习的窗口与载体,是常州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工作的特色品牌项目。"学习苑"建设既是社区教育推展的需要,同时也具备常州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良好条件。常州开放大学"学习苑"建设主要经历了以下的过程:确立理念、方案设计、规划用房、经费投入、资源保障、课程实施、项目运行、管理指导、考核评估。

基于HSI模型的开放大学老年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47 浏览:388

丰明聪1 郭会宇2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老年教育教学也发生着深刻变化。文章通过分析老年教育教学的特殊性,结合老年教育理论和开放大学老年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基于HSI(Humanization-Servitization-Informatization)模型,即人本化、服务化、信息化的老年教育教学策略,为信息技术背景下老年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智慧教育情境下的社区教育教学研究 下载:57 浏览:442

朱冠华 《中国教育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通过对智慧教育、社区教育、智慧教学等概念发展的梳理及回顾,提出基于智慧教育的社区智慧教学设计:智慧教学基础环境设计、智慧教学方案库推荐设计、智能评价设计等,根据智慧教学构建过程,给出构建中应关注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技术传播体系建设等重点问题,最后总结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并展望了相关研究动向。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岗证赛”四位一体课程体系的构建 下载:99 浏览:519

王庆颖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分析"课岗证赛"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构建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岗证赛"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以毕业生未来对口就业三大岗位群的六大典型初级工作岗位的任务和要求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核心依据;以"职业证书""外贸比赛"的内容、标准和要求,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补充和评价依据,进而提出了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

开放教育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210 浏览:1134

吴静 《文学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是基础性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对于成人学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学习时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拓宽开放教育学习的途径,对于成人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同时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还具有一定的枯燥与抽象性,对于忙碌的成年人来说很难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开放教育的汉语言文学应该着力对于专业教学的特色发展进行探求,能够在往日专业结构以及课程框架下对于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有效突出教学的侧重点,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各项技术、开展互联网资源的共享功能,更好的适应成人开放教育的需求。

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下载:280 浏览:1783

​龚晓辉 《文学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中国现代文学相比较古代文学虽然发展的时间不长,但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代文学肇始于20世纪初,主要是指1917年到1949年这一历史阶段文学发展的进程,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年,但它内涵丰富,包含了新旧社会的的转换时期、抗日艰难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它与中国现代革命运动息息相关,是当时社会政治与文化交融的产物,这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中国现代文学是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在教学中将思政教学融入现代文学课程之中使得这种意识能更加直观、可感、可知,能更好地培养开放大学学生的自信心与荣誉感。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