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虚拟空间中有效引导用户注意力的体验设计研究 下载:27 浏览:254

邹坤达 鲁晓波 《中国设计》 2020年9期

摘要:
探究虚拟空间中有效引导用户注意力的方法,提出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检测该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以用户的心理与空间意识为基础,设计"旁人"系统。该系统是一种为虚拟现实环境空间设计的注意力引导系统。该系统会在虚拟空间中渲染生成3D虚拟人物群体"旁人",并根据环境中目标物件的位置进行有序的群体移动。"旁人"系统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公共群体性活动来辅助体验者适应虚拟空间,并在最小化影响体验情境的基础上指引体验者的体验路径。通过比较有"旁人"系统和无"旁人"系统的情境下,用户找寻目标物件过程的复杂度,结果证实用户能够通过该系统获得微弱的提示效果,该系统能够给予用户一定程度的辅助作用,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关中永寿县传统土布创新设计 下载:60 浏览:479

韩妤1 董洋洋2 《设计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为探寻关中永寿县土布纺织工艺与当今艺术与设计相融合的可能。主要考察了永寿县监军街道永寿村的民间土布织造工艺,分析了永寿村土布织造工艺的现状,了解土布织造的技术与方法,熟悉并总结了永寿村土布织造流程。尝试以关中永寿县监军街道永寿村土布纺织工艺为基础,采用不同的材料作为织造元素,运用新的思路来进行设计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探索新材料的可能性,形成新的意义上的织物。该设计实践可为关中永寿县传统土布的发展及创新研发提供新的可能。

基于中介论的动态界面设计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 下载:35 浏览:457

罗军 《设计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动态界面一方面通过交互操作实现"工具中介",另一方面通过"符号中介"传达意义,两者是双向互动的过程,称为"双向中介"。研究以维果茨基的"中介论"和"活动论"为理论基础,以iPad的5种代表性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工具中介"和"符号中介"的观点分析其交互特色和符号意义。理论通过推出一款APP的原型设计应用于教学实践,证实了理论的可靠性,而具有符号意义的视觉运动能够作为打动消费者情感需求的重要设计手段。

中高年级基于先学后教的体育微课教学实践 下载:68 浏览:342

胡锵1 张珮琪2 《体育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微课在小学中高年级的体育教学方面起到的作用,不仅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还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与机能的协调发展,平衡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主导性地位。本文就基于微课先学后教的体育教学实践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利用多媒体的渠道去灵活运用微课教学,并且得出微课对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是有所提高的结论,以体育课堂当中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场地、天气、年龄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多平台”课外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下载:24 浏览:218

郁波 《中国设计》 2020年4期

摘要:
应对新工科教育趋势对工业设计的新要求,建立合理的课外实践教育多平台。分析工业设计专业面对新工科时代新要求,分析课外实践教学体系应培养学生的素质,探讨课外实践教育"多平台"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符合新工科背景下学生素质的培养。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为新工科背景下的工业设计实践改革提供参考。

以武术技术为载体 以武德文化为核心——浅析高校武术教学机制全面创新的实践策略 下载:50 浏览:315

梁雪珍 《体育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如今,以武术运动为代表的各种传统文化陆续"回归"高校校园。虽然高校武术教学机制,得以广泛构建。但是仍存在教学重点不清晰、武德文化融入不够等问题,影响了武术运动的教学与传播效果。因此,优化技术、诠释文化,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当前高校武术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缺失点分析入手,结合武术技术与武德文化在高校武术教学活动的价值作用,分析以武术技术、武德文化为突破口的高校武术教学机制全面创新策略。

工业设计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平衡关系的研究 下载:47 浏览:329

李波涛 周依鸣 周宇欣 《设计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设计,从原始的石器到现代的飞机火车,从无意识走向有意识。成为一个设计师,所需要的不仅是天赋,更是对跨学科知识的不断了解,对各种技能技法的不断训练,对"人"的深刻认知,而这些都将要在设计教育中获取而来。培养出有创新的思维,实干的能力,有理性的头脑和感性的内心,这样一批批更加具有专业素养的设计师,才能更好为社会服务,更为人类服务。通过教育阶段的理论与实践的碰撞,能形成学生不同的风格,帮助学生多方面发展。

以武术技术为载体 以武德文化为核心——浅析高校武术教学机制全面创新的实践策略 下载:19 浏览:212

梁雪珍 《体育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如今,以武术运动为代表的各种传统文化陆续"回归"高校校园。虽然高校武术教学机制,得以广泛构建。但是仍存在教学重点不清晰、武德文化融入不够等问题,影响了武术运动的教学与传播效果。因此,优化技术、诠释文化,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当前高校武术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缺失点分析入手,结合武术技术与武德文化在高校武术教学活动的价值作用,分析以武术技术、武德文化为突破口的高校武术教学机制全面创新策略。

刍议“翻转课堂”融入体育教学的实践 下载:45 浏览:226

朱玲燕 《体育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将"翻转课堂"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这样有利于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而在个性化和人文化的教学过程,将"翻转课堂"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也顺应了现在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会有助于组合优化教学要素,从而真正的实现"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目标。在新课程和新背景下,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体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讲述了在体育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案例教学实践,把学生的人文素养融入到体育教学课堂中。

基于运动实践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 下载:41 浏览:226

罗维 孙飙 《体育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通过长期运动解剖学教学实践,发现当下运动解剖学教学模式存在较多弊端,主要包括教学模式脱离运动实践,教学大纲不够完善、课时一再缩减,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效果不理想等。运动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和建议,以期通过调整理论教学内容打破教材中章节限制,与专项相结合增设实践课程真正做到教体融合,革新考试方法注重实践能力考核和学习过程性评价等改革措施真正提高运动解剖学教学水平,一方面调动学生对运动解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使学生对健康人体形态结构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能独立运用运动解剖学知识指导运动实践,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后续的理论课和术科学习。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践与思考——以广东省为例 下载:86 浏览:487

吴家龙1 苏少青1 宁晓锋1 戴军2 《中国土壤》 2020年9期

摘要: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议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本文以广东省已开展的20个生态修复案例为素材,采用实地调研、案例研究和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类型划分和实践经验总结。结果表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可分为三种类型:保护型、干预型和重塑型,不同类型生态修复案例的生态修复对象、理念、目标及路径不同。案例中"再野化"理念、生态材料的选用、资源的优化配置、生态修复技术的合理运用等可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同时,生态修复过度依赖政府财政资金扶持、生态修复职能分散等现实问题仍有待解决。

试论新闻敏感在新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下载:68 浏览:380

黄黎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在当今信息业发展的时代,传媒的社会,随着媒体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新闻敏感能力这种职能在新闻工作者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了,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素质,是判断能否成为新闻记者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称职、优秀或者是平庸的标准。那么,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如何在繁杂纷纭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掘新闻?如何在普通的新闻报道事实中探索出更深层次的新闻内涵?如何既能把握新闻事件的现状,又能准确预判新闻事件的发展走向与趋势?这些都需要记者具备超乎寻常的新闻敏感去实现。

用三维软件实现叠加线框式插画效果的实践过程探究 下载:32 浏览:258

韩诗雨 许建康 《设计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文章分析了三维软件技术在表现二维艺术效果中的应用,针对三维软件在现代媒体中的优势进行了思考和分析。以原创插画风格的创作过程为例,解析了用三维软件实现叠加线框式插画效果的制作过程,并对三维软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项目引入式课程的设计教学思考 下载:30 浏览:358

谢天晓 《中国设计》 2019年7期

摘要:
围绕传统工艺创新,找到适合于中国本土的项目引入式设计实践的教学策略。访谈、记录、收集德、日、中国院校的课程信息;站在不同地域文化、人文思想的角度,分析对比各方优势与成效;分析中国的社会背景、学生特点与发展机遇。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的社会适应性等角度,提出了此类课程的教学方式。该方式可为服饰设计的实践教学、实验室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石油地域文化背景下工业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下载:63 浏览:287

刘金梅 赵婷 李炳 萱圜 《中国设计》 2019年7期

摘要:
石油地域有其独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处于这种背景下,如何让工业设计在驱动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初步探索。开展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和创新思维培养模式,探讨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举措。指出了创新实践能力训练的方向和着力点,为促进石油高校工业设计教学和地方产业的结合提供参考。

艺术植入医疗的高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探索——基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案例的实证研究 下载:36 浏览:267

王红江1 张同2 《中国设计》 2019年6期

摘要:
探索艺术植入医疗领域的高校专业实践育人新模式。基于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案例,通过深度剖析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合作的"艺术植入医疗,设计抚慰心灵"系列育人实践,从平台建设、课程管理、育人效果评估几个方面,结合文献研究探索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专业实践育人"3J模式";专业能力培养"4D模式";育人效果5个量化指标。专业实践育人机制"3J模式",即:精选基地—寻找专业育人好搭档;精准选题—落实专业育人好课题;精细管理—完成教学培养新目标;专业知识学习"4D模式",即:Discover发现--Define定义--Design设计--Deliver发布。在育人效果评估上,借助在线学习管理系统,指标可量化。

“四力”维度下突发事件的报道模式与方法——基于新冠肺炎一线报道的实践 下载:68 浏览:380

严园园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牵动着国内外人民群众的心,本着求真务实、疫情优先的原则,江苏新闻广播采访团队第一时间做出响应、奔赴疫情前线,客观真实的全面报道疫情新闻信息。本文以"四力"为维度,多视角剖析疫情报道全过程,探索"突发事件"的报道模式与方法。

警察体能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32 浏览:233

李丹 《体育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近年来,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警察在维护治安、遏制违法犯罪活动中,执法能力要求高,职业危险性增加,警察体能成为警察职业素质教育与培训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与实践警察体能的新理论,新方法,对全面提升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完善警察体能的评价体系、体能训练与教学体系、培训管理体系和体能师资体系是提升警察体能的重要措施;采取警察体能与警务技战术一体化教学模式、多元化的、个性化训练方法是提升警察体能训练水平的有效手段。

艺理学之路——梁玖教授访谈录 下载:34 浏览:303

梁玖 李晓菲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艺术学门类的确立,意味着艺术学科制度的重新建构、重新被认知,以及需要全面推进和逐渐完善其制度体系。在目前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发展中,"乱象"存在的缘由,主要是缺乏对艺术学理论学科制度与历史的认识,欠缺跨入艺术学理论学科及其专业的主动学习意识,缺乏认清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专业性。关于艺术学理论发展的路径,从当下的立场和学术视点来看,首先要守艺术学理论学科之正,其次应有"内求"和"外求"之策。艺术学的中国学派或艺术学门类中"中国学派"的构建,核心是具有中国艺术学术性格的学派。正确处理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的关系及其有效的结合,要处理好认识、学习与做三者的关系。

从观念到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世界”与生活化传承 下载:61 浏览:401

梁光焰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生活世界是一个本真的、意义的、生态的文化世界,为我们洞见人与文化提供深广的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世界有三种特质:是以人为中心的属人世界,是历史片段被客观化了的主观的意义的世界,是具有生态文化特质的综合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以保护其文化生态为出发点,修复其作为文化特质综合体的内部世界及其与外部生活世界的关系,实现其再生活化,方法包括创造生活功用链、创造生活休闲链、创造审美消费链、创造教育认知链、激活主体利益链五种。生活化传承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保存"阶段,立足文化现代化、多元化发展立场提出的,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自然、起于功用、本于道德、通往天地特质的尊重和弘扬。
[2/230]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