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改良Trizol法提取血浆游离RNA 下载:73 浏览:496

陈雪梅 李聪 丁雨 吴思思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建立一种成本低、得率高的血浆游离RNA的提取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传统Trizol法、改良Trizol法、试剂盒法提取200μL健康成年人血浆中游离RNA,并比较三种方法所得RNA的浓度、纯度及大小片段RNA得率的差异。[结果]改良Trizol法所得RNA浓度是常规Trizol法的21. 7倍(P <0. 01),是试剂盒法的6. 4倍(P <0. 01);三种方法所得RNA纯度(A260/A280)无显著差异;采用RT-q PCR方法检测血浆游离RNA大小片段的回收率,外参秀丽线虫miR-39-3p(cel-miR-39-3p)代表小片段RNA,GAPDH代表大片段RNA,改良Trizol法检测Cq平均值分别为15. 64和33. 34,平均低于常规Trizol法2. 05~3. 62个Cq,低于试剂盒法0. 32~3. 34个Cq。[结论]改良Trizol法提取血浆游离RNA相较于常规Trizol法提高了10~20倍,增加了得率。

对细胞膜质蛋白共定位染色方法的改良 下载:62 浏览:486

狄安洁1 吴庆瑜1 谭剀2 徐双悦1 兰天舒3 王逸难1 庄国洪1 闫国良1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将流式细胞术染色方法进行改良用于T细胞膜质蛋白共定位的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在共定位表达于细胞膜上的CD4和细胞质内表达的TIPE2蛋白较常规镜检免疫荧光染色法可提高实验效率。[方法]取小鼠脾脏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的染色方法代替实验室常规免疫染色法,对细胞膜上的CD4与细胞质内的TIPE2蛋白进行染色,制片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小鼠脾脏CD4+T细胞上出现了TIPE2蛋白的共表达,符合实验预期,同时实验效率从原有10%提高到90%。[结论]采用该染色方法后突破了常规免疫荧光染色必须要在载玻片上进行的局限,简化了操作,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提高实验效率。

儿童呼吸和哮喘控制测试(TRACK)改良中文版及其临床价值 下载:13 浏览:132

洪建国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儿童呼吸和哮喘控制测试(the test for respiratory and asthma control in kids,TRACK)是目前国际上惟一适用于5岁以下儿童的客观评估哮喘控制水平的量化工具,也是第一个同时包含损害及风险两大评估维度的测试工具。2009年由Murphy等发布后,使用至今,其有效性及可靠性均已得到验证,且已被译为西班牙语、土耳其语等多种版本。依据我国5岁以下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评估现况,国内对国际版TRACK进行了译制改良,并对TRACK改良中文版进行分析,与国际版进行比较。目前,改良中文版TRACK尚未普及,但其作为目前我国惟一适用于5岁以下哮喘儿童哮喘控制的客观评估工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同时也须对其做进一步的临床有效性与可靠性研究。

黑麦草修复重金属中外源改良剂的研究进展 下载:43 浏览:457

徐信阳1 陈伊豪1 李丽2 陆敏英1 吴兴飞1 李非里1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1期

摘要:
植物修复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技术,逐渐成为土壤原位修复的首选方式。在众多植物中,黑麦草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黑麦草修复时添加的重金属活化改良剂、稳定化改良剂,以及多技术联合的调控方式进行综合论述,讨论了黑麦草修复后对土壤pH值、养分以及微生物等性质的影响,以及重金属活化剂施用后存在的环境风险。提出了低浓度螯合剂复合生物炭的调控技术,更适合复杂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因此土壤改良剂的研究,将是未来黑麦草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

水泥掺量对不同压实度下水泥改良铁尾矿干缩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下载:64 浏览:460

赵飞 张会芳 李凯 白启敬 张海东 《交叉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铁尾矿是一种固体工业废弃物,由于产量巨大,处理不易,现已对环境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如何有效的回收利用铁尾矿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试验,来探究铁尾矿路用的可行性,通过在成型试件时压力荷载的变化,考查水泥改良铁尾矿干缩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压实度下,水泥掺量为10%时的干缩值普遍为最小,而水泥掺量为6%时,在不同龄期下相较于其他水泥掺量比较稳定。

土凝岩改良盐渍土干湿循环试验研究 下载:81 浏览:461

刘晶磊 李凯 薛晓峰 温孟瑶 《交叉科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盐渍土是广泛存在于我西北地区的一种工程性质较差的路基填土,通过采用土凝岩进行盐渍土的改良研究,通过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不同含盐量和不同掺量的土凝岩改良盐渍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土凝岩改良盐渍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整体呈减小的趋势,经过四次干湿循环后强度趋于稳定,衰减幅度为29%左右,在干湿循环条件下,土凝岩改良盐渍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含盐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随土凝岩的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含盐量和土凝岩掺量分别增加到3.9%和12%左右强度基本趋于稳定.

一种改良的拟南芥原生质体的制备和转化方法 下载:81 浏览:499

史勇1 金维环2 刘姣姣1 王林会1 陈彦惠1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为了降低拟南芥原生质体制备的试验成本,缩短制备时间,降低转化所用质粒的浓度和提高转化效率。[方法]实验以胶带法为基础,比较多种普通胶带去除拟南芥叶片下表皮的效果,通过增加裂解叶片用量,设计不同质粒浓度梯度转化原生质体,调整转化过程中PEG处理时间和对原生质体进行暗培养。[结果]发现普通纸质和布质胶带去除拟南芥叶片下表皮效果良好。将叶片酶解时间缩短到20~30 min,转化质粒用量降低到5μg/6~10×104个原生质体;将PEG转化处理时间延长到30 min,利用暗培养降低了原生质体死亡率;用冰水混合物保存原生质体,24 h内不影响转化效率。[结论]改良后的胶带法制备原生质体成本低、用时短、转化效率高、可操作性强。

引起公羊配种能力低下的因素及诊治措施 下载:12 浏览:429

符洪1 徐铁山2 李亚男2 王锋佰2 孙陶2 《当代畜牧兽医》 2018年12期

摘要:
公羊配种能力低下包含公羊性欲低下、精液品质不良及其他因素三大方面,其发病因素、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也互有不同,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生猪品种改良及其养殖增产增效探讨 下载:14 浏览:422

李云峰 《当代畜牧兽医》 2018年2期

摘要:
生猪品种改良是实现生猪养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的重要基础。开展关于生猪品种改良工作,需要养殖技术专业人员从生猪饲养抗病、增肥以及抗寄生虫等方面着手,进而实现生猪品种的优良改进,最终实现生猪养殖增产增效的目标。该文以资兴市生猪养殖作为案例,探讨生猪品种改良相关问题,并从生猪养殖过程中关于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出发,进一步提出关于防治猪病的相关可行建议。

绿肥配施有机肥改良新建红壤橘园的效果研究 下载:75 浏览:409

吕晓菡1 章明奎2 严建立1 《土壤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为探索亚热带低丘新建果园土壤肥力快速提升方法,在浙西选择一新建红壤橘园,进行了为期2年的种植绿肥与联合施用有机肥的土壤培肥试验。试验设对照、双季绿肥、有机肥及双季绿肥+有机肥等4个处理,各处理化肥用量相同。试验结果表明,从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速效氮磷钾、酶活性及土壤容重和水稳定性团聚体等肥力指标的变化来看,培肥效果:双季绿肥+有机肥>有机肥>双季绿肥。在不施用有机肥的条件下,种植绿肥后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效磷、速效钾、水稳定性团聚体分别比对照增加13.14%、52.00%、27.08%、18.91%、20.25%,土壤容重下降2.90%,但增幅相对较小;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几乎没有变化。在种植绿肥的同时施用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效磷、速效钾、水稳定性团聚体,分别比对照增加94.46%、276.00%、94.41%、110.81%、86.27%,土壤容重下降9.42%;同时可明显增加土壤全磷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全磷、有效态硼、钼、铜、锌水平分别比对照增加27.27%、266.67%、72.73%、155.56%、168.18%。种植绿肥同时施用有机肥的紫云英和黑麦草生物量分别为种植绿肥的1.62~1.90和1.79~1.95倍。分析认为,由于新建红壤果园肥力低下,仅靠种植绿肥等生草技术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有限;施用有机肥和种植绿肥方式相结合是新建红壤果园的快速培肥途径。

麦秸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夏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505

张俊 刘娟 臧秀旺 郝西 汤丰收 董文召 齐飞艳 刘华 《土壤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为研究麦秸覆盖与否对土壤理化性质、夏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在花生夏直播平作模式下,调查麦秸覆盖与不覆盖处理的土壤物理性状、土壤酶活性、花生营养、生殖生长及产量、品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麦秸覆盖后,产量、饱果率、出仁率比未覆盖分别降低5.2%、9.8%、0.66%。麦秸覆盖显著影响了土壤理化性状,使得土壤温度、张力、容重、脲酶活性下降,土壤湿度、孔隙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同时,覆盖还影响了花生的营养生长,麦秸覆盖后显著降低了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叶面积和叶片SPAD值;与不覆盖相比,麦秸覆盖降低了花生的开花量、果针数和结果数,最终导致产量降低。麦秸覆盖可改善土壤不良的理化性状,但覆盖后地温降低,延缓了花生的生育进程,不利于当季花生的生长发育及结实。研究结果为麦茬夏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明沟与暗管排水工程对盐碱地开发的土壤改良效果评价 下载:40 浏览:371

耿其明1 闫慧慧2 杨金泽1 张杰2 陈亚恒2 《土壤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为研究盐碱地开发整治工程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以黄骅市盐碱地开发项目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盐碱地开发工程前、明沟排水工程和暗管排水工程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容重、有机质含量、含盐量、pH值、和含水量等指标的差异。并建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明沟排水工程对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高于暗管排水工程,而暗管排水工程对于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效果显著,降低速度快。经过明沟和暗管排水工程实施后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分别从0.1330、0.2200增加到0.7440、0.6807,明沟排水较暗管排水工程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分高出23.29%。总体来说,明沟和暗管排水工程均能有效改良土壤,明沟与暗管排水工程相比实施后的效果更好,且暗管排水工程对含盐量的改良效果更好。

不同改良方式下滩涂围垦区土壤水盐动态——以江苏如东为例 下载:65 浏览:428

沈洪运1 解雪峰1 濮励杰1,2 朱明1 黄思华1 阚博颖1 魏文杰3 《土壤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滩涂盐碱地脱盐是促进地区农业发展、保障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江苏如东滩涂围垦区为研究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滨海盐碱地改良过程中土壤水盐动态。结果表明:PAM改良剂(P)处理的土体含水率在燕麦整个生育期内保持较高水平;秸秆覆盖(F)处理的表层土壤含水率在燕麦抽穗期和成熟期明显下降。P、F处理的脱盐效果显著,有机肥(M)和对照(C)处理在燕麦成熟期的返盐表聚现象明显。对比各时期C处理表层土壤含盐量(4.38 g kg-1~22.07 g kg-1),其他三种处理的表层土壤脱盐效率为F(53.91%~85.66%)> P(41.22%~76.20%)> M(8.99%~61.48%)。在本试验的处理措施中,土壤PAM改良剂在滩涂围垦区土壤持续脱盐保墒方面效果较好,其次为秸秆覆盖,单一施用有机肥的改良效果较差。

生物肥对整理地土壤的改良效果及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下载:90 浏览:471

张久权1 林建麒2 张瀛2 陈刚1 《土壤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为了明确生物有机肥(生物肥)对整理后烟田土壤的改良效果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在福建三明烟区进行了大田小区试验,测定了土壤养分含量、物理性状以及烤烟产、质量。结果发现,施用生物肥后,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17.68%;碱解氮含量增加35.31%;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等养分含量都有提高。生物肥的施用,烤烟上部叶钾含量显著提高了39.32%;上部叶氮碱比和两糖比显著提高,各化学成分更加协调。与施用全量化肥相比,70%化肥用量+生物肥的处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烤烟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用生物肥替代30%的化肥是可行的。总之,整理地施用生物肥能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提高烤烟烟叶质量。

功能型土壤改良剂对灰棕荒漠土的改良效果 下载:33 浏览:304

刘玉环1 闫治斌2 王学2 马世军2 闫富海2 肖占文1 《土壤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选择甘肃河西走廊的灰棕荒漠土,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了功能型土壤改良剂对灰棕荒漠土改良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型土壤改良剂最佳施用量为24.22 t hm-2,杂交玉米理论产量为6.76 t hm-2;施用功能型土壤改良剂与传统化肥比较,灰棕荒漠土容重、pH、Hg、Cd、Cr和Pb降低7.20%、5.51%、16.21%、28.85%、15.74%和18.02%;总孔隙度团聚体和总持水量增加6.44%、27.35%和6.44%;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增加20.12%、0.80%、0.96%和0.16%;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增加117.31%、34.83%和22.06%;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增加61.48%、45.92%、34.78%和60.32%;施肥利润和肥料投资效率增加29.70%和85.28%。施用功能型土壤改良剂,改善了灰棕荒漠土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提高了酶活性和杂交玉米的经济效益。

脲酶抑制剂不同用量对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 下载:57 浏览:234

张文学1 王萍1 孙刚1 王少先1 刘增兵1 罗晓燕2 李祖章1 刘光荣1 《土壤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为研究在红壤双季稻田脲酶抑制剂适宜的添加比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水平的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对双季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本文设置NBPT的施用量为尿素的0. 5%、0. 75%、1. 0%、1. 25%、1. 5%5个水平。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单施尿素N 135 kg/hm2)处理相比,NBPT与尿素的比例<1. 0%时,对早、晚稻的产量与氮素回收率均无显著影响,当NBPT添加比例为1. 0%、1. 25%、1. 5%时,早、晚稻的产量以及氮素回收率均显著提高,且添加量在1. 0%与1. 5%的两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大于1. 0%时,土壤脲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在分蘖期显著降低,铵态氮含量在孕穗期显著升高,而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始终无明显差异,孕穗期的脲酶活性也无显著差异;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水稻分蘖期与孕穗期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而且孕穗期的影响大于分蘖期,其余指标则对产量无明显影响,由此可知,添加NBPT可保持孕穗期较高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可能是其增产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主要原因,NBPT在稻田的适宜添加量为尿素用量的1. 0%以上。

有机氮与无机氮不同配比对设施菜地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 下载:50 浏览:365

吴荣 刘善 江孙昊 田野 陈益山 杜颖 马良 《土壤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通过设施菜地小区试验,研究有机氮与无机氮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效果以及对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氮与无机氮配合施用可以明显降低土壤中全盐含量与电导率,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的过量积累,尤其有机氮与无机氮比例为2∶1时,效果最好;同时有机氮与无机氮配合施用,达到改善土壤有机质平衡及调控的作用,有机质从16. 8 g/kg增加到21. 7 g/kg;有机氮、无机氮2∶1配施可以明显降低番茄中硝酸盐的含量,显著提高番茄中可溶性总糖和还原型Vc的含量,达到提高番茄产量和提升果实品质的效果。从改良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和优质施肥管理两方面综合考虑,建议设施大棚采用有机氮与无机氮配合施用,土壤全盐含量3. 54 g/kg条件下以有机氮与无机氮2∶1配施有机肥与化肥效果最佳。

不同还原物料及土壤改良剂对冬水田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下载:43 浏览:218

陈琨1,2 康思文1,3,2 武法池1,2 秦鱼生1,2 喻华1,2 钟习兵4 涂仕华1,2 《土壤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为探究水稻在土壤淹水还原性条件下坐蔸成因以及防治措施,通过盆栽试验添加不同还原物料,对比分析两个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在土壤还原性条件下生长反应。采用盆栽试验,模拟冬水田长期渍水状况,研究了3种还原物料(稻草粉、硫酸亚铁和白糖)不同用量和4种潜在改良剂对两个水稻品种(川香优9838和川谷优7329)生长的影响。试验设12个处理,每个处理5次重复。结果表明,稻草粉20 g·kg-1和白糖5 g·kg-1处理对两个水稻品种的分蘖动态影响最大,这两个处理对川香优9838有效穗分别比对照下降40%和25%,对川谷优7329均下降45. 8%。低量的稻草对水稻生长有一定促进和增产作用,随着稻草用量增加,水稻生长受到抑制,产量降低; 20 g·kg-1稻草粉处理降低了川香优9838和川谷优7329产量,降幅分别达19. 7%和46. 1%。与对照相比,硫酸亚铁比过量施用稻草处理显著增加了川香优9838的产量;所有其他处理均较稻草粉20 g·kg-1处理增加或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稻草粉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Fe2+和Mn2+含量,降低了Eh值,并与稻草粉用量呈正相关;而白糖、硫酸亚铁处理对土壤Fe2+、Mn2+和Eh影响不显著。在稻草粉20 g·kg-1处理基础上施用不同土壤改良剂,石灰和硼砂对水稻苗期毒害有缓解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四川省冬水田前季水稻收获时局部残留稻草堆积是翌年水稻坐蔸发生的主要原因,稻草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还原性有毒物质抑制了水稻生长,从而造成水稻减产;在冬水田稻区,少量稻草还田能促进水稻生长,比其他大多数处理显著增加水稻产量。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降期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效果观察 下载:54 浏览:209

轩闻涛 《新闻传播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探究乳腺癌患者在实施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干预后处于降期再开展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价值。方法:项目研究划分30例对照组及30例观察组均来至2021.01至2022.01时间段(年龄31~54岁),治疗方式依次为新辅助化疗+改良根治术+术后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改良根治术+术后辅助化疗+放射治疗,就临床资料差异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偏高,治疗总有效率高,血清学指标水平显著偏低,安全性与生存率均显著偏高,(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改良根治术+术后辅助化疗+放射治疗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至关重要,经治疗后不仅能够保障患者生存质量,同时还能强化最终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性与生存率,预防恶心呕吐、脱发或者是心脏毒性等并发症出现,保障患者个人良好权益。

地铁盾构穿越钙质结核富集地层施工技术 下载:65 浏览:382

姚智慧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盾构施工通过无水粉砂钙质结核富集地层,地质突变导致工作参数不稳定、满负荷掘进,致使地面沉降难以控制、地面沉陷、设备故障频发。对此除进行地质补勘外,对盾构设备进行局部改造、控制掘进参数,采用聚合物(或膨润土)+泡沫的组合式渣土改良方式,顺利通过钙质结核富集地层。可为今后类似地层中盾构施工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