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超高压处理对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479

李明月1 杜钰1 姚晓玲1 陈小强1 谢建春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4期

摘要:
超高压处理是食品加工的一种高新技术,处理后可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结构的改变对蛋白质的溶解性、凝胶性、起泡性、乳化性、蛋白酶的活性等功能性质有显著影响。在超高压的作用下食品中的维生素、色素、风味物质不被破坏,对食品的色泽和风味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维吾尔调和茶营养成分及香气成分的研究 下载:78 浏览:483

张良1,2 胡卫成2 陆银银2 张建梅1,2 张琦2 冯作山1 沈婷2 白羽嘉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3期

摘要:
以印度豆蔻、红花、玫瑰花、丁香、薄荷、小茴香、甘草、干姜、姜黄、茯砖茶配制的维吾尔调和茶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基础营养成分;对其氨基酸进行分析;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收集其挥发性成分,使用GC-MS对香气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配制的维吾尔保健茶多酚类化合物5.92%,总糖7.92%,粗脂肪6.29%,粗蛋白16.381%,氨基酸12.67%,粗纤维20.97%,灰分8.45%,水分11.14%,水浸出物23.47%。实验总共检测了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6.84%,药效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62.19%,比例较高;对氨基酸进行评价,甲硫氨酸(Met)+胱氨酸(Cys)含量为推荐值的30.35%,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GC-MS香气分析结果表明,共检出72种香气成分,酚类41.91%,醇类11.48%,碳氢化合物8.87%,酮类8.4%,酯类3.37%,酸类2.04%,醛类0.7%。

冻干刺参矿质元素及氨基酸营养评价 下载:82 浏览:476

张凡伟 张小燕 李少萍 韩亚芬 郭亚琳 曹有福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3期

摘要:
海参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刺参作为国内公认的营养价值最高的海参品种,有必要对其矿质元素及氨基酸进行营养分析和评价。真空冷冻干燥后的刺参产品形态结构基本无改变,营养成分接近鲜活刺参。以大连鲜活刺参为原料进行冻干,测定了冻干刺参中14种主要矿质元素,结果表明,刺参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及常量元素,其中钙含量较高,为1560.00 mg/kg(湿基),污染物限量合格。试验测定了冻干刺参的17种常见氨基酸,结果表明,刺参中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3.59%,成为构成刺参风味的主要因素;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25.33%,半必需氨基酸占32.52%,非必需氨基酸占74.67%,刺参氨基酸含量较高,但构成比例一般,需与其他蛋白质产品互补食用。

碱蓬对富营养化海水养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研究 下载:54 浏览:478

潘军标1,2 王栋2 王趁义1 黄添浩1 李锡成1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9期

摘要:
采用人工模拟试验的方法,通过设置5种浓度梯度的富营养化水体净化实验,比较研究了盐生植物碱蓬对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海水养殖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和去除能力。结果显示,碱蓬在低富营养化水体中均可生长,在高营养化水体中需要一定的适应期适应后才可以良好生长;且碱蓬对水中的氮、磷均表现出良好的净化效果,浓度分别由初始的0.68~8.02 mg/L和0.00~3.12 mg/L降至0.37~2.36 mg/L和0.00~1.70 mg/L;对水体盐度的降低也有一定的作用,由初始的3.2%降至2.6%2.9%;实验结果为利用盐生植物修复海水养殖富营养化水体的模式和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河道水质调查与评价 下载:46 浏览:445

郭旋 张成 军李鹏 钟华 赵同科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8期

摘要:
为全面了解航食基地——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的河道水质,对镇域内的4条主要河道凤河、凤岗减河、旱河和岔河进行了水质调查,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河道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镇域内河道主要污染物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氮(总氮)和磷(总磷)平均值分别为122、22.3和1.3 mg/L,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V类标准限值;其中,凤河、凤港减河污染尤为严重。水质评价结果表明,4条河流的综合污染指数均超过1,其中,凤岗减河综合污染指数达到了15.01,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另外,对河道断面水质分析表明,部分河道在镇域内水质有恶化趋势,需从严控制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

我国食品营养标签制度的理论认知与完善建议 下载:56 浏览:368

应飞虎 《法学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食品营养标签旨在使消费者了解食品的能量及重要营养素的信息,这一产生于食品安全法不足以预防肥胖问题的制度,是社会对食品追求从安全走向健康在立法中的反映。我国食品营养标签制度制定至今已近十年,其时理论认知的不足,以及十多年来食品营养标签制度的快速发展,制度在标示要素、标示方式、信息简化及适用范围等方面的缺陷极为明显。完善我国食品营养标签制度,应该对营养标签制度的性质、营养标签制度的目的与实现路径、科学研究对营养标签制度的影响及食品营养标签法律与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的关系等有一个准确认识,并基于世界的制度发展史及我国目前制度存在的问题,对标签内容、需要标示的情形、标签信息的展示及进一步信息的提供等予以改进。

2014—2018年大连市大沙河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下载:76 浏览:489

原晖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大沙河是大连市重要的供水水源,承担着向大连市城镇居民提供生活及工农业用水的任务,其水质影响着大连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因此分析其水质状况至关重要。本文根据大沙河流域2014—2018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大沙河流域近年来主要污染物以及富营养化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年来大沙河流域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以及总氮的浓度均呈显著减小趋势,中游浓度偏高;富营养化指数在时间维度上亦呈减小趋势,中游富营养化程度略高于上、下游。研究结果可为大沙河中游的水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早期应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441

姚雪英 熊佳静 《诊断医学》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给予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重症脑卒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流质鼻饲饮食,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营养指标和免疫力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OACHEII和CPI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减少,GC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机体免疫能力和预后。

饲料加工技术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下载:22 浏览:428

王玉平 《当代畜牧兽医》 2020年1期

摘要:
本文就饲料加工技术以及加工工艺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有效缓解饲料资源紧缺问题,使饲料具备更高的利用效率。

母羊不同阶段营养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及提高措施 下载:14 浏览:418

张莉晨1 刘文远2 《当代畜牧兽医》 2019年1期

摘要:
母羊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来满足其自身的需求,这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非常大。本文将从排卵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对母羊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行详细的介绍。

饲粮中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水平对奶牛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 下载:12 浏览:417

边佳伟1 陈凤亭2 李妍3 李秋凤2 曹玉凤2 刘博4 李建国2 高艳霞2 《当代畜牧兽医》 2018年9期

摘要:
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通过影响反刍动物的生理活动,使唾液中缓冲物质更加高效的中和酸性物质,确保了瘤胃健康,使瘤胃内环境趋于稳定,缓解患瘤胃亚急性酸中毒的现象。可提高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因此本文对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为奶牛饲料营养配制标准提供参考。

氮磷肥减施对露地蔬菜农田氮磷淋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 下载:43 浏览:263

骆晓声1 寇长林1 王红建2 李见君2 《土壤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过量氮磷肥施用导致菜田氮磷淋溶严重,对水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威胁。本研究在河南蔬菜种植区选取典型露地菜田,采用田间渗漏池法,研究洋葱、甘蓝菜田氮磷肥减施后氮磷淋溶及蔬菜产量变化。试验设置常规施肥(NP),常规氮磷肥减量20%(JNP1),常规氮磷肥减量40%(JNP2)。结果表明:通过氮磷肥减施,JNP1和JNP2处理淋溶液总氮、可溶性总氮、硝态氮浓度比常规平均降低12.9%、18.2%和20.5%。JNP1处理总氮、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淋溶量分别比常规处理降低5.3%、11.9%和10.3%。JNP2处理总氮、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淋溶量比常规处理分别显著降低33.6%、36.2%和32.6%(P <0.05)。所有处理硝态氮平均淋溶量占总氮淋溶量60.1%,占可溶性总氮淋溶量的79.0%。两个蔬菜季氮积累量236.0~256.1 kg hm-2,磷积累量25.3~29.9 kg hm-2。氮磷肥减施后,蔬菜的产量略有降低,不同处理差异并不显著。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对春小麦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386

刘亦丹1 迟凤琴1,2,3 谷思玉1 张久明2,3 张一雯1 匡恩俊2,3 宿庆瑞2,3 《土壤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土壤养分及小麦(籽粒、秸秆、颖壳)养分吸收、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寻求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的合理范围,以期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减少土壤过量施用化肥的负面作用。田间试验设不施肥(CK)、有机肥替代100%化学氮肥(N0)、有机肥替代50%化学氮肥(N0.5)、有机肥替代25%化学氮肥(N0.75)及100%化学氮肥(N1)5个处理;其中,100%化学氮肥处理为当地化学氮肥常规用量。结果显示:小麦收获期N0.75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N0和N0.5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处理下降,而N0.75处理和N1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处理增加,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处理可影响小麦籽粒、秸秆(叶和茎秆)、颖壳中N、P2O5、K2O养分含量,小麦生物量和籽粒产量随施用化学氮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施用氮化肥比例与小麦籽粒氮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小麦秸秆和颖壳中N含量均以N0.5处理较高,P2O5含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K2O含量以N1和N0.5处理最高、且处理间差异显著。小麦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N0.75处理最高,分别为5274.0 kg hm-2和53.3%。综上,在东北春小麦种植区域,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学氮肥投入25%~50%,可以在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同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氮磷肥减施对露地蔬菜农田氮磷淋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 下载:32 浏览:200

骆晓声1 寇长林1 王红建2 李见君2 《土壤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过量氮磷肥施用导致菜田氮磷淋溶严重,对水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威胁。本研究在河南蔬菜种植区选取典型露地菜田,采用田间渗漏池法,研究洋葱、甘蓝菜田氮磷肥减施后氮磷淋溶及蔬菜产量变化。试验设置常规施肥(NP),常规氮磷肥减量20%(JNP1),常规氮磷肥减量40%(JNP2)。结果表明:通过氮磷肥减施,JNP1和JNP2处理淋溶液总氮、可溶性总氮、硝态氮浓度比常规平均降低12.9%、18.2%和20.5%。JNP1处理总氮、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淋溶量分别比常规处理降低5.3%、11.9%和10.3%。JNP2处理总氮、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淋溶量比常规处理分别显著降低33.6%、36.2%和32.6%(P <0.05)。所有处理硝态氮平均淋溶量占总氮淋溶量60.1%,占可溶性总氮淋溶量的79.0%。两个蔬菜季氮积累量236.0~256.1 kg hm-2,磷积累量25.3~29.9 kg hm-2。氮磷肥减施后,蔬菜的产量略有降低,不同处理差异并不显著。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对春小麦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下载:48 浏览:358

刘亦丹1 迟凤琴1,2,3 谷思玉1 张久明2,3 张一雯1 匡恩俊2,3 宿庆瑞2,3 《土壤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土壤养分及小麦(籽粒、秸秆、颖壳)养分吸收、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寻求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的合理范围,以期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减少土壤过量施用化肥的负面作用。田间试验设不施肥(CK)、有机肥替代100%化学氮肥(N0)、有机肥替代50%化学氮肥(N0.5)、有机肥替代25%化学氮肥(N0.75)及100%化学氮肥(N1)5个处理;其中,100%化学氮肥处理为当地化学氮肥常规用量。结果显示:小麦收获期N0.75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N0和N0.5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处理下降,而N0.75处理和N1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处理增加,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处理可影响小麦籽粒、秸秆(叶和茎秆)、颖壳中N、P2O5、K2O养分含量,小麦生物量和籽粒产量随施用化学氮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施用氮化肥比例与小麦籽粒氮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小麦秸秆和颖壳中N含量均以N0.5处理较高,P2O5含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K2O含量以N1和N0.5处理最高、且处理间差异显著。小麦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N0.75处理最高,分别为5274.0 kg hm-2和53.3%。综上,在东北春小麦种植区域,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学氮肥投入25%~50%,可以在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同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闽楠(Phoebe bournei)苗期适宜施肥量及DRIS营养诊断研究 下载:76 浏览:376

张龙1,2 伍艳芳1 刘新亮1 郑永杰1 温世钫1 《土壤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开展闽楠苗期施肥及营养诊断研究对闽楠高效培育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开展闽楠苗期施肥试验,通过建立方程得出最佳施肥量和最优解,依据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求得闽楠各营养元素的最适比值范围、需肥顺序及养分不平衡指数(NII)。结果表明:当施氮4.76 g pot-1、磷2.12 g pot-1、钾0.83 g pot-1时存在最优闽楠生物量;DRIS图解法得出闽楠氮、磷、钾的最适比值范围分别为:磷/氮=0.089±0.009,磷/钾=0.411±0.045,钾/氮=0.219±0.019,低产组需肥顺序为氮>磷=钾,高产组需肥顺序为氮=磷=钾;DRIS指数法得出低产组闽楠的NII值明显高于高产组,高、低产组需肥顺序均为氮>磷>钾。整体而言,闽楠对氮肥的需求最大,其次为磷肥和钾肥,诊断结果能够为闽楠平衡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时空双线解读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 下载:71 浏览:494

郑艳英 《生物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沿着时间、空间2条线索,通过分析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插图,解读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

东北主要类型旱田土壤持水特性研究 下载:32 浏览:194

王秋菊1,2 焦峰3 刘峰1 常本超1 姜宇4 米刚4 周鑫4 朱宝国5 《土壤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土壤持水特性是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一种反映,不同土壤持水特性存在差异。为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旱田耕地土壤的持水特性,本研究通过定点采样方法,在不同地区选择了典型的黑土、草甸土、白浆土、碱土、褐土5类旱田耕地土壤,通过压力膜法得出不同水柱压力下土壤水分实测值,并通过Van Genuchten和Garden模型进行模型拟合,相关性极显著,通过Van Genuchten绘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从曲线看出,不同类型土壤持水特性存在差异,0~10 cm土层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差异大、曲线分散,草甸土、白浆土、碱土含水量在各压力下均处于较高水平,褐土最低,黑土居中; 10~20 cm土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在低吸力阶段差异仍较大,高吸力阶段差异小,褐土含水量最低,草甸土、白浆土、碱土趋于一致,黑土居中; 20~30 cm土层差异减小,褐土、碱土、黑土趋于一致;通过Garden模型计算土壤比水容量,不同水吸力下,褐土比水容量最高,其次是黑土,草甸土、白浆土和碱土比水容量较低,说明褐土和黑土释水能力强;土壤饱和含水量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持水库容与土壤大颗粒、土壤<0. 02 mm的颗粒呈极显著负相关,与0. 02~2 mm的颗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草甸土、碱土、白浆土饱和持水库容高,但有效库容低,与褐土、黑土相反。因此,提高土壤持水能力要根据土壤的物质特性提出对应措施。

脲酶抑制剂不同用量对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 下载:57 浏览:226

张文学1 王萍1 孙刚1 王少先1 刘增兵1 罗晓燕2 李祖章1 刘光荣1 《土壤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为研究在红壤双季稻田脲酶抑制剂适宜的添加比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水平的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对双季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本文设置NBPT的施用量为尿素的0. 5%、0. 75%、1. 0%、1. 25%、1. 5%5个水平。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单施尿素N 135 kg/hm2)处理相比,NBPT与尿素的比例<1. 0%时,对早、晚稻的产量与氮素回收率均无显著影响,当NBPT添加比例为1. 0%、1. 25%、1. 5%时,早、晚稻的产量以及氮素回收率均显著提高,且添加量在1. 0%与1. 5%的两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大于1. 0%时,土壤脲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在分蘖期显著降低,铵态氮含量在孕穗期显著升高,而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始终无明显差异,孕穗期的脲酶活性也无显著差异;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水稻分蘖期与孕穗期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而且孕穗期的影响大于分蘖期,其余指标则对产量无明显影响,由此可知,添加NBPT可保持孕穗期较高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可能是其增产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主要原因,NBPT在稻田的适宜添加量为尿素用量的1. 0%以上。

品种演替和土壤肥力对小麦产量和磷生理效率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254

宋晓1 黄绍敏1 郭斗斗1 张水清1 张珂珂1 宋阿琳2 岳克1 张玉亭1 《土壤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以25年来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构建不同土壤肥力梯度为平台,研究品种演替过程中籽粒产量和磷效率对土壤肥力的响应。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随品种演替小麦籽粒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郑麦0856的产量最高(8 157. 3kg·hm-2),郑麦7698次之,豫麦13的产量最低(5 915. 39 kg·hm-2);不施肥处理(CK)则下降。无论施肥或不施肥处理,100 kg小麦籽粒对磷素的需求量均随品种的演替呈上升趋势。此外,随品种演替,磷的生理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郑麦941 (172. 48 kg·kg-1)的磷生理效率最高,郑麦9023 (145. 79 kg·kg-1)、郑麦7698 (130. 51kg·kg-1)和郑麦0856 (147. 65 kg·kg-1)次之,三者之间差异不明显,豫麦13 (66. 71 kg·kg-1)的磷生理效率最低;同一品种,单施化肥处理(NPK)小麦磷生理效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MNPK、1. 5MNPK和SNPK)(豫麦13除外)。同时,品种演变明显提高了磷农学效率;但在施肥条件下,继续增施肥料和养分投入使豫麦13、郑麦941、郑麦7698和郑麦9023的磷农学效率降低;而郑麦0856的农学效率随着土壤肥力的增加而增加,与籽粒产量协同提升。因此,黄淮海地区小麦品种演替在土壤肥力养分充足时籽粒产量显著提高,磷效率也呈增加的趋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