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为己利他视角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行为逻辑初探 下载:67 浏览:473

胡峻榕 韦东远 韦燊 《中国体育科学》 2019年5期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以为己利他的理论视角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行为逻辑进行研究,探究场景中体育"非遗"传承人是如何行动的,揭示体育"非遗"传承人为己利他的行为逻辑表现;他们传统体育技艺突出,具有一定的社会资源,拥有较好的村落声誉。是村落间公认的"能人",体育"非遗"传承人为己的行为逻辑,无形中会挫败同样在进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部分边缘人物。传承人的利他行为能使上级部门和村落参与的群体有效整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然而传承人的消极懈怠行为表现会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本文只是以为己利他作为研究的理论视角,尚未深入,不够完善。因此,也未能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但是,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对体育"非遗"传承人的行动逻辑将会是今后学术界研究的焦点,本文的研究可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黑格尔静态“超感官世界”的逻辑生成 下载:53 浏览:399

李逸超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力与知性"篇中提出,"规律的静止王国"是一个静态"超感官世界"。本文主张,知性对静态"超感官世界"的经验层次以《逻辑学》"本质论"环节的"本质的关系"为其逻辑结构,并以"绝对者"范畴为其最终的逻辑基底。首先,知性在"物质"中达成对"力"的经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其次,它超越"力的表现"而反思进"力的概念作为概念"(力和力的表现的关系)。最后,它将"自为反思"内嵌于"自在实体"中,并在"绝对者"对"映像"的"接纳"中,经验静态"超感官世界"的生成(外在和内在的关系—绝对者)。

我国职业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述评 下载:69 浏览:404

李敏 夏思诗 《中国职业教育》 2019年4期

摘要:
职业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院校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当前,职业院校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展现出非遗文化传播、培养专业传承人才、开发非遗课程教学资源、建立保护基地等多种功能,开展了利用现代学徒制来丰富和完善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实践探索,丰富完善了非遗传承的院校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职业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理论指导缺失、学生继承非遗项目热情不高、专业建设滞后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型教师短缺等困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人身份认同的调查分析 下载:66 浏览:396

高涵 邢艺潆 《中国职业教育》 2019年4期

摘要:
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湖南省6所具有代表性的职业院校进行调研,发现目前非遗校园传承人身份认同存在的问题是总体水平偏低、身份识别限于表层、情感归属缺失、行为趋向消极。产生的原因在于培养环境恶劣、责任意识淡化、身份制度不够完善、情感体验遭受冲击。提出可以通过完善非遗校园传承人培养环境、提升非遗校园传承人的传承意识、出台非遗校园传承人的身份制度、强化非遗校园传承人的仪式教育等路径来增进身份认同。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现状、契机与路径研究 下载:67 浏览:400

徐珍珍1 章甜甜2 《中国职业教育》 2019年3期

摘要: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是在与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交互中不断调整、完善、创新和发展的生产技术。随着社会和技术的深刻变革,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生态发生深远改变,传承人高龄化严重、传承观念因循守旧、传承队伍后继乏人现象严重。因而,基于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历史契机和关系思考的分析,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活力的焕发仍需政策、教育、社会等多维系统的支撑。一是扭转观念,提高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社会认可度;二是拓展路径,推进学校教育和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融合度;三是多措并举,加大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传承的支持度。

基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中职校本课程开发初探——以“苗族吊脚楼建筑”课程为例 下载:68 浏览:389

钟桂珍 翟博文 涂圣文 《中国职业教育》 2019年3期

摘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的体现。2006年,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苗族吊脚楼设计与营造方面的教材和课程,导致其文化、技艺传承以及工匠人才培养受阻。文章以斯基贝尔克提出的情境分析模式,按照分析情境、拟定目标、构建课程方案、实施和评价与改进的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并借鉴M中职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研究、开发"苗族吊脚楼建筑"校本课程。在M中职学校试点应用的基础上,对该校本课程进行优化。实践表明:校本课程的开发对苗族吊脚楼的传承和M职校的招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社会比较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下载:60 浏览:295

孙庆民 刘一帆 《心理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探讨社会比较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机制,采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和抑郁问卷,对98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比较和物质主义价值观都显著正向预测了大学生抑郁;2.物质主义价值观在社会比较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正念在社会比较通过物质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抑郁产生影响的中介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正念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因此,在社会比较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过程中,物质主义价值观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正念起到了调节作用。

Snaps酒蒸馏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下载:26 浏览:311

戴晓勇1,2 傅静宇2 马文燕2 徐庆1 叶京生1 《装备技术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采用直火式蒸馏塔对市售工业啤酒和三种精酿啤酒分别进行了蒸馏实验,并对酒精度、出酒量、成分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酒精度在2~4 min内迅速升高,最后下降到20%左右且不再出酒。出酒量在15 min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少。直火式蒸馏塔对风味物质保留有较好效果,三种精酿啤酒蒸馏产物中芳香物质的损失少于市售工业啤酒。

枸杞果实振动采摘的运动学及振动模式分析 下载:43 浏览:379

彭要1,2 张正勇1,3 刘洋1,3 许桃胜1,3 张雷1,3 王儒敬1,2,3 《中国机械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针对枸杞这种具有柔性长果梗、低容重及轻质特点的果实在振动采摘过程中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振动幅度应大于果梗的长度,在振幅确定的情况下,振动频率不仅取决于果实-果蒂之间的结合力,还与果梗的几何尺寸和物理特性有关。还分析了振动时间与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其相关模型。设计了多点夹持枝条振动式采摘装置并进行了枸杞采摘实验,实验表明,在振幅为30~40 mm,振动频率为10 Hz的条件下,振动时间大于12 s,采净率高于90%,损伤率低于5%,含杂率低于10%,不仅满足枸杞机械化采收的要求,而且与理论分析结果符合。

直读光谱仪校准不确定度评估 下载:73 浏览:465

郑道雯1 牛秦午2 严康2 王骏2 丁雯婷2 何松杰2 《中国石油工业》 2020年4期

摘要:
用直读光谱仪检测分析金属材料中相关元素含量,已成为冶金、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及检修等行业常用手段。为验证直读光谱仪测量分析准确度,从光谱分析标准物质校准直读光谱仪的实际测量过程着手,分析并量化导致测量不确定度的各分量,再合成扩展,形成相对完整的校准结果评估案例,以期作为直读光谱仪不确定度评估的参考。

关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再思考 下载:63 浏览:459

侯振武1 杨耕2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马克思的交往范畴指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核心概念。交往关系包括生产关系,但不等于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命题是对"生产力-交往形式"命题的深化。交往与生产互为前提,交往内生于生产,生产只有在交往中才能进行。个人的生产能力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形成社会生产力,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内在地包含着互动。当交往发展为世界交往时,社会形态发展中的派生形式和跨越现象就成为普遍现象,社会发展道路就形成多样性。哈贝马斯对精神交往及其语言、规范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而全面的探讨,但由于对劳动及其与互动之间的关系作了错误理解,因而他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批判从根本上说是"误批",其交往理论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

煤气化、生物质气化制氢与电解水制氢的技术经济性比较 下载:66 浏览:501

谭静 《中国电气工程》 2020年9期

摘要:
氢气作为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是目前新能源研究的热点之一。氢气的来源和价格,对氢气的使用有着巨大影响。本文对煤气化制氢、生物质气化制氢和电解水制氢进行了等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对比了这几种制氢技术的生产成本与经济性。目前,煤气化制氢最具有资源成本优势,但生物质制氢、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是未来的趋势,未来氢能产业必将是化石原料制氢与电解水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多种方式共存、多元化发展的供给格局。

鱼蛋白酶解液中产香酵母的筛选及发酵产香特性研究 下载:77 浏览:268

陈柔霖 李梦杰 冯淑莹 余辉 方旭波 陈小娥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12期

摘要:
洋大学食品与医药学院
摘要:为了筛选发酵鱼露用功能产香酵母菌株,从实验室保藏的鱼蛋白酶解液中分离得到7株酵母菌,经产香试验筛选得到1株最佳产香酵母,通过菌落形态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鉴定该产香酵母为长孢洛德酵母(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strain),耐盐性发酵适应性试验表明其能耐受10%的盐度。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发酵液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醇类和吡嗪类物质,赋予发酵液玫瑰清香、烘焙坚果香等独特香味。由此可见,从鱼蛋白酶解液中筛选的该产香酵母具有增强风味的应用潜力,为后续研究应用于鱼露等发酵水产调味品提供了理论基础。

室温贮藏过程中南美白对虾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下载:67 浏览:435

王建华1 葛敏敏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6期

摘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并结合保留指数(RI)的方法测定25℃条件下不同贮藏阶段南美白对虾肌肉挥发性物质的变化情况,共检出63种挥发性物质。采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南美白对虾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挥发性物质变化可以用来表征新鲜度的变化,南美白对虾贮藏0、12 h样品的特征挥发性物质为三甲胺、壬醛、2-乙基己醇等4种,贮藏6 h样品的特征挥发性物质为二烯丙基二硫、吲哚2种,贮藏24、36、48 h样品的特征挥发性物质为二甲基三硫、4-甲基苯酚、二甲基二硫等5种,(0~48)h整个贮藏过程的特征挥发性物质为三甲胺、吲哚、二甲基二硫等5种。

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处理含酮类有机废气 下载:59 浏览:370

宋世炜1 陈浩卓1 黄江荣2 巩向杰3 杜长明3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8期

摘要:
文章介绍了含酮类有机废气的特征与危害、等离子体催化处理含酮类有机废气现状。重点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等离子体催化净化含酮废气装置,各种影响参数如放电功率、放电方式、气体浓度、气体流速、催化剂种类、性质、吸附性、温度、活性物种等对等离子体催化处理含酮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催化处理含酮类有机废气技术具有去除率高、能耗低、效率高、产物选择性好等特点。文章同时探讨了等离子体催化氧化酮类物质的机理,提出了等离子体催化氧化酮类有机废气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种浮动打磨头结构设计与运动仿真研究 下载:49 浏览:315

赵媛1,2 曹平国1 马婷婷1 刘海1,3 宋全军1 《中国机械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主要针对大型平板铸件打磨过程中调平精度低、操作性差等难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打磨头的设计方案。利用三自由度并联平台解决打磨表面自适应的难题。针对浮动自适应三自由度并联平台进行模型抽象及运动学逆解,并利用MATLAB进行并联平台2°范围内设计计算,得到解空间。运用ADAMS搭建三自由度并联模型,选取5种实际典型待打磨平板类铸件特征表面进行自适应仿真实验,验证了并联平台的理论有效性,也即验证了该类新型浮动打磨头的自适应能力能够满足平板类铸件的打磨需求。

燃煤锅炉改造为生物质锅炉在企业中的应用实践 下载:55 浏览:362

王元1 顾双乐1 纪永昌2 袁宝成3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8期

摘要:
为应对雾霾天气,改善空气质量,某企业通过对锅炉炉膛燃烧系统、二次风及三次风系统、锅炉进料系统及除尘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将原燃煤锅炉改造生物质燃料锅炉,降低了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并降低了锅炉运行成本,从节能环保角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木质素基生物质聚氨酯 下载:31 浏览:322

马晓振1,2 罗清1 秦冬冬1,3 陈景1 朱锦1 颜宁4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聚氨酯材料是由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经过聚加成反应得到的一种多功能性的高分子材料,在涂料、弹性体、胶黏剂、泡沫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多元醇与异氰酸酯都来源于石油,随着石油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问题的加剧,寻求可再生原料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对于生物基聚氨酯的报道,大多都是针对多元醇的生物质替代,其中利用最多的是植物油和木质素。木质素作为储量丰富的天然有机碳资源,当前利用效率极低,大多被作为燃料而浪费。与植物油相比,在合成聚氨酯方面木质素不存在"与人争粮"问题并且相关产品性能优越,但是木质素的利用仍存在一定缺陷,如分离困难、均一性差、易聚集、位阻大和活性低等,这让木质素的直接利用或改性利用成为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木质素在生物基聚氨酯合成中的发展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木质素基聚氨酯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前景。

脱皮方式对低糖猕猴桃果酱特征风味物质的影响 下载:46 浏览:373

刘春燕1,2 丁捷1,3 刘继2 彭毅秦1 刘子凡1 王聪1 何江红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7期

摘要:
为了探究脱皮方式对猕猴桃果酱香气成分和含量的影响,以都江堰绿心秦美猕猴桃为试验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GC-MS),分别对5种不同脱皮方式加工的猕猴桃果酱进行测定和分析,从5种脱皮方式加工的猕猴桃果酱样品中共鉴别出64种风味成分。其中A(手工)、B(热烫)、C(变温)、D(碱法)和E(酶法)处理组分别鉴定出48、54、47、52和52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有酯类、醇类、醛类、酮类、杂环化合物类、烃类和其他类这7类化合物,对7类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香气品质评价模型,并通过主成分载荷图以及主成分得分图,得出B处理组的综合得分最高,其香气品质最佳,其次是E、D、C均优于A处理组。为猕猴桃果酱工艺的优化和风味的调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木质素基生物质聚氨酯 下载:26 浏览:326

马晓振1,2 罗清1 秦冬冬1,3 陈景1 朱锦1 颜宁4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聚氨酯材料是由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经过聚加成反应得到的一种多功能性的高分子材料,在涂料、弹性体、胶黏剂、泡沫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多元醇与异氰酸酯都来源于石油,随着石油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问题的加剧,寻求可再生原料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对于生物基聚氨酯的报道,大多都是针对多元醇的生物质替代,其中利用最多的是植物油和木质素。木质素作为储量丰富的天然有机碳资源,当前利用效率极低,大多被作为燃料而浪费。与植物油相比,在合成聚氨酯方面木质素不存在"与人争粮"问题并且相关产品性能优越,但是木质素的利用仍存在一定缺陷,如分离困难、均一性差、易聚集、位阻大和活性低等,这让木质素的直接利用或改性利用成为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木质素在生物基聚氨酯合成中的发展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木质素基聚氨酯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前景。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